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如今,我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和引领者,国际贸易业务也迅速发展和成熟,其背后隐藏着国际贸易核心部分——国际结算的各种风险。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规避国际结算风险这一议题是值得重视的。本文在简述国际结算方式相关概述的基础上,结合信用证、包买票据和国际保理三个实际案例,从总体的角度去分析国际结算方式中存在的风险,如欺诈风险、业务和系统操作风险、客户资信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国际结算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如选择结算方式失误、客户信用不良、专业人员缺失、信息不对称等,最后提出防范国际结算风险可行性措施。关键词 国际贸易,国际结算,风险,对策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国际结算方式概述 1
2.1 基本的国际结算方式 1
2.2 派生的国际结算方式 2
3 国际结算方式的风险分析 3
3.1 案例分析 3
3.2 国际结算业务中风险类型 7
3.3 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的成因 7
4 国际结算方式规避风险的措施 9
4.1 寻求优质的贸易合作方 9
4.2 选择适当的国际结算方式 9
4.3 培养专业化的结算业务员工 10
4.3 了解相关国家的法规和政策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如潮水般涌现的今天,商品、劳动力、资金等在国际市场上相互流动,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这也使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全面和紧密。更何况,得益于我国2001年加入WTO后,对外经贸活动获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局年鉴,2013年中国以4.16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一的位置,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3.95万亿元。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已连续三年保持世界第一国际贸易大国的位置。由于贸易摩擦的加剧,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68万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10万亿美元,进口总额1.58万亿美元。虽然比2015年下降了0.9%,但与20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年的0.51万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0.27万亿美元,进口总额0.24万亿美元相比翻了7倍多。毋庸置疑我国早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
然而,国际结算是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提供服务的重要领域,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结算自始至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不可分离的关系。前者发展的规模及速度影响后者的变革,而后者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前者更上一个台阶。只有快速、高效和安全的国际结算方式才能让我国在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业务中规避损失,实现共赢,进而最终取胜。因此如何控制国际结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从而有效地解决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危机,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国际贸易是极其必要的。
2 国际结算方式概述
如今的国际贸易交流中,使用的支付方式不再仅仅是最基本的汇付、托收、信用证。国际结算方式作为助推国际贸易的加速器,在国际市场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和创新。派生的国际结算方式就是顺应着贸易结算需求而产生的,比如:银行保函、包买票据、国际保理。
2.1 基本的国际结算方式
( 1 ) 汇款。汇款又称汇付,通常是指付款人或债权人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运用各种结算工具将货款交国外收款人的结算方式[1]。汇款不仅运用于贸易结算,还广泛地运用到非贸易领域的各项资金转移中。其优点在于手续简单,成本费用低廉,其中电汇速度最快捷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汇款方式解决进出口商的债权和债务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这两种形式。而且,相对于买方来说,货到付款具有完全的优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被普遍使用。但它们也呈现出风险大、资金负担不平衡的劣势。
( 2 ) 托收。是出口商(债权人)开立金融票据、商业票据或两者兼有,委托托收行通过其联行或代理行向进口商(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费用的结算方式[2]。出口商收款风险较大,但比货到付款安全;出口商资金负担重,但与汇款相比有所改善。相对于信用证,托收的成本相对便宜很多。根据托收中涉及的单据,托收可分为光票托收、直接托收和跟单托收。在实际贸易交往中,进出口商使用最多的是跟单托收,因为其附带申请书、金融或商业单据更加详细和安全。托收业务项下,银行有“三不管”原则:(不负责审查单据(不负责买方是否付款(不负责货物的真实情况。
( 3 ) 信用证。就是银行(开证行)应进口商的请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凭证[3]。信用证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属于银行信用,是一种安全可靠风险相对较低的结算方式。但是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只问L/C,不问合同,只问单据,不问货物。只要出口商提供符合信用证所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就要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这给进口商增加了一定的风险。以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是否附有货运单据可划分为跟单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在对外贸易中应用比率大。
2.1 派生的国际结算方式
( 1 ) 银行保函。又称银行保证书,指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出的担保申请人正常履行合同义务的书面证明[4]。银行保函与跟单信用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汇款或托收为基础,增加了以银行信用的形式提供的担保服务。银行保函既满足了需要为卖主向客户提供担保的要求又也适合应用于国际经济合作中商品买卖以外的其他各种支付方式。国际保函项下,大银行只要凭借本身优良的资信作担保,就可以促成一笔跨国交易的达成,可以解决信用证方式下流程繁杂,费用高的不足,因此得到买卖双方的喜爱。
( 2 ) 国际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是指出口商(卖方)以赊销(O /A)或承兑交单(D/A)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断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进口商(买方)资信调查及信用评估、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担保、销售账户管理、账款催收等一系列的综合性金融服务[5]。其基本结算方式是O/A或D/A,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保理机构的综合服务。国际保理给进出口双方带来了很多益处,如增加营业额和风险保障、节省了成本、简化结算流程。而且这种基于资产融资和扩大流动资金的结算方式推进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
