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20191212140327]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逐步深入,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模式不断受到挑战,一些非关税的新型贸易壁垒正迅速盛行起来。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而食用菌产品也已成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最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之一,目前已占全球总产量70%左右。但是由于我国食用菌产业自身生产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产品标准体系尚未健全,使得在近几年的国际贸易中,我国的食用菌产品屡屡遭遇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出口增幅明显下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篇文章先从出口贸易总量值、出口贸易市场结构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现状,其次阐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其相关内涵,并进行一般性分析,然后以中日间食用菌贸易为例,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探讨导致国家间食用菌技术性贸易摩擦的多种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增长的措施和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食用菌;出口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力模型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第2章 我国食用菌出口现状分析 2
2.1食用菌出口贸易总量值的分析 2
2.2食用菌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5
第3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影响 7
3.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7
3.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影响的一般性分析 9
第4章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以中日食用菌贸易为例 11
4.1引力模型介绍 11
4.2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12
4.3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4
第5章 有效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16
5.1政府层面 16
5.2行业协会层面 17
5.3企业层面 18
参考文献 20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由1978年的不足6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2571.7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七成,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出口国。目前,我国有3000万食用菌行业从业人员,年创产值近600亿元人民币,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副产品。
然而,入世以来,随着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的大幅度削减,非关税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6年欧盟农药管理与食品卫生新法规的实行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正式实施,对我国包括食用菌在内的农产品出口造成巨大的冲击。根据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九成的食品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90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趋势,频繁地被发达国家使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所以,分析我国食用菌对外出口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研究有效规避壁垒的对策措施,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结合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的出口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全文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提出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是从出口总量、出口市场结构两个方面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做全面的分析。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食用菌出口面临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典型案例。
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以中日间食用菌贸易为例,使用引力模型测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提出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我国食用菌出口现状分析
2.1食用菌出口贸易总量值的分析
近十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已跻身于全球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的行列,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不可或缺的农产品之一,食用菌出口贸易额从2001年的4.6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4.2亿美元,增长了4.3倍。同时,我国食用菌出口增长迅猛,出口贸易量从2002年的32.67万吨增长至2011年的52.04万吨,增长了60%。2000年至2011年,我国食用菌出口总量值变化详见表2.1。
表2.1 2000-2011年我国食用菌出口总量值一览表
年份 出口量/kg 与2000年出口量相比/% 出口金额/千美元 与2000年出口金额相比/%
2000 362441457 - 508288 -
2001 337320939 -6.93 461258 -9.25
2002 326653695 -9.87 468945 -7.74
2003 424171836 17.03 616029 21.20
2004 456013116 25.82 758190 49.17
2005 475052767 31.07 796327 56.67
2006 432178889 19.24 923285 81.65
2007 523270489 44.37 1169499 130.09
2008 539693108 48.90 1203161 136.71
2009 403069772 11.21 1056879 107.93
2010 491173073 35.52 1752490 244.78
2011 520425401 43.59 2419213 375.95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0-2011)
