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江苏省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江苏省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191212151653]
摘 要
江苏纺织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沧桑,虽然艰难曲折,但始终随时代脚步前行。纺织行业在江苏省出口创汇、解决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素质偏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机械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江苏省纺织行业要保持其领头地位,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在人力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
通过钻石模型的四个主要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详细的分析了江苏省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与时间的阶段相结合,运用了动态钻石模型,并且得出,由于江苏省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随着优势慢慢的减弱,要提高江苏省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江苏省政府和纺织企业两方便入手,在人才、企业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江苏省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江苏省纺织行业的优势长存。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动态钻石模型;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技术路线图 1
第2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
2.1基本概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2
2.2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2
2.2.1比较优势 2
2.2.2钻石模型 3
2.2.3动态钻石模型 3
第3章 江苏省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5
3.1省内现状 5
3.2国内比较 6
3.3国际比较 7
3.4入世后的变化 8
第4章 动态“钻石模型”框架下江苏省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9
4.1生产要素 10
4.2需求要素 11
4.2.1江苏省纺织服装产品需求总量 12
4.2.2江苏省纺织服装产品需求结构 12
4.3相关和支持产业 13
4.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 14
4.5机遇和政府 16
第5章 提高江苏省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16
5.1政府层面 16
5.1.1积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竞争机制 16
5.1.2加大纺织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纺织资源的配置效率 17
5.1.3建立合理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净化纺织产业发展的发质环境 17
5.1.4让科技为纺织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7
5.2企业层面 17
5.2.1加快纺织企业改制,努力成为纺织行业的龙头 17
5.2.2加快纺织企业的技术升级 18
参考文献 19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建国以来,江苏省纺织行业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而且,江苏省纺织行业的效益在不断提高,从建国初始的10亿元不到,先已上升到8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从10万人,增长到约200万人。江苏省纺织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1978年全省乡镇纺织企业有1623个,绝大部分是设备和厂房简陋的小厂,到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全行业95%以上。但随着江苏省人力资本的上升、劳动力素质的短缺、创新设计能力不足等一些问题的出现,江苏省纺织行业的绝对优势正在逐渐下降。为保证江苏省纺织行业在全国的有利地位,在江苏省纺织行业现状下,用动态钻石模型从四个主要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来分析。
1.2技术路线图
图1.1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基本概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的观点:国家或产业的竞争力由四个环环相扣、紧密相关的层次(如表2.1)组成,不同层次的内容对产业竞争力解释程度不同,波特教授定义竞争力就是生产效率[1]。
表2.1 竞争力的四个层次
竞争力层别竞争力的实质竞争力的内容
第四层次 第三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一层次竞争力的结果 竞争力的表现 竞争力的实质 竞争力的来源利润 市场份额 生产效率 环境
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我国著名学者金碚(1997)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所下的定义比较全面,他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的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就国际竞争力而言,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比较生产力,国际竞争力的实质就是比较生产力的竞争,即形成一种别国或其他地区难以模仿或替代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2.2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2.2.1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解释了为何在一方拥有较另一方低的机会成本的优势下生产,贸易对双方都有利。这个理论常常用在商品贸易中,而由于服务贸易不仅关系到资源禀赋,还要注重需求因素;人力资本在一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使得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具有短期性;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具体确定;服务贸易往往伴随着要素的移动;服务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内法规而非关税,这些原因使得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中运用具有局限性。然而辛德利(B Hindley)、史密斯(A Smith )、萨皮尔(A Sapir)、卢茨( E Lutz)、劳尔(S lall)等仍然认为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领域。而联合国贸发会国际贸易高级专家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不仅来自于自然资源要素察赋,而且取决于一国先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以及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类型中服务要素的票赋,即投资于现有工业和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R&D)及教育等资源的数量和法规状况。
2.2.2钻石模型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对多个国家、多个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产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因素,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这四个因素构成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此外,波特还指出,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机会与政府,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此外,钻石模型主要从国际竞争的层面来考察产业的竞争优势,所以正适合于此文。
