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附件)
摘 要抗战时期,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也留下了举世闻名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旧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延安红色旅游业经过快速发展,红色旅游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令人瞩目和振奋。红色旅游产业是旅游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德育价值。红色与文化是我国红色旅游的灵魂,延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红色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有益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人民爱国情感传承延安精神的同时又保护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但由于延安地区旅游业起步晚、基础差,及其他多方面因素制约,纵观往昔延安旅游业的发展确实还需进一步增强延安精神文化熏陶。根据收集相关资料,现将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特有问题提出路径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保障。特此希望本课题通过研究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能够就如何将现有红色旅游产业进行路径与对策研究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从而希望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发展。关 键 词红色旅游、发展路径、对策研究AbstractAnti-Japanese War, Yanan in Chinese history to write a brilliant page, but also left the famous orchards, Yangjialing wangjiaping large number of revolutionary site.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red Yanan af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d tourism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remarkable and inspiring. Red tourism industry is the tourism industry, an important part, it not only has economic value, but also has Moral Values. Red and Culture is the soul of red tourism, red tourism Yanan to d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evelop,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landscape, good for carry forward and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enhance the peoples patriotic feelings heritage Yanan Spirit while protec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revolution. However, due to Yanan tourism started late, poor foundation, and many other factors,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past Yanan really nee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Yanan Spirit cultural influence. According to 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will now be analyzed in Yanan City, Red Tourism Situation and made path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tect against specific problems. Hereby wish to study this subject by the status quo of red Yanan City tourism industry, how can the existing red tourism industries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academic discussion and exchange on the issue in the hop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Yanan.Key words: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Countermeasures1.绪 论 1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1研究的目的 11.1.2 研究的意义 11.2国内研究现状 11.3研究的方法 31.4 研究的内容 32延安市红色旅游概述 42.1红色旅游含义及意义 42.2延安市红色旅游起源 52.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62.3.1萌芽阶段 62.3.2发展阶段 62.3.3增长阶段 6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83.1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资源分析 83.2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83.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现存问题 94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114.1提升现有产品层次,完善延安旅游产品体系 114.2树立旅游观念构建营销体系,促进延安旅游全面发展 114.3建立完善游客消费体系,扩大消费拉动效应 125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35.1节约旅游资源,减少对红色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135.2营造红色旅游环境与文化的整体保护氛围 135.3积极发挥旅游业的联动优势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质量 135.4健全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监督行业运行 14结 论 15参考文献 16致 谢 171.绪 论1.1研究目的与意义1.1.1研究的目的延安是革命圣地的代名词,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所在地,这里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红色故土,参观红色遗址,感受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在近年来倍受青睐。在抗战时期,延安于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最为辉煌的一页,同时也留下了著名的枣园、王家坪、杨家岭等一大批革命旧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延安红色旅游业经过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令人瞩目,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的的确确存在的。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以及延安地区旅游业兴起慢、基础差,延安旅游业的发展确实还需进一步增强延安精神文化熏陶。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就如何将现有红色旅游产业进行创新与优化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从而希望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发展。1.1.2 研究的意义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延安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市内现存有多处革命旧址和历史文化遗迹。红色旅游产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德育价值,因此是旅游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的灵魂是红色与文化,延安通过红色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益余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人民爱国情感传承延安精神的同时又保护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弘扬发展先进健康有益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本课题着力于研究分析红色旅游产业现状与所存问题并且采取优化措施与创新建议,对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2国内研究现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高度重视,为红色文化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最可靠的政治保证。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论述中有所阐释,红色旅游关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关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祝彦2015年也曾提出,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文化为内涵依托,进行的一种寓教于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旅游方式。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培养对红色文化主体的认知,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发挥其现实资政育人的作用,实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效果。