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双边贸易中国内化妆品竞争力形势分析rcatccms及swot分析论证

随着中韩贸易往来的发展,化妆品贸易逐渐在其中崭露头角。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化妆品市场主要是针对本土市场,而韩国则本土与海外市场并重。中韩两国的国民消费观所带来的市场需求对本土化妆品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包括“韩流”、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等影响因素。此次课题就中韩化妆品贸易现状及两国化妆品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形势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中韩两国化妆品产业的不同之处,对中国化妆品借鉴韩国化妆品发展经验的可取性和可实施性进行研究,论述中国化妆品在未来开拓海外市场和本土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的系列措施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1.1选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
1.2相关理论实证研究综述2
1.3研究内容及方法2
1.4创新及不足之处2
二.中韩化妆品进出口现状3
2.1中韩化妆品竞争力现状及相关指数分析3
(1)中韩化妆品贸易现状分析3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RCA)4
(3)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分析(TC)5
(4)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CMS)6
2.2中韩化妆品竞争力差异影响因素SWOT分析6
(1)优势(Strength)6
(2)劣势(weakness)7
(3)机会(opportunities)8
(4)威胁(threats)9
三.对策建议10
四.总结与展望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表13
表24
表35
表46
图13
图26
中韩双边贸易中国内化妆品竞争形势研究
—基于RCA、TC、CMS及SWOT分析的论证
引言
引言
1.1选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992年8月韩国和中国建交之后,中韩关系出现迅猛发展,两国的政治、外交安全、经济、文化、人际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大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例如,在对外贸易方面,1992年两国贸易规模是64亿美元,但在2010年达到1884亿美元。在人际交流方面,1992年两国的人际交流仅有13万人次,可在2010年就达到了595万人次。建交之后的20年间,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增加了30倍,人际交流增加了46倍,两国关系更加密切是毫无疑问的。对于韩国企业来说,中国既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地点,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重要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拥有明显的距离优势,以及物流费用较低。也就是说,从距离和经济方面来看,在中国市场上韩国企业比其他国家的企业具有更大的优势。其中韩国化妆品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颇好,根据2014年7月3日韩国贸易协会北京分会发布的近期市场动向报告,2014年1月至3月韩国对中国化妆品输出额为32.2 亿美元,比2013年同期化妆品增涨9.3%,而同期韩国对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增涨 0.1%,停滞在581.7亿美元,韩国对中国化妆品出口增长幅度是同期韩国对中国商品增长幅度的93倍。同时根据近几年韩流影响韩国化妆品的发展的情况来看,韩国化妆品产业在国际上地位逐渐走高,中国较之在海外市场处于一定的劣势,中韩就国内市场需求,发展环境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技术,消费意识等存在差距,比较两国化妆品产业的竞争力差异因素对于中国了解韩国产业优势以及利用自己的本土特点提高化妆品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相关理论实证研究综述
目前对于中国化妆品产业的研究很多,且也涉及到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但还没有笼统的就中韩两国化妆品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建议的研究。关于国内外化妆品产业的研究成果很多比如刘畅唱、黄凯利用SWOT分析法,认为我国化妆品在需求上有优势,但是在供给方面存在着低端瓶颈,并为我国化妆品企业进军高端市场提供了建议。李胜男、许乾鹏、胡超指出在国内化妆品市场上外资引领着消费导向,民族品牌在市场营销、品牌战略等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加强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间的对话合作,李兵认为国内化妆品企业存在着规模小,无序竞争的问题需要通过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开拓市场空间,以契合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张建华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原因以及对化妆品行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刘玉亮分析了入世对化妆品行业的原料成本、出口额、品牌导向、技术管理的影响,认为加入WTO对我国的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机遇。韩国金成洙就中韩化妆品市场的比较对中国化妆品发展提出品牌效应,技术创新,加强管理等理念建议。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1)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统一。理论分析是将参考文献与导师指导等结合一起,掌握中韩化妆品进出口市场理论动态。实证分析是利用来自于统计年鉴,商务部,海关统计及世界贸易数据网站所搜集的韩国及我国化妆品行业的相关数据,对理论进行分析说明。
(2)指数分析。通过中韩化妆品贸易现状的情况论述,对国内化妆品竞争形势进行RCA、TC、CMS三个方面的统筹分析,最后加上SWOT中优劣势、机会和威胁方面的分析总结出提高国产化妆品竞争力的相关策略。
1.4创新及不足之处
(1)利用比较两国化妆品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分析得出两国双边贸易中国为提高本土化妆品竞争力有哪些可改善的举措。
(2)由于个人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影响因素的数据值难以统计到,没有回归分析出各影响因素对于化妆品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只笼统就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文中的分析结合,提出问题。
二.中韩化妆品进出口现状
2.1中韩化妆品竞争力现状及相关指数分析
(1)中韩化妆品贸易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逐渐发展成为化妆品消费大国,据统计总体消费水平已超越欧盟、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化妆品第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妆品行业是最先进行招收外资的行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化妆品工业逐步崛起,根据调查,我国持有效期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企业已经超过三千多家,这些企业中有国有股份制、集体、民营企业,也有港澳台和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据大多数,多元化投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共同结合成的新布局已形成。但是,多数为照单生产模式,因此很多外资类化妆品都选择在中国工厂代工生产,同时用生产的产品与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进行竞争,这就使得中国化妆品行业面临跨国资本和跨国企业的挑战,通过调查得知,中国本土化妆品仅占中国市场的35%,远远低于韩国本土化妆品的50%。韩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并迅速进人高速增长阶段,逐渐形成外向型经济,产业结构变为吸引外资、吸引技术、振兴出口,并逐渐向工业化进行转变。与此同时,GDP的上升、城市工业化、女性就业机会增加等有利机会也促进了化妆品的发展。化妆品行业稳定增长,即使金融危机也未使其遭受影响。韩国自从80年代开始在政府的扶持下进行安全性高、稳定性高、疗效高的化妆品的研究,并且走技术性道路以来。韩国企业投人大量的科研费用,使得整个韩国本土化妆品行业在科技上可以与欧美国家抗衡。从90年代开始,羽翼渐丰的韩国企业开始正式进人全球性的竞争热潮中。经过不到30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主导、从小作坊式企业生产到集团化运营,整个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