大运河段文化遗产开发现状及保护利用策略研究【字数:15676】
摘 要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自开凿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功能,悠久的历史使其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继2014年申遗成功后,各个运河沿线的城市也都更加关注到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本文在整理了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理念,以及列举分析了一些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认真剖析了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发现大运河苏州段各遗产点仍存在保护力度不均,政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缺乏苏州运河文化的品牌特色等问题,而且在运河改建的过程运河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尽管各级市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也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但有些具体措施是在理论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实践的,缺乏系统规范的理论研究。本文将依据理论基础,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目 录
1. 绪论 5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5
1.1.1 选题背景 5
1.1.2 研究意义 5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5
1.2.1 国外研究动态及综述 5
1.2.2 国内研究动态及综述 6
1.2.3 总结评价 6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7
2. 理论基础 8
2.1 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 8
2.2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8
2.2.1 整体性原则 8
2.2.2 因地制宜原则 8
2.2.3 真实性和延续性原则 8
2.2.4 依法保护,完善管理制度 9
2.3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 9
2.3.1 注重立法 9
2.3.2 打造品牌文化 9
2.3.3 完善的保护和管理机制 10
2.4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借鉴 10
2.4.1 里多运河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10
2.4.2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10
2.4.3 启示 11
3.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3.1 京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运河苏州段基本概况 12
3.1.1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的主要构成 12
3.1.2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 13
3.2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4
3.2.1 现有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体系 14
3.2.2 现有法律法规和保护体系 15
3.2.3 政府宣传手段 15
3.3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5
3.3.1 重视程度不够,保护力度不均 15
3.3.2 缺乏品牌特色,定位不清晰 16
3.3.3 完整性遭到破坏,缺乏完善的保护体系 17
3.3.4 景区人满为患,加重环境污染 18
4.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策略 20
4.1 提高重视程度,增强保护力度 20
4.2 打造运河品牌文化,加强宣传 20
4.3 保护完整性与真实性,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21
4.4 减轻景区压力,减少环境污染 22
5.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运河苏州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道,沿岸文化繁华,历史遗迹众多。2014年以“古城概念”申遗成功,其多个河道和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人们熟知的扬州、杭州在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上做得相对成功。相比之下,苏州的经济、文化资源并不比他们差,但是在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上略显不足。特别是在苏州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更应加大重视力度,有针对性有策略地进行保护与开发,以此为机会,提高苏州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优势地位。
1.1.2研究意义
苏州是一座运河古城,继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其重视和保护力度。本文将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出经验与方法,再通过对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挖掘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找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探索出更有特色的保护与开发对策,促使运河苏州段得到更好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研究
早在20世纪中期,国外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研究。Adobe Acmbat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进行了探究[]。Richard Kurin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究。而比较官方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出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Harriet Deacon的理论研究主要专注于非遗保护。Xavier Greffe通过比较不同的案例,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出自己的方法[]。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愈加重视,而其内涵也是逐渐明确。
2.国外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
在欧美国家,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出现的很早,如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保护机制。美国等国家采用分区法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有州立公园和国家公园之分,州立公园可以减轻国家公园旅游发展的压力。日本根据《自然保护法》将大自然区域划分成地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荒野区;根据《自然公园法》将公园划分成国定公园、国家公园和地区性自然公园[]。韩国、法国则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增强国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人们自愿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队列中。伦敦的白金汉宫每两日就会举行一次卫队换岗仪式,吸引数万游客观看[]。此外,还有些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倡导旅游设施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马来西亚的公园内不会使用水泥和石块作为建筑材料,因为有许多珍贵的古树和林木,他们很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建筑物都是根据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来建造的。
目 录
1. 绪论 5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5
1.1.1 选题背景 5
1.1.2 研究意义 5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5
1.2.1 国外研究动态及综述 5
1.2.2 国内研究动态及综述 6
1.2.3 总结评价 6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7
2. 理论基础 8
2.1 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 8
2.2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8
2.2.1 整体性原则 8
2.2.2 因地制宜原则 8
2.2.3 真实性和延续性原则 8
2.2.4 依法保护,完善管理制度 9
2.3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 9
2.3.1 注重立法 9
2.3.2 打造品牌文化 9
2.3.3 完善的保护和管理机制 10
2.4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借鉴 10
2.4.1 里多运河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10
2.4.2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10
2.4.3 启示 11
3.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3.1 京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运河苏州段基本概况 12
3.1.1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的主要构成 12
3.1.2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 13
3.2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4
3.2.1 现有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体系 14
3.2.2 现有法律法规和保护体系 15
3.2.3 政府宣传手段 15
3.3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5
3.3.1 重视程度不够,保护力度不均 15
3.3.2 缺乏品牌特色,定位不清晰 16
3.3.3 完整性遭到破坏,缺乏完善的保护体系 17
3.3.4 景区人满为患,加重环境污染 18
4.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策略 20
4.1 提高重视程度,增强保护力度 20
4.2 打造运河品牌文化,加强宣传 20
4.3 保护完整性与真实性,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 21
4.4 减轻景区压力,减少环境污染 22
5.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运河苏州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道,沿岸文化繁华,历史遗迹众多。2014年以“古城概念”申遗成功,其多个河道和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人们熟知的扬州、杭州在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上做得相对成功。相比之下,苏州的经济、文化资源并不比他们差,但是在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上略显不足。特别是在苏州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更应加大重视力度,有针对性有策略地进行保护与开发,以此为机会,提高苏州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优势地位。
1.1.2研究意义
苏州是一座运河古城,继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其重视和保护力度。本文将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总结出经验与方法,再通过对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挖掘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找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探索出更有特色的保护与开发对策,促使运河苏州段得到更好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保护研究
早在20世纪中期,国外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研究。Adobe Acmbat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进行了探究[]。Richard Kurin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究。而比较官方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出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Harriet Deacon的理论研究主要专注于非遗保护。Xavier Greffe通过比较不同的案例,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出自己的方法[]。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愈加重视,而其内涵也是逐渐明确。
2.国外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
在欧美国家,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出现的很早,如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保护机制。美国等国家采用分区法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有州立公园和国家公园之分,州立公园可以减轻国家公园旅游发展的压力。日本根据《自然保护法》将大自然区域划分成地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荒野区;根据《自然公园法》将公园划分成国定公园、国家公园和地区性自然公园[]。韩国、法国则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增强国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人们自愿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队列中。伦敦的白金汉宫每两日就会举行一次卫队换岗仪式,吸引数万游客观看[]。此外,还有些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倡导旅游设施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马来西亚的公园内不会使用水泥和石块作为建筑材料,因为有许多珍贵的古树和林木,他们很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建筑物都是根据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来建造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