马晨山曾提出,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集教育、旅游等价值功能于一体,是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将其与自然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充分结合,组合打造多元化的红色旅游产品[1]。此外要围绕富民惠民功能,加快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有效推动革命老区将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富民惠民工程。再者是结合自身文化品牌,依托生态、历史、文物等多种元素,进行组合立体宣传,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张建国2015年提出积极发挥红色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红色景点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它能使参观者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业绩及优良传统,产生很强的爱国热情和爱党、爱人民的进取之心。其次,红色旅游是社会实践活动很好的活教材,它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从革命圣地吸取正能量。再次,红色旅游能创造移动文明和效益,是促进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效能的硬实力,也是融入产业的桥梁,在经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窦文章2015近来提出,新形势下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首先表现在概念内涵、理念主题、思维视角上的创新。《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将红色旅游的概念内容扩展至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事件,既有红色革命精神的主题,也包含了重大的事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既可以放在国人的教育层面,也有从国际化的视野和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层面进行解读。其次,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可以围绕“文化为基础、创意为核心、旅游为载体、产业为目的”四位一体的战略思维进一步探索。窦文章指出创新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全国红色旅游信息报送系统提供资料,我国许多红色重点景区纷纷以创新发展为抓手,创新发展成为新时代下红色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2]。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韩元军提出通过设计开发具有时尚感、科技感和现代感的红色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青少年前来。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注重从传统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向兼顾非传统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转变,就是从单个红色景区开发向旅游目的地综合开发转变,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升级。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红色景区、景点免费开放,这在短期内会减少地方的财政收入,但是长期看能够倒逼旅游目的地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应该切实改变传统的单个景区孤立开发的局面,形成以旅游目的地开发为引导的旅游综合开发模式。在目的地红色旅游氛围营造、景观大道建设、观光休闲度假等多中旅游形式接待设施完善等方面大胆探索。 1.3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现有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延安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相应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分析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趋势,从而了解红色旅游产业对延安地区经济的影响。 1.4 研究的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就如何将现有红色旅游产业进行路径探讨与措施保障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从而希望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本文总共五大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延安市红色旅游概述;第三章为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现状;第四章为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第五章为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保障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能使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优势不断的增强,使其能拉动延安经济产业快速发展。2延安市红色旅游概述2.1红色旅游含义及意义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3]。红色旅游整合了博物馆、怀旧、艺术欣赏,甚至民俗等文化旅游产品,是近现代历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红色旅游当归属文化旅游。不论是国内外,历史文化教育旅游都包含着顺应历史潮流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内容。红色旅游不仅是对革命和战争年代历史遗迹的旅游,它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事迹和精神内容的旅游,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传统历史、革命精神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普及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意识,通过革命精神的洗礼、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当然在新形势新经济的推动下,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对红色旅游的大力发展,积极保护、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加强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高效率发展提高先进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再者,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协调发展。一般革命老区地处偏远的地区,普遍受地理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充分带动老区人民经济发展,可以将历史文化和地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当地独有特色产业。将红色旅游与自然资源相结合能够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多角度带动贸易服务,拉动城乡结合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面积,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可见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多方面地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亦有利于提高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精神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意识以及旅游消费支出逐年递增,相应的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积极地应对人们关于旅游的一系列所需。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2.2延安市红色旅游起源说起红色旅游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巴黎公社墙和英烈墓,这种类似的活动早在国外就已存在,普遍都贯穿着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教育。此类旅游活动在许多国家大多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发各类型旅游资源主题活动。如法国的诺曼底登陆馆、南非先民纪念馆,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德国的“集中营旅游”、“二战旅游”和美国珍珠港的“体验式”旅游等均贯穿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主题。基本上大部分国家都会利用纪念展览馆、历史博物馆为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熏陶。红色旅游的特定称谓最早起源于中国,并经过了不同时期的转变,起初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革命圣地以及对革命精神的瞻仰热潮,这一时期可以视作红色旅游的“萌芽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进入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有所改善,大众旅游在国内适时的兴起,旅游市场的开发及转型相应的带动了旅游市场对旅游消费品种的选择,促使国内红色旅游业进入起步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迎来九十年代,红色旅游在这段时期得以加快稳步发展,多地兴起了举办以“红色”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从而为红色旅游铺垫了良好的发展路径,鲜明的地域特色加以浓浓的红色氛围以及红色景区淳朴的民俗风情都已成为吸引游人观光旅游的重要资源,国内红色旅游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普遍人们的青睐,并且顺利进入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后,红色旅游市场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工作生活的平淡,更为注重中华民族文化的普及与熏陶,尤其是在2005年中国“红色旅游年”年之后,国内红色旅游开始快速地升温,红色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周边经济的综合效应。