( 3 ) 包买票据。又称“福费廷”,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并经进口商担保银行担保、期限在半年到五六年的远期汇票、本票和信用证等票据表现的债权,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地银行或大金融公司的一种贸易融资方式[6]。福费廷是以票据托收为基础,通过增加了包买商的无追索权贴现融资服务,为出口商融通资金、转移风险。与国际保理相比,包买票据业务期限较长、金额巨大。
目 录
1 引言 1
2 国际结算方式概述 1
2.1 基本的国际结算方式 1
2.2 派生的国际结算方式 2
3 国际结算方式的风险分析 3
3.1 案例分析 3
3.2 国际结算业务中风险类型 7
3.3 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的成因 7
4 国际结算方式规避风险的措施 9
4.1 寻求优质的贸易合作方 9
4.2 选择适当的国际结算方式 9
4.3 培养专业化的结算业务员工 10
4.3 了解相关国家的法规和政策 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如潮水般涌现的今天,商品、劳动力、资金等在国际市场上相互流动,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这也使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全面和紧密。更何况,得益于我国2001年加入WTO后,对外经贸活动获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局年鉴,2013年中国以4.16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一的位置,其中出口额2.21万亿美元,进口额1.95万亿美元。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3.95万亿元。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已连续三年保持世界第一国际贸易大国的位置。由于贸易摩擦的加剧,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68万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10万亿美元,进口总额1.58万亿美元。虽然比2015年下降了0.9%,但与20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年的0.51万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0.27万亿美元,进口总额0.24万亿美元相比翻了7倍多。毋庸置疑我国早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
然而,国际结算是为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提供服务的重要领域,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结算自始至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不可分离的关系。前者发展的规模及速度影响后者的变革,而后者的变革反过来又推动前者更上一个台阶。只有快速、高效和安全的国际结算方式才能让我国在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业务中规避损失,实现共赢,进而最终取胜。因此如何控制国际结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从而有效地解决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危机,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国际贸易是极其必要的。
2 国际结算方式概述
如今的国际贸易交流中,使用的支付方式不再仅仅是最基本的汇付、托收、信用证。国际结算方式作为助推国际贸易的加速器,在国际市场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和创新。派生的国际结算方式就是顺应着贸易结算需求而产生的,比如:银行保函、包买票据、国际保理。
2.1 基本的国际结算方式
( 1 ) 汇款。汇款又称汇付,通常是指付款人或债权人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运用各种结算工具将货款交国外收款人的结算方式[1]。汇款不仅运用于贸易结算,还广泛地运用到非贸易领域的各项资金转移中。其优点在于手续简单,成本费用低廉,其中电汇速度最快捷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汇款方式解决进出口商的债权和债务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这两种形式。而且,相对于买方来说,货到付款具有完全的优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被普遍使用。但它们也呈现出风险大、资金负担不平衡的劣势。
( 2 ) 托收。是出口商(债权人)开立金融票据、商业票据或两者兼有,委托托收行通过其联行或代理行向进口商(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费用的结算方式[2]。出口商收款风险较大,但比货到付款安全;出口商资金负担重,但与汇款相比有所改善。相对于信用证,托收的成本相对便宜很多。根据托收中涉及的单据,托收可分为光票托收、直接托收和跟单托收。在实际贸易交往中,进出口商使用最多的是跟单托收,因为其附带申请书、金融或商业单据更加详细和安全。托收业务项下,银行有“三不管”原则:(不负责审查单据(不负责买方是否付款(不负责货物的真实情况。
( 3 ) 信用证。就是银行(开证行)应进口商的请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立的,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凭证[3]。信用证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属于银行信用,是一种安全可靠风险相对较低的结算方式。但是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只问L/C,不问合同,只问单据,不问货物。只要出口商提供符合信用证所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就要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这给进口商增加了一定的风险。以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是否附有货运单据可划分为跟单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在对外贸易中应用比率大。
2.1 派生的国际结算方式
( 1 ) 银行保函。又称银行保证书,指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出的担保申请人正常履行合同义务的书面证明[4]。银行保函与跟单信用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汇款或托收为基础,增加了以银行信用的形式提供的担保服务。银行保函既满足了需要为卖主向客户提供担保的要求又也适合应用于国际经济合作中商品买卖以外的其他各种支付方式。国际保函项下,大银行只要凭借本身优良的资信作担保,就可以促成一笔跨国交易的达成,可以解决信用证方式下流程繁杂,费用高的不足,因此得到买卖双方的喜爱。
( 2 ) 国际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是指出口商(卖方)以赊销(O /A)或承兑交单(D/A)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断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进口商(买方)资信调查及信用评估、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担保、销售账户管理、账款催收等一系列的综合性金融服务[5]。其基本结算方式是O/A或D/A,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保理机构的综合服务。国际保理给进出口双方带来了很多益处,如增加营业额和风险保障、节省了成本、简化结算流程。而且这种基于资产融资和扩大流动资金的结算方式推进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
( 3 ) 包买票据。又称“福费廷”,指在延期付款的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并经进口商担保银行担保、期限在半年到五六年的远期汇票、本票和信用证等票据表现的债权,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地银行或大金融公司的一种贸易融资方式[6]。福费廷是以票据托收为基础,通过增加了包买商的无追索权贴现融资服务,为出口商融通资金、转移风险。与国际保理相比,包买票据业务期限较长、金额巨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