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研究
2015年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时代,进一步地加快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如今金融监管大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参考美国、日本等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对其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其具体负债结构;并对其中8家商业银行2012-2017存款产品存款利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此来探究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17年起,大银行在吸收单位存款方面逐渐占据优势,同时股份行对于同业负债的依赖在下降,同业负债规模下降,随着股份行和区域性银行全面进入存款利率竞争,利率压力也会向国有大行的负债成本传导。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效地防范了银行风险,并且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创新定价能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2
(二)国内文献综述2
(三)结论2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基本情况3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3
(二)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3
(三)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3
1.最高赔付50万3
2.实行差别费率4
3.存款保险制度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4
四、样本处理与回归分析4
(一)数据来源4
(二)定义变量5
1.被解释变量5
2.解释变量5
(三)数据的统计性分析6
(四)数据的回归性分析6
(五)总结7
致谢7
参考文献7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研究
金融学 郭晓阳
引言
引言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我国的各种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成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比例向其缴纳保费,以此作为存款保险准备金,当各成员机构经营不善或面临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时,存款保险机构直接向其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有助于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但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将会给银行体系带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2014年底,我国发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并于2015年5月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从我国银行业看,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使得银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不够成熟,技术手段相对国外比较落后,技术人才匮乏。这一制度的建立,将加剧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竞争,提高了存款人“存款搬家”的几率,一旦发生金融动荡,商业银行易产生存款“挤兑”,但同时,该制度的推行,可改善商业银行存款期限短贷款期限长的不合理状况,提高银行资本的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
正是由于存款保险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能够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存款保险所带来的影响,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能力。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Asli DemirgucKunt和Edward J.Kane(2002)首次使用世界银行的多国数据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背后,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制约其影响波及范围及力度的溯及力。发现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发挥其稳定金融作用时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建立此项制度的国家自身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约束与很完善的外部控制环境,不然一旦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又缺乏较为完善的控制体系试,此项制度会对于经济危机的发生有一定的助长作用。他们通过比较得出道德风险作为此项制度与生俱来的负面问题,一国央行需要在引入制度之前就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与监管体系。
Rein Gropp和Jukka Vesala(2004)借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欧盟的数据对商业银行、显隐性存保制度以及资产负债表结构几种情况,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欧盟银行中存款保险、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结论:引入显性存保制度会使得银行风险承担明显下降,并且对于经营业务与负债业务较为差的银行影响更加显著,而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大型银行则影响较小。
Harry Huizinga(2004)和Detragiaehee(2002)通过对此项制度的分析,从银行的经营业务、逆向选择等方面说明了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的确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平台更为透明化、公平化,但是与此同时,存保制度的实施也激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加重了其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二)国内文献综述
高阳(2002)认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制和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央行对于银行业的监管也会进一步分担下去,有利于提高监管质量,完善我国监管体系。
王宝舟(2003)认为政府利用此项制度,可以有效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承担份额也因为此项制度在减少,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有利于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秩序更加完善,并且此项制度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开透明的平台进行公平竞争。
孔尚惠(2013)认为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监督机制,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重要支柱,是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必经之路,但也不可否认这一制度本身内在的局限性,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方面的弊端。
汪连新(2013)认为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在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项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在吸引客户方面也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焦欣欣(2014)认为此项制度的建立可以避免大规模金融危机蔓延,一些金融机构的危机不会很迅速地传染到我国整个的金融体系,加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此项制度的建立,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持续性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从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另一方面,存保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仍然是重点解决对象,同时我国存保条例第五条规定的存在导致存款会进行重新分配,存款有从高风险银行转向低风险银行的流动趋势,同时也会一部分转向银行理财产品,P2P产品,由此导致风险较高的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非存款类资金比重上升,存款的规模和稳定性降低,商业银行对于主动负债的依赖性较之以往将会大大增强。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基本情况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2
(二)国内文献综述2
(三)结论2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基本情况3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3
(二)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3
(三)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3
1.最高赔付50万3
2.实行差别费率4
3.存款保险制度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4
四、样本处理与回归分析4
(一)数据来源4
(二)定义变量5
1.被解释变量5
2.解释变量5
(三)数据的统计性分析6
(四)数据的回归性分析6
(五)总结7
致谢7
参考文献7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研究
金融学 郭晓阳
引言
引言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我国的各种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成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比例向其缴纳保费,以此作为存款保险准备金,当各成员机构经营不善或面临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产时,存款保险机构直接向其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有助于保障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但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将会给银行体系带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2014年底,我国发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并于2015年5月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从我国银行业看,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使得银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不够成熟,技术手段相对国外比较落后,技术人才匮乏。这一制度的建立,将加剧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竞争,提高了存款人“存款搬家”的几率,一旦发生金融动荡,商业银行易产生存款“挤兑”,但同时,该制度的推行,可改善商业银行存款期限短贷款期限长的不合理状况,提高银行资本的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
正是由于存款保险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能够使得国内商业银行更好地应对存款保险所带来的影响,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能力。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Asli DemirgucKunt和Edward J.Kane(2002)首次使用世界银行的多国数据来研究金融危机产生的背后,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制约其影响波及范围及力度的溯及力。发现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发挥其稳定金融作用时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建立此项制度的国家自身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约束与很完善的外部控制环境,不然一旦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又缺乏较为完善的控制体系试,此项制度会对于经济危机的发生有一定的助长作用。他们通过比较得出道德风险作为此项制度与生俱来的负面问题,一国央行需要在引入制度之前就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与监管体系。
Rein Gropp和Jukka Vesala(2004)借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欧盟的数据对商业银行、显隐性存保制度以及资产负债表结构几种情况,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欧盟银行中存款保险、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结论:引入显性存保制度会使得银行风险承担明显下降,并且对于经营业务与负债业务较为差的银行影响更加显著,而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大型银行则影响较小。
Harry Huizinga(2004)和Detragiaehee(2002)通过对此项制度的分析,从银行的经营业务、逆向选择等方面说明了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的确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平台更为透明化、公平化,但是与此同时,存保制度的实施也激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加重了其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二)国内文献综述
高阳(2002)认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制和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央行对于银行业的监管也会进一步分担下去,有利于提高监管质量,完善我国监管体系。
王宝舟(2003)认为政府利用此项制度,可以有效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承担份额也因为此项制度在减少,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有利于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秩序更加完善,并且此项制度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开透明的平台进行公平竞争。
孔尚惠(2013)认为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监督机制,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重要支柱,是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必经之路,但也不可否认这一制度本身内在的局限性,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方面的弊端。
汪连新(2013)认为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在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项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在吸引客户方面也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焦欣欣(2014)认为此项制度的建立可以避免大规模金融危机蔓延,一些金融机构的危机不会很迅速地传染到我国整个的金融体系,加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此项制度的建立,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持续性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从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另一方面,存保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仍然是重点解决对象,同时我国存保条例第五条规定的存在导致存款会进行重新分配,存款有从高风险银行转向低风险银行的流动趋势,同时也会一部分转向银行理财产品,P2P产品,由此导致风险较高的商业银行存款流失,非存款类资金比重上升,存款的规模和稳定性降低,商业银行对于主动负债的依赖性较之以往将会大大增强。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基本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