中共中央及国务院今年来多次考察红色景区的建设,并作出了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2.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历程2.3.1萌芽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延安旅游业才得以兴起。据统计,1985-1987年,延安市共接待国外游客3535人,国内游客10000人,1987年,旅游综合收入1413.9万元,占当年GDP的1.7%。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延安市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1993-199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4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39亿元。1993年接待游客37万人次,总收入7290万元,占当地延安GDP的2.3%;1997年接待游客79.4万人次,总收入1.74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4.6%。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延安旅游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2.3.2发展阶段1997年延安市旅游局随后成立,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旅游产业作为延安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后,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延安市旅游业“九五”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成立了开发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0年,延安市旅游集团公司顺利组建。2002年,延安市作出了“创建中国最优秀旅游城市”的战略决策。在上述举措的推动下,延安旅游业开始起步,并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延安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64.5万人次,旅游综收入25.61亿元,占当年延安GDP的5.7%。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1997年的7.1倍和14.7倍。2.3.3增长阶段2006年底,延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2011年12月,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统筹城乡、富民强市,引水兴工、产业转型,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四大战略。在上述战略指引下,延安旅游业得到强劲增长。2009年,延安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88亿元。2011年,延安接待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14年,延安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旅游综合收入占当年GDP的12.3%,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2006年的5.6倍和6.7倍。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3.1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资源分析延安地处三秦锁钥 ,有着特别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统计,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纪念地445处,近7万件珍藏文物。另有848出历史文物保护景点,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4]。延安有着朝圣旅游的圣地——轩辕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作中国第一陵,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子长钟山石窟,现位于陕西省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安定镇的钟山南麓,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5]。宝塔山景区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延安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延安市城区。宝塔山集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延安地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气势奔腾汹涌的黄河壶口瀑布,全国面积最大的野生牡丹天然大花园万花山,同时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所在地。另有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景色宜人的风景旅游地。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区,有革命历史中最为著名的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还有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南泥湾旧址等等许多红色主旨的旅游景区。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到了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总量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曾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称号,成为了全国各地游客学习延安精神、领悟革命历史的便捷有效方式。 3.2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延安作为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延安在今年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大力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同步启动了36平方公里老城改造和新区北区建设工程,旅游产业规模、产品档次、营销宣传、管理服务、设施水平等都得到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延安近年来坚持项目支撑,实施了五大旅游文化园区、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26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编制完成了《延安革命旧址总体保护规划》《延安市红色旅游十年发展纲要》,对全市445处革命旧址进行有效保护;强化宣传促销,通过“我要去延安”、中国延安首届红色文化旅游季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扩大延安对外影响力;坚持品牌带动,新推出了毛主席转战陕北游、延安人游延安、知青体验游、老年怀旧游、少年励志游等线路;挖掘红色资源,集中推出了《延安颂》《舞动延安》《延安保卫战》《山丹丹》等一批红色文化演艺项目。目前,延安正在开展“2+1”三城联创工作和十大旧址改造工程,将以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纪念馆为重点,以西北局、清凉山、凤凰山、桥沟鲁艺等革命旧址为基础,捆绑创建5A级旅游景区[6]。3.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现存问题近年来,延安在旅游业发展中相继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延安起初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时整体形象宣传普遍的缺乏广度、深度及力度并且市场拓展力相当不足。由于缺乏对延安整体形象宣传的研究和策划,没有打造出代表自己形象,独具吸引力的旗帜和品牌,在旅游市场上标志不鲜明,特色不突出,印象不深刻。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形式单一化、程序化,景点形式基本一样,没有形成合力。整体规划不足,缺乏健全有效的旅游促销机制,以及宣传活动,对客源市场分布缺乏科学、系统分析,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落后,技术含量低,市场空间再拓展能力不够。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展示形式单一,缺乏参与性和吸引力。旅游是一项文化活动,是人们精神上的文化盛宴,延安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安塞腰鼓、陕北秧歌、剪纸、信天游等,但是目前为止延安红色旅游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向游客展示,这种形式单调无趣,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促使延安红色旅游形式单一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互动,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参与程度。二十一世纪初,延安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以革命遗址为主,旅游开发缺乏深度,革命遗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雷同,游客参与性项目少,偏重平面展览和单调讲解,缺乏新奇感和震撼力,使游客容易产生困倦和乏味情绪[7]。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服务功能与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交通的畅通和通讯的便捷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延安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景区的配套设施能否及时跟进显得尤为重要,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与不完善能够直接反应出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实施效应概况。