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年代低利率政策分析(附件)【字数:8195】
通过对日本90年以来的一系列低利率政策,包括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零利率政策成因及效果研究,分析日本在90年代开始,经济出现倒退现象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贸易逆差、“广场协议”促使日元升值、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以及与美国政策协调等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超低的官定利率直接导致了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尤其是房价的提升,引发了社会问题。而泡沫的破裂使得日本经济在90年代长期衰落。不可否认的是低利率政策有效地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以及投资需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增长,但是通过观察发现利率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过低的利率会影响形成不合理的货币政策,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出现剧烈波动,市场会出现货币流动过剩现象以及银行过度依赖利率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我国的启示,要以日本低利率政策的经验教训作为借鉴,建立稳定且灵活的利率体制,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调控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脚步健康稳定地向前迈进。 关键词低利率政策;泡沫经济;社会问题;90年代
Keywords:Low Interest Rate Policy;Bubble Economy;Social problems;the 1990s目录
0引言 1
1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3研究方法、思路 3
4战后日本经济发展 3
4.1低利率政策的成因 3
4.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及低利率政策效果 5
4.3美国扶持 5
5日本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引发经济危机 6
5.1泡沫经济 6
5.2突然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崩盘 7
5.3基于泰勒规则对日本货币政策考察 8
5.4日本失业率问题 9
5.5小结 9
6日本90年代重新采取低利率政策 10
6.1日本企业及个人的应对策略 10
6.2零利率政策的实行 11
6.3小结 12
7日本的出路以及对我国的借鉴 12
7.1日本为何现在沿用负利率政策 12
7.2对中国的启示 14
结论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日本90年代低利率政策分析
0引言
利率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宏观调控上利率政策是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可以影响一国的经济周期。微观上,一家企业或者个人的储蓄和投资是重要的,因此利率政策决定了国民整体储蓄、投资甚至是产出的水平[4]。
利率作为经济学知识里面一个关键的变量因素,反应一国货币价值的高低。因此,利率政策成为各国央行调控整体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利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4]4750。低利率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体,在日本是比较普遍的,低利率这种经济现象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十分突出。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低迷,为推动经济走出困境,日本央行采取极端的低利率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连续几年零利率政策,即使是现在日本的利率也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世界上处于比较低的水平[5]1417。
本文研究目标主要针对日本90年代低利率政策的实行进行研究分析,日本特殊的经济环境以及其历史原因,这些都是日本政府维持低利率政策的重要因素,其经济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的影响都是深远的。然而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并不能使得日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反而呈现出一种徒有虚表的经济繁荣景象,实际上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一种预示前兆。所以从长远角度看,国家的货币政策不能走向极端,利率的调整必须充分适应当前时期的经济环境,才能可持续长久发展。
1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1985年9月,世界主要经济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在美元太高所造成的贸易赤字困境下发表联合声明。五个国家在以美国为首的前提下,在外汇市场上五国政府进行联合干预,美元汇率有秩序下跌,这就是历史上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汇率每年涨幅速度超过5%,日本经济开始泡沫化。日本政府在无奈的情况下实施以扩张性刺激经济措施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从1986年1月至1987年2月,日本政府开始降息,连续五次官方基准利率从5%至2.5%,这样的日本利率不仅是上世纪日本有史以来最低利率,在冷战时期主要发达国家中也是非常低的利率。日本央行刺激经济的扩张政策形成了资金过剩,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1987年10月19日,纽约爆发股市暴跌,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政府担心日本自身的加息将允许国际资本在日本的流动,所以美国政府提议日本政府保留加息意见,鼓励日本继续维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日本政府出于对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这一结果的考虑,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提高利率,但为时已晚,此时日本市场泡沫巨大,货币政策突然转向直接导致了日本股市的下跌,使得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及银行蒙受了巨大损失,其次是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落。突然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日本经济出现了大规模波动,日本经济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
日本针对经济衰退实行双松政策(即货币、财政政策放松),在双宽松的政策以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在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上升至1.4%,为了解决经济衰退,当时的桥本内阁提出了6项改革措施。其中重中之重是紧缩财政,同时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在1999年放宽实行“零利率”政策,但是这又会为将来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日本在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一些日本企业产生哪些影响,以此来对照,中国可以从中吸取到一些成功的经验,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改革性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综述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发展的工具之一,与财政政策相结合,能够对日本经济起到重大作用,左右国家的经济走势。其中日本低利率政策研究是关键,因此研究探讨低利率政策的核心并不在于如何去判断货币政策的利弊,而是通过经验来理解分析,为何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问题,通过这一角度出发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学习。
