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地(中心)形成的路径及对策研究(附件)【字数:12245】
摘 要摘 要发展物流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我国物流基地建设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晚,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空置率高、规划不合理等。本论文主要以义乌物流基地为基础对象,来探寻物流基地形成的路径。本论文对义乌物流基地的腹地经济和物流市场需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利用SWOT方法对物流基地的优劣进行了准确的分析,进而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制定合理的战略方法,有利于提高物流园区的创造性,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使自有的物流园区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关键词物流基地;发展状况;路径分析
目 录
0 引言 1
1 物流基地及理论综述 2
1.1 物流及物流基地的概述 2
1.2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3
1.3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4
2 物流基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2.1 物流基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
2.2 物流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
3 我国建立物流基地的路径分析 10
3.1 依赖区域经济发展 10
3.2 遵循市场机制运作 10
3.3 政府积极引导 11
4 我国物流基地实施的案例——义乌物流 11
4.1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背景 11
4.2 义乌所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现状 12
5 建议 15
5.1 遵循经济原则 15
5.2 区域合理规划 15
5.3 企业科学管理 16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的疾速发展,服务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环节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管理技术不停革故鼎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次新的物流革命。在这期间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物流基地的热潮,各地竞相攀比着基地的规模和档次。经过调查发现,尽管物流基地的建立对加大城市物流系统的使用率和城市功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因为物流基地的高投入、战略性、公益性的特点,给基地建成后的运作与管理带来前所未闻的考验,加之许多人对当地当下状况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乏足够的了解,做事只凭激情,漠视经济法则的制约,结果事与愿违,以致许多已建成的物流基地运营现状不良好。
中国在历史上曾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我国的经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局面,从商者基本都是各自经营,各自规划,而且为了自身获取更大的利益,都建有属于自己的物流运输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现代物流基地规模小、布局分散、管理散乱等现象,这种现象易造成资源浪费、设施设备落后陈旧等问题,使得从事物流业务的相关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要解决以上问题,则必须要致力于物流基地的发展,使物流逐渐趋于社会化、专业化。目前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在保留企业核心的基础上,让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外包企业现有的物流业务,发挥这些单位在物流方面的优势,达到整个链条中各个环节强强联合的目的。
本论文首先对物流基地进行全面的认识,然后以管理学、物流工程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物流园区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形成物流基地的具体路径。在本论文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充分掌握现有管理理论、经济理论、交通规划理论和建设理论的基础上,以及根据当前所搜集到的数据显示,运用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物流基地的集聚观念和发展路径。
(2)比较分析法。站在物流基地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剖析物流基地的产生背景以及我国物流基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3)定性分析法。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发展状况、物流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对我国发展物流基地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
(4)归纳法。综合分析目前国内物流的发展状况,通过对经验事实的概括,归纳得出我国形成物流园区的路径。
通过以上对研究方法的归纳,本论文旨在研究以下内容。
(1)介绍物流基地的概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而来分析我国物流基地的规模大小、存在的问题等。
(2)对浙江以及义乌物流基地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且在分析义乌物流基地经济腹地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对物流基地的形成进行优劣势分析。
(3)本论文通过对义乌物流基地的市场分析,最终探索出正确的物流基地的形成路径及其对策研究,为物流基地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 物流基地及理论综述
1.1 物流及物流基地的概述
所谓物流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而物流基地是伴随物流业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流基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进步,有许多学者也在不断的研究物流基地的定义和发展模式。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给出物流基地的定义,在我国,物流基地也被称
为物流园区,二者不做明显区分。因此,当上文和下文中出现“物流园区”时,可认为是“物流基地”。
国内最先完整提出“物流基地”概念的是著名物流专家——王之泰教授。王之泰(2009)在《中国需要物流基地》中通过对综合国标解释与其他学者的定义,对物流基地的定义做了总结,即政府划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或者经济区)的功能区域,供物流企业进行集聚和运作[],简单的说,物流基地就是以城市或以区域为依托,处于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一种社会化的货物集散中心。