规划滞后,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延安的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状态,在各县区还没有制定出区域旅游特别是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各景区景点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规划和设计,对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当然缺乏统一明晰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整体性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间的关联不强,未形成红色旅游网络体系。4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延安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中须紧跟中央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通过着重培育旅游重点区、充分完善基础设施,结合宣传方式及加大宣传力度、多方面丰富旅游形式、提高服务质量等方法将当地有利资源充分利用将自身建设成全国一流红色旅游景区。4.1提升现有产品层次,完善延安旅游产品体系 以加快提升改造“十大景区”为核心,全面提升现有景区景点等级水平,加快各旅游文化园区建设步伐。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自然生态、黄河文明、黄土风情等文化因素融合于旅游资源中,以延安市区为中心,设计、规划一批新的旅游景点与线路[8]。延安应结合政府的主导模式,将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列入法制行列,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体验、开展追寻华夏文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感悟学习延安精神、感受时代魅力、学习培训和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此外,更应该抓住参观人群特点,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更应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文化品味的同时达到红色旅游文化知识的普及。应充分利用网络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使游客通过互联网、手等设备就可以将延安文化尽收眼底;也可以采用团购优惠政策方式让大部分人能够游览革命旧址、欣赏自然风光,最终以达到网络宣传的效果。4.2树立旅游观念构建营销体系,促进延安旅游全面发展延安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自然风光,在红色旅游发展的层面需要构建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华夏文明、黄河文明、生态文明为核心内容的整体对外形象。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要成为红色旅游首选地的目标,更要有成为完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华夏儿女朝圣地的宣传氛围及信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网络等技术手段,积极在各地的展观博览会,各大节日的节会、时间点进行宣传促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等市场经营为主体进行全面、持续的宣传营销体系,将整体形象与宣传点结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宣传营销,以达到促进旅游全面发展的目的。4.3建立完善游客消费体系,扩大消费拉动效应 为了满足游客大众化需求,则须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将吃、住、行、游、购、娱等作为主要消费点相互连结,以便形成规模集群,多方面多角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充分扩充消费要素,积极创造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向会议、培训、朝圣、学习等高端需求大踏步迈进。提升旅游商品层次,创造一批既体现旅游价值又融入现代生活的旅游小商品。适应消费方式由团队式向散客式转变的现实,积极营建游客接待服务体系,提高旅游信息化服务功能,让游客便于消费,乐于消费。完善游客消费统计工作。5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5.1节约旅游资源,减少对红色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禀赋和社会环境的资源产业,保持旅游资源优势、维护生态环境和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长期以来,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文化污染等一系列旅游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9]。而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业的本质特性和发展要求,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它提倡以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作为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主要手段,尽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障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5.2营造红色旅游环境与文化的整体保护氛围 一方面,在全社会范围内,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是民众广泛认识到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了解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价值,并逐步加强对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重视和爱护;要进一步加强与旅游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健全生态化旅游发展机制和旅游环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对景区内部而言,同样适用于景区周边的景观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周半环境的开发与保护状况对于旅游景观的自然性、真实性、整体性和多样性以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旅游景观的审美及愉悦体验的满意度,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5.3积极发挥旅游业的联动优势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质量以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点为核心,联合相关部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与商务部门联合,规范与提升旅游餐饮点,推出知名品牌,重新包装,形成新的旅游产品;与工商部门联合,提升与壮大旅游购物点、区的服务功能,规范商品种类、严把质量关,促进旅游商品业繁荣发展;与交通部门联合,着力解决旅游外交通和内交通、短期性和中长期交通问题,形成旅游交通大发展趋势,促进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提升[10]。与农村工作部门联合,加大旅游专业村、农家乐管理和经营、手工商品加工和销售,促进农民增收。5.4健全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监督行业运行形成政府服务与监管、行业带动与自律、经营主体自觉与规范的行业管理体制。强化全行业服务游客、政府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系统化培训导游员、讲解员、宾馆饭店服务员、乘务员等旅游行业一线的工作人员。积极发挥旅游协会行业带动和自律的作用,加强酒店、饭店、旅游社的自律约束与服务意识教育。构建以12301热线为龙头,质监所为中枢,各相关部门和经营主体为责任方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监督行业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完善景区、饭店宾馆、交通等行业统计信息,为旅游业转型提升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结 论本文通过对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剖析,发现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还有就是旅游企业骨干带动能力不足,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高等方面,并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也对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这些意见与建议能有效的为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文中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未来市场的多变,要求我们不断的改进,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希望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Apostolakis Alexandros and Shabbar Jaffry.Stated preferences for two Cretan heritage attrac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985-1005.[2]Yaniv Poria,Aric Reichel,Avital Biran Heritage site management: Motivations and Expecta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1):162-178.[3]《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4]任捷,延安市红色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研究 .