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附件)
摘 要当前山东省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自然资源遗乏、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也就要求山东省采取更为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对山东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这一规划通知的发布也标志着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循环经济在山东省的发展将促使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将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各项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中“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要求。但受地理环境、发展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山东省在进行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未形成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循环经济观念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这将不利于山东省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阻碍了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经济竞争力。为此,本文根据山东省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缺乏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调控、发挥地区优势,统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等措施,以此来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意见丰富与建议完善。
目 录
一、引言 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选题背景 1
2.选题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内研究现状 2
2.国外研究现状 2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4
二、区域发展与循环经济 5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5
1.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5
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5
(二)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6
(三)山东省循环经济价值链 6
(四)区域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7
三、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 8
(一)国外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8
1.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回收(DSD)模式 8
2.以日本为代表的立法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模式 8
3.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消费模式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启示 9
四、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一)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1
(二)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三)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13
五、推动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14
(一)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14
(二)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调控 14
(三)发挥地区优势,统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14
(四)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15
六、结论 16
七、参考文献 17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省份,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属于起步较早的省份,但受山东省传统的采矿业、煤炭业等发展,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层次。另一方面,2018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为后续山东省进一步的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标志着山东省的循环经济发展进入新一阶段。
就现阶段山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来看,其目前仍然存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循环经济体系不完善、缺乏典型循环经济模式、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等普遍问题。因此,本文以此作为选题背景,通过对山东省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及存在普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提出相关建议及意见,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更有意义的推进。
2.选题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讲,在山东省生态建设中,对目前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则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步骤。山东省作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的经济强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省区域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方式较为固定,但随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到来及全球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山东省也应积极向低碳经济靠拢,积极转变现有的固定化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多的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现实意义来讲,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凭借其本身的优势,经济大幅度增长。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山东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远大于新增储量,全省45 种主要矿产中,有33 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3 的国有矿山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在对山东省循环经济各方面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省如何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思考。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资本投资,改换经济发展结构,合理配置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冯之浚(2003)认为,通过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寻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调谐,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
吴季松(2005)认为,循环经济有三重意义的循环,即企业层的循环、社会经济层的循环以及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恣这三大关系中构成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和人才流的大循环。对发展循环经济来讲,最为重要的是要实现这三重循环的良性循环。
左铁镛(2010)认为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给出了如下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
季昆森(2015)认为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各种资源的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王虎根、翟宏毅(2016)认为,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要求,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产生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明显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在农业领域进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李斌、曹万林(2017)认为,绩效始终都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循环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对绩效的衡量。环境规制、地区差别对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循环经济绩效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循环经济绩效之间呈U型关系。
以上国内学者分别从循环经济的学科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循环经济在传统文化中的依据、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以及循环经济的5R 实践创新等方面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完善。
2.国外研究现状
循环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学,文中首次提出了“循环经济” 一词。他认为,实现宇宙飞船内的资源循环是延长宇宙飞船飞行寿命的唯一方法。同样的,在太空中独立运行的“宇宙飞船”地球因其自身自然资源有限,只有实现资源循环利,才能得以长存。
金泽聪和小野秀姬(2005)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必要性,通过产业原有单向型模式向回收型模式转型的过程,将产业生态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扩展到经济领域,说明传统单一产品层次的环保难以满足现今等在要求,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兰斯博文伯格(2009)认为,通过环境税收改革,即增加污染行为的税收和削减所得税,可以提高资源和产品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内生增长。
目 录
一、引言 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选题背景 1
2.选题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内研究现状 2
2.国外研究现状 2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
1.研究内容 3
2.研究方法 4
二、区域发展与循环经济 5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5
1.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5
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5
(二)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6
(三)山东省循环经济价值链 6
(四)区域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7
三、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 8
(一)国外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8
1.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回收(DSD)模式 8
2.以日本为代表的立法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模式 8
3.以美国为代表的循环消费模式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启示 9
四、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一)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1
(二)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三)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13
五、推动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14
(一)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14
(二)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调控 14
(三)发挥地区优势,统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14
(四)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15
六、结论 16
七、参考文献 17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山东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省份,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属于起步较早的省份,但受山东省传统的采矿业、煤炭业等发展,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层次。另一方面,2018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为后续山东省进一步的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标志着山东省的循环经济发展进入新一阶段。
就现阶段山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来看,其目前仍然存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循环经济体系不完善、缺乏典型循环经济模式、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等普遍问题。因此,本文以此作为选题背景,通过对山东省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及存在普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提出相关建议及意见,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更有意义的推进。
2.选题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讲,在山东省生态建设中,对目前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则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步骤。山东省作为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的经济强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省区域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方式较为固定,但随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到来及全球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山东省也应积极向低碳经济靠拢,积极转变现有的固定化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多的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现实意义来讲,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凭借其本身的优势,经济大幅度增长。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山东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远大于新增储量,全省45 种主要矿产中,有33 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3 的国有矿山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在对山东省循环经济各方面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省如何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思考。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资本投资,改换经济发展结构,合理配置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冯之浚(2003)认为,通过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寻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调谐,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
吴季松(2005)认为,循环经济有三重意义的循环,即企业层的循环、社会经济层的循环以及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自然生恣这三大关系中构成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和人才流的大循环。对发展循环经济来讲,最为重要的是要实现这三重循环的良性循环。
左铁镛(2010)认为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给出了如下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强生态道德观念建设,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
季昆森(2015)认为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各种资源的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王虎根、翟宏毅(2016)认为,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要求,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产生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明显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在农业领域进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李斌、曹万林(2017)认为,绩效始终都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指标之一,循环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对绩效的衡量。环境规制、地区差别对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循环经济绩效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循环经济绩效之间呈U型关系。
以上国内学者分别从循环经济的学科基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循环经济在传统文化中的依据、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以及循环经济的5R 实践创新等方面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完善。
2.国外研究现状
循环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学,文中首次提出了“循环经济” 一词。他认为,实现宇宙飞船内的资源循环是延长宇宙飞船飞行寿命的唯一方法。同样的,在太空中独立运行的“宇宙飞船”地球因其自身自然资源有限,只有实现资源循环利,才能得以长存。
金泽聪和小野秀姬(2005)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必要性,通过产业原有单向型模式向回收型模式转型的过程,将产业生态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扩展到经济领域,说明传统单一产品层次的环保难以满足现今等在要求,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兰斯博文伯格(2009)认为,通过环境税收改革,即增加污染行为的税收和削减所得税,可以提高资源和产品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内生增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