刘红(2007)在对日本人为低利率政策分析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变的过程中,人为低利率政策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这方面的问题,并且把问题的后果严重性做了充分阐述。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高效调动国民储蓄,可这一转变完成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了成熟期,银行之间开始进行发放贷款的竞争,开始把资金投入风险较大回报较高的股票及房地产市场,带来股价和房价的飙升,不但未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最终酿成了泡沫经济危机;沈炳熙(2006)通过对低利率下的日本利率结构研究分析,认为超低利率水平形成了不合理的利率结构,这种利率结构严重影响了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超低利率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他结合了各国的实践案例,推进提出了合适的基准利率决定了合理的利率结构,参照历史原因客观因素,吸收其中教训。
Keywords:Low Interest Rate Policy;Bubble Economy;Social problems;the 1990s目录
0引言 1
1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
3研究方法、思路 3
4战后日本经济发展 3
4.1低利率政策的成因 3
4.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及低利率政策效果 5
4.3美国扶持 5
5日本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引发经济危机 6
5.1泡沫经济 6
5.2突然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经济崩盘 7
5.3基于泰勒规则对日本货币政策考察 8
5.4日本失业率问题 9
5.5小结 9
6日本90年代重新采取低利率政策 10
6.1日本企业及个人的应对策略 10
6.2零利率政策的实行 11
6.3小结 12
7日本的出路以及对我国的借鉴 12
7.1日本为何现在沿用负利率政策 12
7.2对中国的启示 14
结论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日本90年代低利率政策分析
0引言
利率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宏观调控上利率政策是经济调节的重要工具,可以影响一国的经济周期。微观上,一家企业或者个人的储蓄和投资是重要的,因此利率政策决定了国民整体储蓄、投资甚至是产出的水平[4]。
利率作为经济学知识里面一个关键的变量因素,反应一国货币价值的高低。因此,利率政策成为各国央行调控整体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利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4]4750。低利率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体,在日本是比较普遍的,低利率这种经济现象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十分突出。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低迷,为推动经济走出困境,日本央行采取极端的低利率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连续几年零利率政策,即使是现在日本的利率也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世界上处于比较低的水平[5]1417。
本文研究目标主要针对日本90年代低利率政策的实行进行研究分析,日本特殊的经济环境以及其历史原因,这些都是日本政府维持低利率政策的重要因素,其经济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的影响都是深远的。然而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并不能使得日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反而呈现出一种徒有虚表的经济繁荣景象,实际上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一种预示前兆。所以从长远角度看,国家的货币政策不能走向极端,利率的调整必须充分适应当前时期的经济环境,才能可持续长久发展。
1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1985年9月,世界主要经济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在美元太高所造成的贸易赤字困境下发表联合声明。五个国家在以美国为首的前提下,在外汇市场上五国政府进行联合干预,美元汇率有秩序下跌,这就是历史上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汇率每年涨幅速度超过5%,日本经济开始泡沫化。日本政府在无奈的情况下实施以扩张性刺激经济措施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从1986年1月至1987年2月,日本政府开始降息,连续五次官方基准利率从5%至2.5%,这样的日本利率不仅是上世纪日本有史以来最低利率,在冷战时期主要发达国家中也是非常低的利率。日本央行刺激经济的扩张政策形成了资金过剩,这些资金很大一部分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1987年10月19日,纽约爆发股市暴跌,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政府担心日本自身的加息将允许国际资本在日本的流动,所以美国政府提议日本政府保留加息意见,鼓励日本继续维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日本政府出于对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这一结果的考虑,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提高利率,但为时已晚,此时日本市场泡沫巨大,货币政策突然转向直接导致了日本股市的下跌,使得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及银行蒙受了巨大损失,其次是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落。突然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日本经济出现了大规模波动,日本经济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
日本针对经济衰退实行双松政策(即货币、财政政策放松),在双宽松的政策以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在199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上升至1.4%,为了解决经济衰退,当时的桥本内阁提出了6项改革措施。其中重中之重是紧缩财政,同时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在1999年放宽实行“零利率”政策,但是这又会为将来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日本在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一些日本企业产生哪些影响,以此来对照,中国可以从中吸取到一些成功的经验,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改革性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综述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发展的工具之一,与财政政策相结合,能够对日本经济起到重大作用,左右国家的经济走势。其中日本低利率政策研究是关键,因此研究探讨低利率政策的核心并不在于如何去判断货币政策的利弊,而是通过经验来理解分析,为何日本的低利率政策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问题,通过这一角度出发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学习。
刘红(2007)在对日本人为低利率政策分析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低速增长转变的过程中,人为低利率政策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这方面的问题,并且把问题的后果严重性做了充分阐述。银行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高效调动国民储蓄,可这一转变完成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了成熟期,银行之间开始进行发放贷款的竞争,开始把资金投入风险较大回报较高的股票及房地产市场,带来股价和房价的飙升,不但未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最终酿成了泡沫经济危机;沈炳熙(2006)通过对低利率下的日本利率结构研究分析,认为超低利率水平形成了不合理的利率结构,这种利率结构严重影响了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超低利率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他结合了各国的实践案例,推进提出了合适的基准利率决定了合理的利率结构,参照历史原因客观因素,吸收其中教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