[DB/OL].[5]《加快转型发展繁荣老区延安》姚引良-2012.[6]《延安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延安市人民政府》[7]康琪.延安发展红色旅游的现状与对策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J].2007[8]耿晓伟.延安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D].2012[9]徐仁立.国外红色旅游发展概况及其启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2009.9[10]夏苗,延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2011.04.11/2015.12.20致 谢 我是本文作者吴月,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过老师及同学的帮助。回顾论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杨建飞老师学识渊博、思维敏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最初的选题构思到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再到最后的付诸文字,我深深体会到了做学问的艰辛与乐趣,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开阔了视野和拓展了思维能力。在论文写作相关细节要求方面,曾得到许多同学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深深谢意。
目 录
evelop,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landscape, good for carry forward and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enhance the peoples patriotic feelings heritage Yanan Spirit while protec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revolution. However, due to Yanan tourism started late, poor foundation, and many other factors,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past Yanan really need to further enhance the Yanan Spirit cultural influence. According to 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will now be analyzed in Yanan City, Red Tourism Situation and made path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tect against specific problems. Hereby wish to study this subject by the status quo of red Yanan City tourism industry, how can the existing red tourism industries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academic discussion and exchange on the issue in the hop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Yanan.Key words: Tourism; Development path; Countermeasures1.绪 论 1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1研究的目的 11.1.2 研究的意义 11.2国内研究现状 11.3研究的方法 31.4 研究的内容 32延安市红色旅游概述 42.1红色旅游含义及意义 42.2延安市红色旅游起源 52.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62.3.1萌芽阶段 62.3.2发展阶段 62.3.3增长阶段 6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83.1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资源分析 83.2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83.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现存问题 94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114.1提升现有产品层次,完善延安旅游产品体系 114.2树立旅游观念构建营销体系,促进延安旅游全面发展 114.3建立完善游客消费体系,扩大消费拉动效应 125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35.1节约旅游资源,减少对红色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135.2营造红色旅游环境与文化的整体保护氛围 135.3积极发挥旅游业的联动优势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质量 135.4健全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监督行业运行 14结 论 15参考文献 16致 谢 171.绪 论1.1研究目的与意义1.1.1研究的目的延安是革命圣地的代名词,是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所在地,这里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红色故土,参观红色遗址,感受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在近年来倍受青睐。在抗战时期,延安于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最为辉煌的一页,同时也留下了著名的枣园、王家坪、杨家岭等一大批革命旧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延安红色旅游业经过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令人瞩目,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的的确确存在的。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以及延安地区旅游业兴起慢、基础差,延安旅游业的发展确实还需进一步增强延安精神文化熏陶。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就如何将现有红色旅游产业进行创新与优化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从而希望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发展。1.1.2 研究的意义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延安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市内现存有多处革命旧址和历史文化遗迹。红色旅游产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德育价值,因此是旅游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的灵魂是红色与文化,延安通过红色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益余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人民爱国情感传承延安精神的同时又保护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弘扬发展先进健康有益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本课题着力于研究分析红色旅游产业现状与所存问题并且采取优化措施与创新建议,对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2国内研究现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高度重视,为红色文化提供了大有作为的最可靠的政治保证。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论述中有所阐释,红色旅游关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关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祝彦2015年也曾提出,红色旅游是以红色文化为内涵依托,进行的一种寓教于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旅游方式。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培养对红色文化主体的认知,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发挥其现实资政育人的作用,实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效果。马晨山曾提出,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集教育、旅游等价值功能于一体,是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将其与自然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充分结合,组合打造多元化的红色旅游产品[1]。此外要围绕富民惠民功能,加快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有效推动革命老区将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富民惠民工程。再者是结合自身文化品牌,依托生态、历史、文物等多种元素,进行组合立体宣传,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提升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张建国2015年提出积极发挥红色旅游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红色景点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它能使参观者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业绩及优良传统,产生很强的爱国热情和爱党、爱人民的进取之心。其次,红色旅游是社会实践活动很好的活教材,它可以使广大党员干部从革命圣地吸取正能量。再次,红色旅游能创造移动文明和效益,是促进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效能的硬实力,也是融入产业的桥梁,在经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窦文章2015近来提出,新形势下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首先表现在概念内涵、理念主题、思维视角上的创新。