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新区建设的推进,失地农民群体的相关问题变得突出。西咸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同样面对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如何全面推进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对新区建设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西咸新区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目前仍面临经济收入来源转换能力不足、生活习惯不适应及文化习惯不适应等困境,通过分析发现社会融入困境产生的原因人口结构问题、失地农民观念守旧、政府心理引导不足以及城市居民的接纳度较低四个方面。最后,本文针对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困境及其原因提出由失地农民自身意识调整,政府加强引导和城市居民积极接纳的三方协同推进对策。为西咸新区的失地农民社会融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推动新区全面发展提供建议。
Key word: Xixian new area;Landless farmers; Social integration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3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1.3.1 研究要内容 4
1.3.2研究方法 4
2相关概念与理论 6
2.1失地农民 6
2.2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及理论 6
3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现状分析 6
3.1调研设计与实施 6
3.2失地农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6
3.2.1 失地农民以中老年人居多 6
3.2.2 失地农民平均学历较低 6
3.2.3 失地农民性别比例较为均衡 6
3.3失地农民再就业分析 6
3.3.1 政府在再就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6
3.3.2 再就业主动性不足 6
3.3.3 在就业率呈明显的年龄分布不均衡特征 6
3.4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6
4.1 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 6
4.1.1失地农民收入来源变革困境 6
4.1.2失地农民生活习惯适应困境 6
4.1.3失地农民文化习惯适应困境 6
4.2 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产生的原因 6
4.2.1 人口结构因素 6
4.2.2 失地农民观念问题 6
4.2.3 政府心理引导不足 6
4.2.4 城市居民的接纳度不足 6
5. 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建议 6
5.1失地农民主动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城市社会 6
5.2政府积极引导,推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积极性 6
5.3城市居民思想解放,积极接纳失地农民 6
6结论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附录 6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以来,我国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近几年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周边农村逐步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城市。西咸新区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同样进行着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随着西咸新区不断建设,新区内出现了一部分特殊人群,失地农民。失地农民人群数量不断扩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如何快速有效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成为解决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对西咸新区失地农民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城市社会生活融入过程中的困境,并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从失地农民自身、政府、社会等多角度提出完善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建议,为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参考,推动西咸新区全面协调发展。
1.1.2 研究意义
本文立足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收集失地农民生活现状与社会融入困境的一手资料,通过全面分析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各种因素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相关建议。从现实角度看,本文研究有利于为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品质提升,西咸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工作,其中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融入问题更是需要全面分析,合理规划,全面推动,强化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因此,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本文以西咸新区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为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一手资料参考,同时对后续的基于失地农民问题解决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与思路。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失地农民的产生原因与角色认定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刘向前在2016年的硕士学位论文《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换研究以西安市J村为例》中对如何界定失地农民,失地农民产生的基本成因有哪些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失地农民社会角色的定位与角色转换的途径,刘向前认为当前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认定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失地农民保留着浓厚的农民特质,无论是角色行为,还是角色观念。制约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因素主要也是由于社会角色认定问题,包括了市民的角色赋权、农民的积极性不足等。
苏州大学的蔡丽春(2014)则利用实证调查研究从失地农民的角色认同,社会角色体验、角色行为等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蔡丽春认为,失地农民的问题核心在于社会角色界定不清晰,这类人群自我存在角色认定模糊的问题,而角色模糊进一步导致了角色转化、角色行为的模糊,缺乏自我的角色认同感,因此应当从失地农民自我角色认定的角度出发,从心理上进行建设引导,推动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2)从心理、社会保障、再就业等不同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