那么根据物流基地的定义,可从中发现其的特点:综合功能(装卸、储存、搬运等)、集约功能、转运功能、集中库存功能、指挥功能、调节优化功能。
王之泰认为:物流园区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流园区,它是多个物流中心的空间集聚载体[]。物流园区的形成有利于物流资源的整合,物流园区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及周边城市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 录
0 引言 1
1 物流基地及理论综述 2
1.1 物流及物流基地的概述 2
1.2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3
1.3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4
2 物流基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2.1 物流基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
2.2 物流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
3 我国建立物流基地的路径分析 10
3.1 依赖区域经济发展 10
3.2 遵循市场机制运作 10
3.3 政府积极引导 11
4 我国物流基地实施的案例——义乌物流 11
4.1 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背景 11
4.2 义乌所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现状 12
5 建议 15
5.1 遵循经济原则 15
5.2 区域合理规划 15
5.3 企业科学管理 16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的疾速发展,服务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环节的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管理技术不停革故鼎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次新的物流革命。在这期间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物流基地的热潮,各地竞相攀比着基地的规模和档次。经过调查发现,尽管物流基地的建立对加大城市物流系统的使用率和城市功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因为物流基地的高投入、战略性、公益性的特点,给基地建成后的运作与管理带来前所未闻的考验,加之许多人对当地当下状况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乏足够的了解,做事只凭激情,漠视经济法则的制约,结果事与愿违,以致许多已建成的物流基地运营现状不良好。
中国在历史上曾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我国的经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局面,从商者基本都是各自经营,各自规划,而且为了自身获取更大的利益,都建有属于自己的物流运输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现代物流基地规模小、布局分散、管理散乱等现象,这种现象易造成资源浪费、设施设备落后陈旧等问题,使得从事物流业务的相关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要解决以上问题,则必须要致力于物流基地的发展,使物流逐渐趋于社会化、专业化。目前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在保留企业核心的基础上,让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外包企业现有的物流业务,发挥这些单位在物流方面的优势,达到整个链条中各个环节强强联合的目的。
本论文首先对物流基地进行全面的认识,然后以管理学、物流工程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物流园区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形成物流基地的具体路径。在本论文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充分掌握现有管理理论、经济理论、交通规划理论和建设理论的基础上,以及根据当前所搜集到的数据显示,运用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物流基地的集聚观念和发展路径。
(2)比较分析法。站在物流基地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剖析物流基地的产生背景以及我国物流基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3)定性分析法。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发展状况、物流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对我国发展物流基地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
(4)归纳法。综合分析目前国内物流的发展状况,通过对经验事实的概括,归纳得出我国形成物流园区的路径。
通过以上对研究方法的归纳,本论文旨在研究以下内容。
(1)介绍物流基地的概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而来分析我国物流基地的规模大小、存在的问题等。
(2)对浙江以及义乌物流基地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且在分析义乌物流基地经济腹地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对物流基地的形成进行优劣势分析。
(3)本论文通过对义乌物流基地的市场分析,最终探索出正确的物流基地的形成路径及其对策研究,为物流基地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 物流基地及理论综述
1.1 物流及物流基地的概述
所谓物流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而物流基地是伴随物流业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流基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进步,有许多学者也在不断的研究物流基地的定义和发展模式。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给出物流基地的定义,在我国,物流基地也被称
为物流园区,二者不做明显区分。因此,当上文和下文中出现“物流园区”时,可认为是“物流基地”。
国内最先完整提出“物流基地”概念的是著名物流专家——王之泰教授。王之泰(2009)在《中国需要物流基地》中通过对综合国标解释与其他学者的定义,对物流基地的定义做了总结,即政府划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或者经济区)的功能区域,供物流企业进行集聚和运作[],简单的说,物流基地就是以城市或以区域为依托,处于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一种社会化的货物集散中心。
那么根据物流基地的定义,可从中发现其的特点:综合功能(装卸、储存、搬运等)、集约功能、转运功能、集中库存功能、指挥功能、调节优化功能。
王之泰认为:物流园区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流园区,它是多个物流中心的空间集聚载体[]。物流园区的形成有利于物流资源的整合,物流园区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及周边城市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