《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将红色旅游的概念内容扩展至1840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事件,既有红色革命精神的主题,也包含了重大的事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既可以放在国人的教育层面,也有从国际化的视野和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层面进行解读。其次,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可以围绕“文化为基础、创意为核心、旅游为载体、产业为目的”四位一体的战略思维进一步探索。窦文章指出创新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全国红色旅游信息报送系统提供资料,我国许多红色重点景区纷纷以创新发展为抓手,创新发展成为新时代下红色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2]。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韩元军提出通过设计开发具有时尚感、科技感和现代感的红色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青少年前来。创新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注重从传统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向兼顾非传统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转变,就是从单个红色景区开发向旅游目的地综合开发转变,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升级。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红色景区、景点免费开放,这在短期内会减少地方的财政收入,但是长期看能够倒逼旅游目的地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应该切实改变传统的单个景区孤立开发的局面,形成以旅游目的地开发为引导的旅游综合开发模式。在目的地红色旅游氛围营造、景观大道建设、观光休闲度假等多中旅游形式接待设施完善等方面大胆探索。 1.3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现有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延安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相应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分析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趋势,从而了解红色旅游产业对延安地区经济的影响。 1.4 研究的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就如何将现有红色旅游产业进行路径探讨与措施保障一问题上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从而希望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发展。本文总共五大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延安市红色旅游概述;第三章为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现状;第四章为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第五章为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保障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能使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优势不断的增强,使其能拉动延安经济产业快速发展。2延安市红色旅游概述2.1红色旅游含义及意义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3]。红色旅游整合了博物馆、怀旧、艺术欣赏,甚至民俗等文化旅游产品,是近现代历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红色旅游当归属文化旅游。不论是国内外,历史文化教育旅游都包含着顺应历史潮流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内容。红色旅游不仅是对革命和战争年代历史遗迹的旅游,它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事迹和精神内容的旅游,并随时代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传统历史、革命精神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普及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意识,通过革命精神的洗礼、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当然在新形势新经济的推动下,爱国主义教育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对红色旅游的大力发展,积极保护、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加强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高效率发展提高先进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再者,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协调发展。一般革命老区地处偏远的地区,普遍受地理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充分带动老区人民经济发展,可以将历史文化和地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当地独有特色产业。将红色旅游与自然资源相结合能够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多角度带动贸易服务,拉动城乡结合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面积,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可见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多方面地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亦有利于提高旅游业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人均精神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意识以及旅游消费支出逐年递增,相应的对旅游内容和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积极地应对人们关于旅游的一系列所需。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开拓更广阔的旅游消费市场,具有积极作用。2.2延安市红色旅游起源说起红色旅游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巴黎公社墙和英烈墓,这种类似的活动早在国外就已存在,普遍都贯穿着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事迹和革命精神教育。此类旅游活动在许多国家大多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精神”为主题开发各类型旅游资源主题活动。如法国的诺曼底登陆馆、南非先民纪念馆,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德国的“集中营旅游”、“二战旅游”和美国珍珠港的“体验式”旅游等均贯穿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主题。基本上大部分国家都会利用纪念展览馆、历史博物馆为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熏陶。红色旅游的特定称谓最早起源于中国,并经过了不同时期的转变,起初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革命圣地以及对革命精神的瞻仰热潮,这一时期可以视作红色旅游的“萌芽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进入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有所改善,大众旅游在国内适时的兴起,旅游市场的开发及转型相应的带动了旅游市场对旅游消费品种的选择,促使国内红色旅游业进入起步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迎来九十年代,红色旅游在这段时期得以加快稳步发展,多地兴起了举办以“红色”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从而为红色旅游铺垫了良好的发展路径,鲜明的地域特色加以浓浓的红色氛围以及红色景区淳朴的民俗风情都已成为吸引游人观光旅游的重要资源,国内红色旅游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普遍人们的青睐,并且顺利进入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后,红色旅游市场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只是局限于工作生活的平淡,更为注重中华民族文化的普及与熏陶,尤其是在2005年中国“红色旅游年”年之后,国内红色旅游开始快速地升温,红色旅游的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周边经济的综合效应。中共中央及国务院今年来多次考察红色景区的建设,并作出了积极推进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2.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历程2.3.1萌芽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延安旅游业才得以兴起。据统计,1985-1987年,延安市共接待国外游客3535人,国内游客10000人,1987年,旅游综合收入1413.9万元,占当年GDP的1.7%。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延安市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1993-199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4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39亿元。