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地区产业转型及发展策略研究(附件)【字数:11126】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在我国一直扮演着领军者的角色,苏北地区作为江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多年来落后的产业结构也被很多人诟病。正值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作为中心线起点的连云港,应当把握住这次机会,加速实现产业的结构调整,尽快跟上苏南发达地区的步伐,实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连云港在中国版图上处于南北之交,连接东西的特殊位置,国家也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来帮助连云港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等等一系列国家政策,连云港更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起点城市。如今的“一带一路”中心线起点又再次落户连云港,如何抓住机遇促进落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一带一路”政策下的连云港产业现状分析 3
2.1“一带一路”与连云港经济的联系 3
2.2 连云港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
第三章 连云港地区产业转型实证分析 7
3.1连云港地区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7
3.2连云港地区行业发展潜力实证分析 8
第四章 连云港产业转型的对策 14
4.1 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14
4.2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4
4.3加强区域优势服务业发展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连云港地处全国经济强省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近几年来,省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都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苏北的经济发展,但都收效甚微。想要分析其中缘由,就需要着手分析牵制苏北经济发展各种因素。
从国际环境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正在逐步摒弃传统工业,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服务业的崛起更加迅速。传统的制造业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无法给各国经济带来显著的改善。
再从国内的大环境分析,我国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还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但是像长三角这样的发达地区,增长最为迅猛的还是第三产业,其淘汰的轻工制造业正一步一步向苏北地区转移,加之国家级战略“一带一路”的作用,作为起点城市的连云港正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期。
1.1.2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对连云港现行产业结构进行可视的量化分析,通过对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点和各产业的增长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尝试研究在“一带一路”政策的作用下,连云港的产业转型方向和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对连云港产业转型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地区的决策者们提供行之有效的产业转型方向和路径,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方向较为单一,涉及指标相对较少,总体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尝试从较为全面的角度深度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与连云港转型方向之间的联系,尝试得出更为可靠的转型方向,为决策者决策提供一些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沈霞(2017)就“一带一路”中的最主要的问题——货物运输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主要发展水运运输,辅以陆运和航运运输的发展意见。针对产业结构落后的问题,国内学者章艳华、张凤芹、徐艳(2017)三人对属于第三产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在苏北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了苏北的跨境电商存在规模小、结构单一、物流体系落后、缺乏高规格人才四个主要问题。洪银心、安虎森等人(2017)发表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与“一带一路”的研究,认为徐州应该尽快融入京沪巨型城市链条中,加快人文、创新资本积累。国内学者王贵彬和宜昌永(2017)也特别研究过区域中心城市,他们认为让连云港成为区域龙头城市,这样才能吸引上级政府乃至国家的政策关注,对人才的吸引力才能大幅的提高。
针对FDI对经济的影响,刘书梅、孙本芝(2011)就结合实证分析了FDI对连云港经济的影响,认为应该看待FDI的长期作用。同时高岩(2012)也就连云港利用外资给出了几点建议,最重要的还是引进外资的质量。人才资源的不断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来自宿迁学院的戴仁卿(2017)通过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认为苏北地区的各家高校应当立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积极倡导校企联动,促进学研相结合,并且应该加强人才的国际交流。
针对优势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万玉龙、章艳华(2017)等人提出淮安要尽快发展成为苏北最大的物流枢纽,注重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人才培养。同样,农村电商的发展也需要格外重视,以徐州为例,吴坤(2017)认为农村淘宝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政府的引导,充分发挥地区已经形成的优势,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达到农村电子商务的最优化发展。
1.2.2 国外研究综述
经济的快速增长显然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Roy and Alfred(1997)提出产业转型是企业根据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和政策的影响下为改变市场定位所做出的一系列调整的过程。 Peter(2000)研究了环境对产业转型的作用,他认为,企业应当着重追求经济的生态效率,以最大化的效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Colin(2005)则认为产业转型的重点是行业间的战略联盟,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多行业间的战略联盟往往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外资的引进,Easterly(1999)认为政府不宜用大力度的优惠政策来过分引进外资,这样可能会阻碍国内企业的发展,影响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
综合来看,国内外学者针对产业转型的研究大多都放在政策和产业内部的升级调整上,没有综合区域特点来对产业转型给出建议,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主导产业选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做一个研究,并结合连云港特殊的产业发展环境来给出产业转型方向及其发展对策。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逐步实施,作为中心线起点的连云港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然而受限于连云港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使得“一带一路”政策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本文旨在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下连云港的产业结构现状和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探索未来连云港产业转型的方向。