从我国食用菌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1年间我国食用菌出口总量与出口金额均大幅增长,除2005-2006年外,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保持同步。在此期间,有几次较大波动,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2年,食用菌的出口金额从2000年508288千美元下降至2002年的468945千美元,食用菌出口量从2000年的362441457千克减少到2002年的326653695千克,主要原因是欧盟新的食品检验检疫标准的实行,日本“食品卫生法规”的实施。第二阶段是2002年-2005年,这一时期,我国出台了各种食用菌的标准,推动我国食用菌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金额从2002年的468945千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796327千美元,涨幅达70%,同时出口量从2002年的326653695千克增长至2005年的475052767千克。第三阶段是2005-2006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在这一年间下降了10%,重要原因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日本出台了目前世界上最严苛的食品安全标准——“肯定列表制度”,它对农产品的包装、杂质、农药残留、重金属的最高限量做出了严格的检测规定,也是抑制我国食用菌出口的主要障碍之一。第四阶段为2006-2008年,这一阶段我国食用菌出口增长迅速,同时也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不断进行调整与标准化的关键时期。第五阶段为2008-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下降幅度较大,而同期的出口金额下浮波动相对较小,说明我国食用菌产业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食用菌产品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外消费者的喜爱。第六阶段为2009-2011年,食用菌出口量从2009年的403069772千克增长至2011年的520425401千克,同时出口金额从2009年的1056879千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2419213千美元,增长了128%。在不稳定的贸易环境下,食用菌出口贸易仍保持着良好的态势,体现了我国食用菌贸易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图2.1 2000-2011年我国食用菌出口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0-2011)
图2.2的我国食用菌出口金额变化趋势与图2.1的我国食用菌出口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性,除个别年份有所下滑之外,其他各年份的出口金额随着出口总量的增加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以2009年至2011年的出口值增幅最大。
图2.2 2000-2011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金额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0-2011)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食用菌出口量值规模在2000年至2011年间均大幅度增长,但在此期间,共出现3次较大波动,分别是2001-2002年,2006年,2009年,除了第三次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他两次波动都是因为主要进口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相比而言,出口额的波动程度相对出口量较小,这说明我国的食用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2.2食用菌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国际间的食用菌贸易量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10%-15%,主要消费市场为日本、美国、德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我国作为食用菌的主要出口国,输出市场以日本、东盟、欧盟以及北美为主。据海关数据统计,相比市场低迷的2009年,2010年我国食用菌出口行情有所好转。通过表2.2,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出口额前十位的食用菌(罐装、鲜品、干品)的结构情况,这十类食用菌的出口额占2010年出口总额的92.49%。一直以来,我国食用菌出口以干香菇和小白蘑菇罐头为主,同时它们也是出口输往地分布最广泛的食用菌品种。
表2.2 2005-2010年我国十大类食用菌的出口结构(%)
年份 干香菇 干木耳 其他蘑菇罐头 小白蘑菇 (洋蘑菇)罐头 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
2005 24.194 4.804 2.585 30.479 7.294
2006 18.450 5.230 3.310 30.790 14.505
2007 15.258 4.990 2.897 39.558 17.323
2008 14.169 6.901 6.190 37.975 14.473
2009 28.314 8.215 5.819 24.041 5.299
2010 40.855 9.748 2.130 20.974 4.190
年份 干银耳 干牛肝菌 鲜或冷藏的松茸 鲜或冷藏的香菇 未列名干蘑菇及块菌
2005 1.624 2.300 8.071 7.696 2.687
2006 1.544 2.344 6.672 6.928 2.982
2007 1.392 2.227 3.670 3.645 3.003
2008 1.387 3.715 3.961 2.735 4.152
2009 3.557 2.768 4.760 4.062 2.712
2010 3.170 2.044 3.682 3.245 2.454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5-2010)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小白蘑菇头罐头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分别为3.55亿美元和26.51万吨,相比2009年分别上涨44%和15%。在出口市场分类上,小白蘑菇罐头主要销往欧盟、美国、俄罗斯,并且出口单价普遍高于1美元,但仍低于世界平均出口单价。这说明我国的小白蘑菇罐头成本低,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仅仅靠价格在世界市场取胜是不行的,这是依靠国内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我们还要提高产品的品质,对其进行深加工。
相较于小白蘑菇,干香菇出口输往地较为集中,以日本、香港和美国为主,均达到该品种出口总量的10%以上。与2000年相比,我国干香菇的出口市场格局变化较大,对美国的出口出现大幅增长,出口份额上升了7个百分点,此外,对东亚地区的出口也增长迅速。虽然受到进口国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这些主要消费市场依然对我国干香菇保持着较高的进口依赖度。我国干香菇出口输往地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也与亚洲人民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喜爱烹调,不爱吃方便食品。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香菇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年产量达到十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0%,而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95%。
松茸、牛肝菌、块菌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菌,这些品种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深受到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它们的市场价格常常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波动较大。2010年我国的野生食用菌主要销往美国、荷兰、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是第一输出市场,占到该品种出口总量的60%以及出口总额的75%。相比之下,第二大出口市场的荷兰,输往该地的数量还不足美国的5%,金额不足美国的6%。由此可见,野生食用菌出口市场的单一化程度较高,对美国市场较为依赖,一旦美国对华实施贸易限制,出口商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