1993年接待游客37万人次,总收入7290万元,占当地延安GDP的2.3%;1997年接待游客79.4万人次,总收入1.74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4.6%。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延安旅游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2.3.2发展阶段1997年延安市旅游局随后成立,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确定把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培育旅游产业作为延安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后,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延安市旅游业“九五”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成立了开发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0年,延安市旅游集团公司顺利组建。2002年,延安市作出了“创建中国最优秀旅游城市”的战略决策。在上述举措的推动下,延安旅游业开始起步,并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2006年,延安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64.5万人次,旅游综收入25.61亿元,占当年延安GDP的5.7%。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1997年的7.1倍和14.7倍。2.3.3增长阶段2006年底,延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大战略,2011年12月,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统筹城乡、富民强市,引水兴工、产业转型,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四大战略。在上述战略指引下,延安旅游业得到强劲增长。2009年,延安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88亿元。2011年,延安接待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14年,延安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旅游综合收入占当年GDP的12.3%,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是2006年的5.6倍和6.7倍。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3.1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资源分析延安地处三秦锁钥 ,有着特别丰富的旅游资源。据统计,市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纪念地445处,近7万件珍藏文物。另有848出历史文物保护景点,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4]。延安有着朝圣旅游的圣地——轩辕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作中国第一陵,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子长钟山石窟,现位于陕西省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安定镇的钟山南麓,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5]。宝塔山景区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是延安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延安市城区。宝塔山集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延安地区在自然景观方面有气势奔腾汹涌的黄河壶口瀑布,全国面积最大的野生牡丹天然大花园万花山,同时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所在地。另有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延安国家森林公园、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等景色宜人的风景旅游地。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区,有革命历史中最为著名的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还有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南泥湾旧址等等许多红色主旨的旅游景区。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到了陕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总量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曾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称号,成为了全国各地游客学习延安精神、领悟革命历史的便捷有效方式。 3.2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延安作为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延安在今年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大力实施“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战略,同步启动了36平方公里老城改造和新区北区建设工程,旅游产业规模、产品档次、营销宣传、管理服务、设施水平等都得到很大提高,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延安近年来坚持项目支撑,实施了五大旅游文化园区、十大革命旧址保护提升、26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编制完成了《延安革命旧址总体保护规划》《延安市红色旅游十年发展纲要》,对全市445处革命旧址进行有效保护;强化宣传促销,通过“我要去延安”、中国延安首届红色文化旅游季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扩大延安对外影响力;坚持品牌带动,新推出了毛主席转战陕北游、延安人游延安、知青体验游、老年怀旧游、少年励志游等线路;挖掘红色资源,集中推出了《延安颂》《舞动延安》《延安保卫战》《山丹丹》等一批红色文化演艺项目。目前,延安正在开展“2+1”三城联创工作和十大旧址改造工程,将以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纪念馆为重点,以西北局、清凉山、凤凰山、桥沟鲁艺等革命旧址为基础,捆绑创建5A级旅游景区[6]。3.3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现存问题近年来,延安在旅游业发展中相继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延安起初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时整体形象宣传普遍的缺乏广度、深度及力度并且市场拓展力相当不足。由于缺乏对延安整体形象宣传的研究和策划,没有打造出代表自己形象,独具吸引力的旗帜和品牌,在旅游市场上标志不鲜明,特色不突出,印象不深刻。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形式单一化、程序化,景点形式基本一样,没有形成合力。整体规划不足,缺乏健全有效的旅游促销机制,以及宣传活动,对客源市场分布缺乏科学、系统分析,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落后,技术含量低,市场空间再拓展能力不够。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展示形式单一,缺乏参与性和吸引力。旅游是一项文化活动,是人们精神上的文化盛宴,延安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安塞腰鼓、陕北秧歌、剪纸、信天游等,但是目前为止延安红色旅游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向游客展示,这种形式单调无趣,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促使延安红色旅游形式单一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互动,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参与程度。二十一世纪初,延安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以革命遗址为主,旅游开发缺乏深度,革命遗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雷同,游客参与性项目少,偏重平面展览和单调讲解,缺乏新奇感和震撼力,使游客容易产生困倦和乏味情绪[7]。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服务功能与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交通的畅通和通讯的便捷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延安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景区的配套设施能否及时跟进显得尤为重要,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与不完善能够直接反应出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实施效应概况。规划滞后,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延安的旅游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状态,在各县区还没有制定出区域旅游特别是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各景区景点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规划和设计,对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当然缺乏统一明晰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整体性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间的关联不强,未形成红色旅游网络体系。4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延安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中须紧跟中央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通过着重培育旅游重点区、充分完善基础设施,结合宣传方式及加大宣传力度、多方面丰富旅游形式、提高服务质量等方法将当地有利资源充分利用将自身建设成全国一流红色旅游景区。