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研究(附件)【字数:7672】

摘 要摘 要2014年我国新发布的准则当中有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条例发生了一些调整。本文以其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在进行会计处理与纳税处理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并通过昆明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变计量方法的案例,深入剖析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及依然存在的些许问题,就此提出完善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用的建议和方案,以期能够更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关键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利润;会计准则
目 录
0 引言 1
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概述 1
1.1 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变动 1
1.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1.2.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含义 1
1.2.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在的意义 2
1.3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展历程 2
1.3.1 国外发展历程 2
1.3.2 国内发展历程 2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确认 3
2.1 交易性金融资产 3
2.2 投资性房地产 3
2.3 衍生工具 4
2.4 套期保值 4
3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 4
3.1 会计处理方面 5
3.2 税务处理方面 7
3.3 案例分析 8
4 存在的问题 12
4.1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在未来将处于不利地位 12
4.2 加剧企业利润的波动 13
4.3公允价值难以计算 14
4.4 监管不严 14
5 解决措施 15
5.1 降低企业获取公允价值成本 15
5.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水平 15
5.3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16
5.4 加强对公允价值监督管理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研究
0 引言
公允价值定义的源头能够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准则委员会为其创立了完善的运用体系。同年,我国新发布的会计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运而生。这既是全球会计计量发展的大势所趋,也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然而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得与损失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它与实际上已经实现的营业利润共同列报在净利润中,体现的不合理之处,引起国内外学者热议。2014年我国发布的新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条例有所变动,需要根据公司持有和处置的时间段分别确定其对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越来越大,对此进行的相关研究对于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对这一影响进行重点分析时选择了从投资性房地产这一角度,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了运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企业更加合理的运用该科目来管理企业利润。
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概述
1.1 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1]。
公允价值变动是指由于市场因素如需求变化,商品自身价值的变化产生买卖双方对价格的重新评估的过程。
1.2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2.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含义
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1],简单来说就是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差。这个项目反映了企业持有的资产因为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1.2.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存在的意义
通过知晓某公司因为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损益的绝对额占全部收益的相对值,相关人士就能做出透彻的分析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除此以外,在原先的制度中有一部分收益是通过特殊业务(比如债务重组利得以及资产评估增值等)出现的,这部分收益是没有在利润表中反映的,而是出现在了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这一项目里,于是这两表之间的逻辑关系被破坏了。使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利润表在反映这种收益时变得更加全面,同时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内部关系也得到了平衡。由此可见利润表能够完整的体现企业的经营现况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科目。
1.3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展历程
1.3.1 国外发展历程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规范了 “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计量方法,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立了当时全球唯一并且完善的披露框架[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由此而来。
2008年金融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席卷了全球,这场风暴使公允价值的角色陷入资产减值和市场波动中并逐渐被各界人士高度关注[3]。在国际上享有最权威地位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以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11年同时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新规范以作为回应[4]。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呈现突飞猛进的状态,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国家越来越多,同时其运用也构成许多挑战[5],但不管怎么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
1.3.2 国内发展历程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次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2001年国家财政部对当时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减少了对公允价值的应用[6]。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趋于常态化,相关专家认为运用公允价值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规律。2006年,我国再次发布准则,恢复了公允价值的相关应用,准则规定在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为了反映当期的利得或损失,企业应该运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账户,并且应当将其单独列示于净利润这一项目中,“本年利润”科目中应转入当期尚未真正流入或者流出的损益,而“投资收益”科目则用于结转那些已经流入或者流出的损益[7]。公允价值变动所确认的损益是尚未实现的虚损益,营业利润确实是真实的已经实现的,在当时这两者一起反映在了净利润中,可见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