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协整模型的实证分析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是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提升的基础。农业的平稳向上发展离不开资金即信贷的支持,从实际情况看,对农业加大资金的投入,对农业产量以及投入产出比有着显著的拉升作用,能够直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本文以实证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式,对1995年至2015年,农业方面的信贷投入量与农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进行整理与分析,以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设定农村信用贷款的投放为解释变量,引入其它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利用协整分析的研究方式,对相应的信贷投入量以及农村人均收入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最终总结出提升信贷投入量,提升资金的总体运用效率以及提升农业投入产出比的相应对策。
目录
一、引言 3
二、 文献综述 4
(一)国外研究现状 4
(二)国内研究现状 4
(三)文献评述 5
三、关键变量统计分析 5
(一)农民收入与农业GDP分析 5
(二) 农业信贷投入分析 7
1.农业信贷总量分析 7
2.农业信贷结构分析 7
四、农业信贷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分析 8
(一)数据说明及模型设计 8
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8
2.模型确立及变量解释 8
(二)农业信贷投入对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9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9
2.协整检验 11
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2
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2
5.结论 13
五、总结和政策建议 13
(一)总结 13
(二)政策建议 13
1.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业信贷的市场的竞争机制 13
2.健全支农体系,增强财政对农业扶持力度 14
3.抑制资金外流,加大资金回流 14
4.加强监督管理,促使农业信贷法律法规的完善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中国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
——基于协整模型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解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好“三农”问题是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及完成“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基础。农民收入又是“三农”问题重要的一部分。2013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就表明我国“保供增收惠民生”的目标。党的十九大强调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优先解决的问题,并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5年底,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1.7元,相比2014年同比增加8.89%。仅2015年农业支出就达到6390.5亿元,比2014年增长9.87%。其中对农林牧渔业方面的投资达到了1980.3亿元。
尽管政府对“三农”大力扶持,农村经济也呈现增长态势。然而相对而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业信贷的供应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以及大批农民借贷意识不够强,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的提升。从资金的投入量以及对农业水平的拉升上看,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农业信贷,都能够对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技术水平提升起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分析信贷投入产出时,农民利用农业信贷资金通过农业生产过程转移到农业生产的过程时,这需要有一段时间的延迟。所以,首先需要对农业信贷以及农民收入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得出农业信贷是否需要提升投入量的判断以及结论。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出发,对历史结论进行验证,运用协整模型对1995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学者对此问题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以及态度,部分学者坚信农业信贷的投入量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美国学者Lewis(1954)的观点是,大部分农民的积蓄无法满足生产的所需要的资金量,因此,他认为农村信贷对拉升农民收入能够有显著积极影响;Miehael T.Belongia和R.Alton GIlbert(1990)建立了针对金融市场研究分析的模型,并实证分析了政府信贷计划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效应。
而部分学者对此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农业信贷的投入无法为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并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Ronald McRinnon(1973)发现对农村金融的限制与要素市场分离是阻碍农村经增产的原因,政府过多限制利率的市场化调整将会削弱公众的储蓄意愿并降低资金流通率,迫使农村金融机构储备供给不足,从而引起农村信用贷款状况恶化。Jensen(2001)认为政府干预的农业金融市场造成农业金融体系畸形。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的注入,而发达国家的城乡金融体系已较为完备,农业信贷体系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的信贷方式。同时,Jensen通过研究得出,在发展中国家,由政府对农业的投资缺乏效率,发达国家市场化借贷方式与国家引导干预的方式相结合更有效率。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农业信贷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为全面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妥善处理农业、农村、农民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因为研究的时间段和研究变量的分析及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研究结论也不同。国内的研究结果大体上分为两点。
一是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姚耀军和丕禅(2004)通过Johensan 检验法证明了农业GDP和农业信贷二者有协整关系,并检验出较强的因果关系。董晓林(2004)利用实证分析得出农业信贷投入能作用于生产要素及结构,进而对农业产生影响。赵继鸿(2010)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业贷款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周小斌、李秉龙(2003)通过构建双对数线性模型,证明中国农业信贷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陈冲(2006)通过实证分析1991—2004年的农业信贷和农业人均纯收入,得到了相同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8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