辽宁大学孙庆宏(2015)在《个案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融入研究以营口市H村为例》一文中通过对营口市鲅鱼圈的失地农民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融入问题进行研究,他提出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进程中的首要困境是心理融入问题,心理融入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并依据困境分析提出利用个案工作接入的方式解决失地农民心理融入的策略建议。浙江财经大学的高飞(2015)则从心理冲突的角度进行分析,其论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心理冲突的动态演进与化解途径》对失地农民在失地后到融入城市生活这一阶段进行心理分析,研究得出阶段性心理冲突的动态演进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心理冲突的途径。
Key word: Xixian new area;Landless farmers; Social integration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3
1.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1.3.1 研究要内容 4
1.3.2研究方法 4
2相关概念与理论 6
2.1失地农民 6
2.2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及理论 6
3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现状分析 6
3.1调研设计与实施 6
3.2失地农民人口结构特征分析 6
3.2.1 失地农民以中老年人居多 6
3.2.2 失地农民平均学历较低 6
3.2.3 失地农民性别比例较为均衡 6
3.3失地农民再就业分析 6
3.3.1 政府在再就业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6
3.3.2 再就业主动性不足 6
3.3.3 在就业率呈明显的年龄分布不均衡特征 6
3.4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分析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6
4.1 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 6
4.1.1失地农民收入来源变革困境 6
4.1.2失地农民生活习惯适应困境 6
4.1.3失地农民文化习惯适应困境 6
4.2 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产生的原因 6
4.2.1 人口结构因素 6
4.2.2 失地农民观念问题 6
4.2.3 政府心理引导不足 6
4.2.4 城市居民的接纳度不足 6
5. 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建议 6
5.1失地农民主动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城市社会 6
5.2政府积极引导,推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积极性 6
5.3城市居民思想解放,积极接纳失地农民 6
6结论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附录 6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以来,我国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近几年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周边农村逐步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城市。西咸新区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同样进行着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随着西咸新区不断建设,新区内出现了一部分特殊人群,失地农民。失地农民人群数量不断扩大,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如何快速有效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成为解决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对西咸新区失地农民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城市社会生活融入过程中的困境,并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从失地农民自身、政府、社会等多角度提出完善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建议,为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参考,推动西咸新区全面协调发展。
1.1.2 研究意义
本文立足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收集失地农民生活现状与社会融入困境的一手资料,通过全面分析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各种因素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相关建议。从现实角度看,本文研究有利于为西咸新区失地农民的生活品质提升,西咸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工作,其中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社会融入问题更是需要全面分析,合理规划,全面推动,强化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因此,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本文以西咸新区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为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一手资料参考,同时对后续的基于失地农民问题解决的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与思路。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
(1)失地农民的产生原因与角色认定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刘向前在2016年的硕士学位论文《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换研究以西安市J村为例》中对如何界定失地农民,失地农民产生的基本成因有哪些等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失地农民社会角色的定位与角色转换的途径,刘向前认为当前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认定过程中可以明显发现失地农民保留着浓厚的农民特质,无论是角色行为,还是角色观念。制约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因素主要也是由于社会角色认定问题,包括了市民的角色赋权、农民的积极性不足等。
苏州大学的蔡丽春(2014)则利用实证调查研究从失地农民的角色认同,社会角色体验、角色行为等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蔡丽春认为,失地农民的问题核心在于社会角色界定不清晰,这类人群自我存在角色认定模糊的问题,而角色模糊进一步导致了角色转化、角色行为的模糊,缺乏自我的角色认同感,因此应当从失地农民自我角色认定的角度出发,从心理上进行建设引导,推动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2)从心理、社会保障、再就业等不同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社会融入困境
辽宁大学孙庆宏(2015)在《个案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融入研究以营口市H村为例》一文中通过对营口市鲅鱼圈的失地农民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融入问题进行研究,他提出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进程中的首要困境是心理融入问题,心理融入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并依据困境分析提出利用个案工作接入的方式解决失地农民心理融入的策略建议。浙江财经大学的高飞(2015)则从心理冲突的角度进行分析,其论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心理冲突的动态演进与化解途径》对失地农民在失地后到融入城市生活这一阶段进行心理分析,研究得出阶段性心理冲突的动态演进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心理冲突的途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