4.1提升现有产品层次,完善延安旅游产品体系 以加快提升改造“十大景区”为核心,全面提升现有景区景点等级水平,加快各旅游文化园区建设步伐。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自然生态、黄河文明、黄土风情等文化因素融合于旅游资源中,以延安市区为中心,设计、规划一批新的旅游景点与线路[8]。延安应结合政府的主导模式,将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列入法制行列,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体验、开展追寻华夏文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感悟学习延安精神、感受时代魅力、学习培训和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此外,更应该抓住参观人群特点,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更应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文化品味的同时达到红色旅游文化知识的普及。应充分利用网络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使游客通过互联网、手等设备就可以将延安文化尽收眼底;也可以采用团购优惠政策方式让大部分人能够游览革命旧址、欣赏自然风光,最终以达到网络宣传的效果。4.2树立旅游观念构建营销体系,促进延安旅游全面发展延安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传统自然风光,在红色旅游发展的层面需要构建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华夏文明、黄河文明、生态文明为核心内容的整体对外形象。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要成为红色旅游首选地的目标,更要有成为完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华夏儿女朝圣地的宣传氛围及信念,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网络等技术手段,积极在各地的展观博览会,各大节日的节会、时间点进行宣传促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等市场经营为主体进行全面、持续的宣传营销体系,将整体形象与宣传点结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宣传营销,以达到促进旅游全面发展的目的。4.3建立完善游客消费体系,扩大消费拉动效应 为了满足游客大众化需求,则须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将吃、住、行、游、购、娱等作为主要消费点相互连结,以便形成规模集群,多方面多角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充分扩充消费要素,积极创造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向会议、培训、朝圣、学习等高端需求大踏步迈进。提升旅游商品层次,创造一批既体现旅游价值又融入现代生活的旅游小商品。适应消费方式由团队式向散客式转变的现实,积极营建游客接待服务体系,提高旅游信息化服务功能,让游客便于消费,乐于消费。完善游客消费统计工作。5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5.1节约旅游资源,减少对红色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禀赋和社会环境的资源产业,保持旅游资源优势、维护生态环境和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长期以来,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文化污染等一系列旅游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9]。而循环经济的理论思想非常切合旅游业的本质特性和发展要求,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它提倡以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作为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主要手段,尽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保障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5.2营造红色旅游环境与文化的整体保护氛围 一方面,在全社会范围内,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是民众广泛认识到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了解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价值,并逐步加强对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重视和爱护;要进一步加强与旅游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健全生态化旅游发展机制和旅游环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对景区内部而言,同样适用于景区周边的景观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周半环境的开发与保护状况对于旅游景观的自然性、真实性、整体性和多样性以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旅游景观的审美及愉悦体验的满意度,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5.3积极发挥旅游业的联动优势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质量以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点为核心,联合相关部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与商务部门联合,规范与提升旅游餐饮点,推出知名品牌,重新包装,形成新的旅游产品;与工商部门联合,提升与壮大旅游购物点、区的服务功能,规范商品种类、严把质量关,促进旅游商品业繁荣发展;与交通部门联合,着力解决旅游外交通和内交通、短期性和中长期交通问题,形成旅游交通大发展趋势,促进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提升[10]。与农村工作部门联合,加大旅游专业村、农家乐管理和经营、手工商品加工和销售,促进农民增收。5.4健全行业管理体制,规范、监督行业运行形成政府服务与监管、行业带动与自律、经营主体自觉与规范的行业管理体制。强化全行业服务游客、政府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系统化培训导游员、讲解员、宾馆饭店服务员、乘务员等旅游行业一线的工作人员。积极发挥旅游协会行业带动和自律的作用,加强酒店、饭店、旅游社的自律约束与服务意识教育。构建以12301热线为龙头,质监所为中枢,各相关部门和经营主体为责任方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监督行业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完善景区、饭店宾馆、交通等行业统计信息,为旅游业转型提升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结 论本文通过对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剖析,发现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还有就是旅游企业骨干带动能力不足,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高等方面,并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也对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这些意见与建议能有效的为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文中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未来市场的多变,要求我们不断的改进,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希望延安市红色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Apostolakis Alexandros and Shabbar Jaffry.Stated preferences for two Cretan heritage attrac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32(4):985-1005.[2]Yaniv Poria,Aric Reichel,Avital Biran Heritage site management: Motivations and Expecta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6,33(1):162-178.[3]《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4]任捷,延安市红色旅游客源市场与游客行为研究 .[DB/OL].[5]《加快转型发展繁荣老区延安》姚引良-2012.[6]《延安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延安市人民政府》[7]康琪.延安发展红色旅游的现状与对策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J].2007[8]耿晓伟.延安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D].2012[9]徐仁立.国外红色旅游发展概况及其启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J],2009.9[10]夏苗,延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2011.04.11/2015.12.20致 谢 我是本文作者吴月,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过老师及同学的帮助。回顾论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杨建飞老师学识渊博、思维敏锐,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最初的选题构思到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再到最后的付诸文字,我深深体会到了做学问的艰辛与乐趣,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开阔了视野和拓展了思维能力。在论文写作相关细节要求方面,曾得到许多同学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深深谢意。
目 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