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决策的产品特征因素分析

经济管理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决策的产品特征因素分析[20200428195617]
摘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校大学生群体不但是当前手机消费市场不容忽视的一大消费群体,也是未来最具有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研究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的产品特征因素有助于手机制造商了解在校大学生在手机上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本文通过对大学在校本科生的调查,运用SPSS软件,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的产品特征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决策的因子有外观设计因子、品牌因子、推介因子、价格因子和功能因子。这5个公共因子对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购买决策;因子分析;手机;在校大学生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综述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3
三、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4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4
(二)研究方法 5
四、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5
(一)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5
(二) 样本基本情况 6
(三)相关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6
1.大学在校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 6
2.大学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决策评价 9
五、实证分析 11
(一)因子分析法适用性分析 11
(二)主成份分析 11
六、主要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14
(一)研究结论 14
(二)政策建议 14
1、 注重手机整体的外观设计 14
2、 加大品牌营销力度 15
3、 做好在校大学生建立理性消费观念的教育工作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1:调研问卷 17
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的产品特征因素分析
——以大学本科生为例
引言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们对手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手机消费市场已经成为令国内外手机制造商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网络运营商为之垂涎、奋力夺取的一块大“蛋糕”。同时,在校大学生不但是当前手机消费市场不容忽视的一大消费群体,也是未来最具有消费潜力的消费人群。在校大学生的手机购买行为、购买心理吸引着国内外手机制造厂商的目光。因此,研究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购买心理等因素有利于手机制造厂商针对当代在校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进行合理化、高效的手机设计、营销手段。
目前多数学者对于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多是针对手机的某一特征因素如品牌因素、价格因素来进行分析,没有综合考虑手机所有特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的影响。同时相当部分的学者对大学生手机购买的研究仅仅处于描述性研究阶段,缺乏实证性的分析。
本文以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新生代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消费情况,以及当代大学生在手机购买决策时所考虑的相关要求,以此来研究影响大学生手机购买决策行为的产品特征因素。
二、文献综述
购买决策行为,顾名思义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 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购买动机 的形成、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王佳 2003)。
针对手机这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对于在校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而言,为了保证正常的与亲朋好友交流的需要,其对于手机的购买需求几乎是刚性的。但是针对手机的高价值性,许多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其消费心理、消费观念会有别于购买一般性低价值的商品。同时考虑到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消费心理、收入来源等具有的独特性,其购买行为决策易受群体影响、追求个性化,但是同时传统的实用主义观念因素如价格、质量、潮流、品牌等也会对其购买决策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国外研究综述
在西方,关于大学生购买决策行为的研究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但针对消费者决策行为过程的研究论述甚多,其中以Howard(1989)的CDM(Consumer Decision Model)和KEB消费决策模式发展较为成熟。CDM是从消费者的学习过程出发来探讨其消费行为的,CDM中有六个变量:信息、品牌认知、态度、信心、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Howard 认为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经由信息产生对于产品的认知,进而对产品进行评估,由评估产生对产品的态度以及对产品的信心,进而影响对产品的购买意愿,才能产生购买结果。也就是说购买决策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产品信息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认知、信心与态度等产品印象;当态度与信心形成时,将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当购买意愿达到某种强度时就会产生购买行为。EKB消费决策模式是Engel,Kollat和Blackwell在研究了众多消费决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将消费决策行为分为五个阶段:问题认知、情报收集、方案评估、购买和结果。方案评估分为信念、态度和意愿三个方面。而结果则可能发生买一和由不满意引发的购后失调。EKB消费决策模式指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囊括了消费者在取得消费与处置产品或服务是所涉及的各种活动,并且在作出最后的购买决定前后所发生的决策。
从这些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消费者在作出最后的购买决定前,会有其他的活动来为其最终的决策提供支持,这个过程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但是由于研究对象是整个消费群体,没有针对消费群体中某些具有共同消费特性的消费群体如在校大学生消费群体,以及具有独特性的消费商品如手机,进行有针对性的购买行为决策分析。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实证研究反而不在少数,但是研究的多是对现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或是政策层面的描述和简答经济学分析,无论是研究理论、研究方法都存在很多不足。许多学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以及对于品牌的认知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但是将大学生购买行为决策与手机购买相结合的研究甚少。
张志祥( 2005 )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变现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形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档消费当做实现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对于张志祥的结论,笔者认为其注重于研究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变化的一方面,没有考虑传统消费心理、观念因素依然对大学生的购买行为决策,依然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姜悦和朴光赫(2013)以延边大学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大学生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得出:价格、品牌以及运营商的营销模式和功能需求对大学生手机行为决策影响较大。但是姜悦和朴光赫研究的群体仅仅是经济管理学院大三的在校大学生,对象不具有代表性,不能代表全体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而且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够全面,如消费心理、群体效应等因素都没有考虑。所以姜悦与朴光赫所得结论难以具有代表性。
许珊珊和霍增辉( 2007 )通过对杭州市200位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的调查,利用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分析,总结了影响当代大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以及大学生手机消费的特点。认为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要求时尚、使用和低价、易再次消费;价格层次趋向中高档:购买渠道具有多样性。从本文我们可以知道,徐珊珊和霍增辉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影响当代大学生购买手机行为决策的因素,但是在显性与隐性因素的选取上主观影响较大,结果亦难以准确。
综合国外学者以及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国外学术研究对于消费者的决策行为理论研究比较充分,并从信息、品牌认知、态度、信心、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六个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但是针对于具体的、具有共同特性的消费群体以及商品消费,却很少有相关的研究。而国内学术研究多是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的角度来研究在校大学生在手机购买行为决策上的特性,或者仅仅是浅显的描述性分析,没有从手机产品特征因素的角度来研究产品特征因素对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决策的影响。
三、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在经济学领域,人们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决策时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满足效用的最大化。在校大学生购买手机的行为,实质上是满足自身需求、自身欲望的过程。而在购买行为决策过程中,当影响购买行为决策产生的主要因素如产品因素、销售因素以及主观决策因素等,能够满足消费者心里预期的欲望与需求时,购买行为就能够产生。
根据郑如霞(2007)对于福建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表示:传统的产品因素如价格因素、质量因素以及功能因素等依然对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决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秦勇、于杰(2011)表示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水平因素、年龄因素、网络口碑因素以及身边人建议因素等也越来越被在校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考虑。综合以上学者对在校大学生在手机购买行为决策上的分析,笔者在校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分为4类:质量因素、价格因素、功能因素以及推介因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8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