1.3.2研究方法
本文拟通过对连云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开始,提出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总结出几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细化变量与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之间的联系,找出解决问题切实有效的切入点,最后结合政策背景和社会实际,给出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一带一路”政策下的连云港产业现状分析 3
2.1“一带一路”与连云港经济的联系 3
2.2 连云港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
第三章 连云港地区产业转型实证分析 7
3.1连云港地区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7
3.2连云港地区行业发展潜力实证分析 8
第四章 连云港产业转型的对策 14
4.1 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14
4.2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4
4.3加强区域优势服务业发展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连云港地处全国经济强省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近几年来,省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都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苏北的经济发展,但都收效甚微。想要分析其中缘由,就需要着手分析牵制苏北经济发展各种因素。
从国际环境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正在逐步摒弃传统工业,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服务业的崛起更加迅速。传统的制造业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无法给各国经济带来显著的改善。
再从国内的大环境分析,我国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还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但是像长三角这样的发达地区,增长最为迅猛的还是第三产业,其淘汰的轻工制造业正一步一步向苏北地区转移,加之国家级战略“一带一路”的作用,作为起点城市的连云港正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期。
1.1.2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对连云港现行产业结构进行可视的量化分析,通过对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点和各产业的增长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尝试研究在“一带一路”政策的作用下,连云港的产业转型方向和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过对连云港产业转型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地区的决策者们提供行之有效的产业转型方向和路径,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方向较为单一,涉及指标相对较少,总体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尝试从较为全面的角度深度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与连云港转型方向之间的联系,尝试得出更为可靠的转型方向,为决策者决策提供一些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沈霞(2017)就“一带一路”中的最主要的问题——货物运输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主要发展水运运输,辅以陆运和航运运输的发展意见。针对产业结构落后的问题,国内学者章艳华、张凤芹、徐艳(2017)三人对属于第三产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在苏北的发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了苏北的跨境电商存在规模小、结构单一、物流体系落后、缺乏高规格人才四个主要问题。洪银心、安虎森等人(2017)发表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与“一带一路”的研究,认为徐州应该尽快融入京沪巨型城市链条中,加快人文、创新资本积累。国内学者王贵彬和宜昌永(2017)也特别研究过区域中心城市,他们认为让连云港成为区域龙头城市,这样才能吸引上级政府乃至国家的政策关注,对人才的吸引力才能大幅的提高。
针对FDI对经济的影响,刘书梅、孙本芝(2011)就结合实证分析了FDI对连云港经济的影响,认为应该看待FDI的长期作用。同时高岩(2012)也就连云港利用外资给出了几点建议,最重要的还是引进外资的质量。人才资源的不断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本土人才的培养来自宿迁学院的戴仁卿(2017)通过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认为苏北地区的各家高校应当立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积极倡导校企联动,促进学研相结合,并且应该加强人才的国际交流。
针对优势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万玉龙、章艳华(2017)等人提出淮安要尽快发展成为苏北最大的物流枢纽,注重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人才培养。同样,农村电商的发展也需要格外重视,以徐州为例,吴坤(2017)认为农村淘宝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政府的引导,充分发挥地区已经形成的优势,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达到农村电子商务的最优化发展。
1.2.2 国外研究综述
经济的快速增长显然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Roy and Alfred(1997)提出产业转型是企业根据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和政策的影响下为改变市场定位所做出的一系列调整的过程。 Peter(2000)研究了环境对产业转型的作用,他认为,企业应当着重追求经济的生态效率,以最大化的效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Colin(2005)则认为产业转型的重点是行业间的战略联盟,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多行业间的战略联盟往往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外资的引进,Easterly(1999)认为政府不宜用大力度的优惠政策来过分引进外资,这样可能会阻碍国内企业的发展,影响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
综合来看,国内外学者针对产业转型的研究大多都放在政策和产业内部的升级调整上,没有综合区域特点来对产业转型给出建议,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主导产业选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做一个研究,并结合连云港特殊的产业发展环境来给出产业转型方向及其发展对策。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逐步实施,作为中心线起点的连云港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然而受限于连云港相对落后的产业结构,使得“一带一路”政策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大打折扣,本文旨在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下连云港的产业结构现状和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探索未来连云港产业转型的方向。
1.3.2研究方法
本文拟通过对连云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开始,提出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总结出几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细化变量与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之间的联系,找出解决问题切实有效的切入点,最后结合政策背景和社会实际,给出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