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变革
摘 要 总理李克强在二零一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计划,将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推进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的良好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而商业模式变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通过从网上搜集选取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企业和一家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企业运用案例分析阐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变革的必要性,通过总结得出“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变革的路径。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第二章 相关概念概述 2
2.1商业模式的定义 2
2.2商业模式的要素 2
第三章 商业模式变革 4
3.1商业模式变革的路径 4
3.2“互联网+”对商业模式变革的影响 4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变革的案例分析 7
4.1“互联网+”背景下“三只松鼠”的服务营销思维 7
4.2“互联网+”背景下苏宁的商业模式变革 8
4.3案例小结 12
第五章 建议 13
5.1从商业模式要素结合价值链角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 13
5.2“互联网+”计划指导思想是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出发点 13
5.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将是主流 13
5.4“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5.5“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的企业,往往更容易顺利度过各种危机,相较于相同品质的产品但只实施简单营销策略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网络技术普及,企业为了适应这些市场环境变化,当务之急是开展商业模式变革,以达到增强自身竞争力,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模式变革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广泛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改革表现出的新特点:
1.从更加关注产品到更加关注用户 。
2.从强调产品推向用户到强调用户参与产品开发、模式改进。
3.从难以转移产品成本、对外封闭到推崇平台化思想。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一线下经营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1.盈利模式不持久。传统商业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道费+保底扣点”,但这种盈利模式会加剧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三者之间的矛盾。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企业持续获利,就必须改变传统盈利模式的弊端,不得不进行商业模式变革。
2.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得不到快速回应。传统的商业价值链单向化,供应商、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共享,造成商品采购、物流配送模式蕴含很大的风险与问题,商品流动缓慢,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客户快速变化的需求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3.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比较大。传统销售业实体店的建立和扩张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对实体店面的地址、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状况要求较高,业绩水平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还需要付出较高的店面租金、人力成本。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革命中商业模式变革的代名词。它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市场、产品导向、企业价值链以及商业环境所进行的变革。通过“互联网+”计划的指导思想指导企业转型,不仅要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变革的颠覆性,还要寻找“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变革的共性。因此以“互联网+”为背景进行商业模式变革,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 相关概念概述
2.1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最早源自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表21是一些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商业模式的概念。
表21 商业模式定义的理论研究
国界
学者及年代
定义内容
国外
Timmers
(1998)
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各方角色的潜在利益以及收入来源。
Thomas
(2001)
流程、供应商、客户、渠道、资源和能力。商业模式是以上要素的总体构造,是企业开办可以获利的业务的方式。
Stewart
(2000)
是企业获得盈利并持续获得盈利的经济逻辑。
国内
钟耕深、孙晓静
(2006)
作为一种业务开展方式使企业对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统一和整合利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原磊
(2007)
是企业如何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的逻辑。
通过上方列举的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理论可以发现,都是从战略、逻辑、资源、组织构成这些角度来分析研究的,但历经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学术界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这也说明了商业模式是充满变化的,值得进行多方面研究。
2.2商业模式的要素
由于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有着不同的定义,所以商业模式理论也有个各不相同是实践方法,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也表现出多样性。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理论研究如下表 22 所示
表22 商业模式要素的理论研究
国界
学者及年代
要素内容
国外
Hamel
(2000)
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和客户界面。
Stahler
(2002)
价值主张、产品/服务、价值体系和盈利模式。
Betz
(2002)
资源、渠道、盈利、资本。
Osterwalder
(2004)
四个核心要素:产品、顾客界面、基础设施管理以及财务况。
国内
翁君奕
(2004)
三部分:客户界面、内部结构和伙伴界面;
四基本要素:价值对象、价值内容、价值提交和价值回收。
原磊
(2008)
内在要素、外界环境因素、内在要素结合外界环境。
张敬伟、王迎军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第二章 相关概念概述 2
2.1商业模式的定义 2
2.2商业模式的要素 2
第三章 商业模式变革 4
3.1商业模式变革的路径 4
3.2“互联网+”对商业模式变革的影响 4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变革的案例分析 7
4.1“互联网+”背景下“三只松鼠”的服务营销思维 7
4.2“互联网+”背景下苏宁的商业模式变革 8
4.3案例小结 12
第五章 建议 13
5.1从商业模式要素结合价值链角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 13
5.2“互联网+”计划指导思想是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出发点 13
5.3“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将是主流 13
5.4“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5.5“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商、经销商和客户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的企业,往往更容易顺利度过各种危机,相较于相同品质的产品但只实施简单营销策略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商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网络技术普及,企业为了适应这些市场环境变化,当务之急是开展商业模式变革,以达到增强自身竞争力,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模式变革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广泛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改革表现出的新特点:
1.从更加关注产品到更加关注用户 。
2.从强调产品推向用户到强调用户参与产品开发、模式改进。
3.从难以转移产品成本、对外封闭到推崇平台化思想。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一线下经营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1.盈利模式不持久。传统商业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道费+保底扣点”,但这种盈利模式会加剧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三者之间的矛盾。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企业持续获利,就必须改变传统盈利模式的弊端,不得不进行商业模式变革。
2.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得不到快速回应。传统的商业价值链单向化,供应商、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共享,造成商品采购、物流配送模式蕴含很大的风险与问题,商品流动缓慢,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客户快速变化的需求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3.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比较大。传统销售业实体店的建立和扩张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对实体店面的地址、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状况要求较高,业绩水平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还需要付出较高的店面租金、人力成本。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革命中商业模式变革的代名词。它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市场、产品导向、企业价值链以及商业环境所进行的变革。通过“互联网+”计划的指导思想指导企业转型,不仅要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变革的颠覆性,还要寻找“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变革的共性。因此以“互联网+”为背景进行商业模式变革,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 相关概念概述
2.1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最早源自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表21是一些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商业模式的概念。
表21 商业模式定义的理论研究
国界
学者及年代
定义内容
国外
Timmers
(1998)
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各方角色的潜在利益以及收入来源。
Thomas
(2001)
流程、供应商、客户、渠道、资源和能力。商业模式是以上要素的总体构造,是企业开办可以获利的业务的方式。
Stewart
(2000)
是企业获得盈利并持续获得盈利的经济逻辑。
国内
钟耕深、孙晓静
(2006)
作为一种业务开展方式使企业对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统一和整合利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原磊
(2007)
是企业如何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的逻辑。
通过上方列举的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理论可以发现,都是从战略、逻辑、资源、组织构成这些角度来分析研究的,但历经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学术界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这也说明了商业模式是充满变化的,值得进行多方面研究。
2.2商业模式的要素
由于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有着不同的定义,所以商业模式理论也有个各不相同是实践方法,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也表现出多样性。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理论研究如下表 22 所示
表22 商业模式要素的理论研究
国界
学者及年代
要素内容
国外
Hamel
(2000)
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和客户界面。
Stahler
(2002)
价值主张、产品/服务、价值体系和盈利模式。
Betz
(2002)
资源、渠道、盈利、资本。
Osterwalder
(2004)
四个核心要素:产品、顾客界面、基础设施管理以及财务况。
国内
翁君奕
(2004)
三部分:客户界面、内部结构和伙伴界面;
四基本要素:价值对象、价值内容、价值提交和价值回收。
原磊
(2008)
内在要素、外界环境因素、内在要素结合外界环境。
张敬伟、王迎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