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出现,服务外包日益成为服务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服务外包产业不仅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更能促进持续、健康、绿色发展,更加符合目前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思路。本文将对国内外服务外包成功的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西安市经开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为研究切入点,运用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通过查阅、搜集统计年鉴、政府相关网站等方式,结合西安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西安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策略。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1.1研究的目的 1
1.1.2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2
1.3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3
1.3.1主要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4
2 服务外包产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5
2.1相关概念界定 5
2.1.1服务外包的概念 5
2.1.2服务外包的特点 5
2.2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理论基础 5
2.2.1比较优势理论 5
2.2.2绝对成本理论 6
3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7
3.1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不断扩大 7
3.2企业及从事员工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8
3.3服务外包领域不断拓展 8
4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0
4.1服务外包产业附加值有待于提高 10
4.2综合型高端人才的相对缺乏 10
4.3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外包服务企业的数量较少且规模较小 11
5西安市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12
5.1调整和完善外包服务的产业的附加值所占比重 12
5.2注重人才培养 12
5.3扩大企业规模及合作体系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1.1.1研究的目的
李克强总理曾在201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强调我国“要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拓展服务外包”,提出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的新理念。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核心一直为制造业,大量的制造业直接导致了近年来的高能源消耗、高环保成本和多贸易纠纷的后果。随着国际及区域性产业转移进程的不断加快,服务外包产业也随之得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西安市作为商务部第一批授牌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有着雄厚的科技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服务产业的基础设施、环境和优势。本文将研究西安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探讨服务外包对促进西安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1.1.2研究的意义
发展服务外包能够显著促进服务业的优化升级,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服务外包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能够极大地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寻求外贸增长新方式,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西安市作为科技、教育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省会城市及西部中心城市都有着雄厚的科技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足以具备承接服务外包的较大优势。中国开放国内市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也是必不可挡的趋势。抓住这一机遇,加速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及扩大西部的对外开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趋势和发展基础上,探讨这一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并探讨西安作为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在这一浪潮下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和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也是有其理论依据的,本文从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开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再综合西安本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而为西安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出更合理的发展模式,为西安经济的发展提供导向。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技术革命是服务外包产生的基础条件,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制度与环境成本、劳动力成本、贸易成本等差异是服务外包产生的原因。Willcocks, Lacity和Hirscheim(1994)认为服务外包的主要原因有政治原因、技术原因、财务原因、业务原因等。Henri L.F de Groot (1998)认为离岸外包中交易成本比生产成本更加重要,企业作出外包的决策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Daft R .L (1992)认为,外包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一种方式,通过外包企业可获取其必须的内、外部稀缺资源,在行业内保持其竞争优势。Olsen(2006)认为,来自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三方的经济和竞争压力,获益于贸易自由化的企业组织机构的形成,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外包产生的直接原因。Amiti和Wei(2009)分析了2000年之前连续8年的美国制造业数据,并针对服务外包和劳动生产力水平以及就业人数的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服务外包能显著地拉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Gorg和Hanley(2005)对爱尔兰的企业进行研究时,其实证结果表明服务外包对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Deardorff(2005)采用了HO模型以及特殊要素假设模型论证发包国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结论是服务外包对于最终产品的销售和劳动力的影响更加彻底,对于高低技能的劳动力将产生差异化的影响。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服务外包经济效应和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就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王中华和梁俊伟(2012)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国际服务外包对接包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和薪酬均有正向激励作用,并且前者的效应要大于后者。王小红(2007)认为,服务业离岸外包是因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别。总体看来,离岸外包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所导致。荆林波(2005)通过对信息技术外包的研究,对外包使成本降低但引起失业的假说提出质疑,并且认为信息技术外包造成岗位流失将由非信息技术行业“补充”。陈颖(2013)设计使用了因子分析法,将杭州市的服务外包产业与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竞争为分别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杭州金融服务外包和软件服务外包这两大外包领域的综合实力。结论是杭州市在全国综合排名第7,并且服务外包对杭州的经济增长以及就业有突出的贡献。孙晓琴(2008)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服务外包的诸因素构建服务外包承接地竞争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分析评价,认为强化企业国际化经营优势、提高企业自身质量才是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根本出路。鄂丽丽(2008)研究了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外生因素、催化因素和商业环境因素),在对中国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卢锋(2007)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对服务外包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服务外包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和制度条件的演变大幅度地降低了服务外包的边际成本,当代国际分工的显著特点是产品生产过程分不同区段和不同工序,并评论了服务外包的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含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