图2.1 “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
2.2.3动态钻石模型
所谓的动态钻石模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理解。在物流行业,模型本身内部各要素之间在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过程中具有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即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于是,便以这个为动态来考察了物流业的选址状况。在文化贸易领域,由于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弱导致的,所以,应该看到研究对象发展的阶段性,使模型能够动态适应这种发展阶段,此时的动态性就是与产业的发展阶段相联系。
而对于纺织行业,单纯的钻石模型也有不适合的地方,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素按专业程度可以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公路系统、融资、受过大学教育而上进心强的员工)和专业性生产要素(技术型人才、先进的基础设施、专业知识领域),研究中发现,这两种要素与纺织工业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在刚开始阶段,主要受到一般性生产要素的推动,但目前,主要受到专业性生产要素的推动;模型中的需求条件除了谈到国内需求也谈到了开拓海外市场,但也提到外需对内需的“示范效果”是有前提的,即本国需求必须更先进、更精致,否则不会形成预期中的竞争优势,这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两种需求市场的侧重应该是不同的;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发展对新产业有“提升效应”,产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对纺织行业具有正效应。所以选择动态钻石模型来研究江苏省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而本文的动态性,我可以选择时间跨度。
图2.2 “动态钻石模型”的理论框架
第3章 江苏省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3.1省内现状
这几十年来,江苏纺织行业始终坚持贯彻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不断克服困难抓机遇,苦练内功求发展,立足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保持了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
一是在国内的纺织行业中,江苏省总是居于重要地位。建国以来,江苏省纺织行业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主要产品产量均在全国列前三位,其中呢绒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同行业的51.1%;化学纤维、丝纱、毛线、印染布、印染丝织品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化学纤维占全国同行业的32.9%,纱占全国同行业的21.8%,丝占全国同行业的15.3%;布产量和服装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分别占全国同行业的14.1%和17.6%。
二是江苏省纺织行业效益增幅与总量增长同步提高。江苏省纺织行业的产值从建国初始的10亿元不到,先已上升到8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从10万人,增长到约200万人;占全省工业比重有所下降,从建国初的41%降低到12.1%;2008年,江苏省纺织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但也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共现价产值7886.2亿元;江苏省纺织行业产值在全国仍排名第一,占全国纺织行业比重为23.1%,占全省工业的12.2%;利润总额492.5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21.8%;资产总额5152.6亿元,增长6.6%,占全国同行业的21.7%;从业人员人数204.8万人,占全国同行业的18.9%[2]。
三是江苏纺织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纺织企业加快改革、改制步伐,非公有制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江苏纺织行业的主力军。乡镇企业由于投资小,见效快,各地竞相发展。1978年,全省乡镇纺织企业有1623个,绝大部分是设备和厂房简陋的小厂,工业总产值仅4.9亿元,占全省纺织行业总产值的6.9%。到1985年,全省乡镇纺织企业已发展到3385个,产值47.1亿元,占全省纺织行业总产值的24.3%,比1978年增长8.6倍,1990年,全省乡镇纺织企业有3375个,但工业总产值已达178.7亿元,首次超过纺织系统内全部企业的工业总产值,1992年产值又增至394.3亿元,占全省纺织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1%。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全行业95%以上。许多民营大企业的发展水平、竞争实力、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三房巷、阳光、红豆、海澜、华芳、波司登、梦兰、澳洋等大企业分别进入了江苏工业百强企业行列,大企业的品牌效益和产品水平不断提升,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不断提高。无锡一棉、紫荆花、雅鹿、吴江丝绸、世纪天泓等企业,在产业升级、管理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勇于探索、敢于突破,蕴涵着巨大的发展后劲和潜力。
四是区域性的纺织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建国以来,江苏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国前江苏纺织行业主要集中在无锡、南通、常州、苏州四地,分别占全省纱锭总数的35.2%、18.6%、10.2%、7.7%,而广大苏北地区(除南通外),近代机器纺织企业则寥寥无几。目前,由于产业资本的转移、纺织企业的重组、技术性的联合等极大地促进了苏南、苏中、苏北纺织行业的协同发展。全行业产品总体水平已经基本完成了产品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型的条件准备。大类产品结构开始改变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低的局面,装饰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在常熟和南通形成了两个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产业用纺织品在南通、徐州、常熟、常州等地也出现了企业集群发展的态势。目前初步形成的产业集聚区,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度在不断提高。全行业的产业结构已由分散独立形态向群体协作化的产业集群形态发展,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分工协作程度较高、各自彰显特长、优势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
五是外向型经济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通过建立出口基地,发展三资企业,外向型经济高速增长,纺织品出口量持续增加。出口产品结构正由粗加工产品向服装等终端产品转变,制成品占出口总额比重已达80%,终端市场从以亚洲为主逐步向欧、美、日拓展,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引进外资也有长足进展,“三资”纺织企业出口创汇约占全省纺织品出口的1/3左右。发展至今,江苏纺织行业具有原料供应和产品市场两头在外,国内外市场并举的基本特点,是工业产业中经济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外向型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也是在经营、管理、技术、标准等各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亟需接轨的产业之一。
3.2国内比较
江苏纺织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沧桑,虽然艰难曲折,但始终随时代脚步前行。纺织行业在江苏省出口创汇、解决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江苏省纺织行业在全国也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图3.1 五省一市2000-2011贸易竞争指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9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