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下农产品质量声誉对出口价值的影响研究

本文研究在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声誉对企业出口价值的影响。本文将企业出口的农产品平均质量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声誉的代理指标,发现农产品质量声誉对企业出口价值存在显著为正的影响,且代理变量滞后三期时这种影响达到最大。此外,本文还发现,相较于外资企业,本土企业更加依赖于农产品国家质量声誉的效应;相较于出口到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出口到人均收入较高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受到农产品质量声誉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的国家声誉在促进农产品出口价值提升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质量声誉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价值,避免中国出口陷入“低质量陷阱”。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3
(一)模型设定3
(二)主要指标度量4
1.农产品质量的计算4
2.农产品质量声誉的计算4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4
三、基本回归结果与说明5
(一)全样本估计结果及说明5
(二)估计结果的异质性6
1.分所有制类型的估计结果6
2.分目的国收入水平的估计结果7
四、稳健性检验7
(一)稳健性检验I:改变质量的计算方法7
(二)稳健性检验II:改变农产品质量声誉的滞后期9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信息不对称下农产品质量声誉对出口价值的影响研究
农林经济管理 怀定慧
引言
引言
近年来,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产品质量正逐渐取代产品价格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国农产品如何克服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赢得国外消费者的信任,是现阶段农产品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趋势由于疯牛病、农药残留等食品相关负面事件的频繁发生而被加剧(Curzi et al., 2015)。深受农产品负面事件的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响,消费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农产品安全,尤其对于进口农产品的选择格外谨慎。然而,在国际贸易中,由于空间距离、制度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产品质量在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Akerlof, 1970),而农产品由于兼具经验品和信任品的属性,质量信息不对称现象则更为严重。目前,对于克服质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的研究十分有限。虽然个体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有品牌、通过质量认证、通过贸易中介出口以及为品牌商做贴牌代工等来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Dasgupta and Mondria, 2012; Olper et al.,2014; Hu and Lin, 2016),但这些都是个体企业自己的行为,消费者在购买时很难获取单个企业的质量的具体信息。我们认为,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交易环境下,对于农产品这类质量不易观察且难以事先评估的行业,左右消费者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期望的,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声誉(Cagé and Rouzet, 2015)。
近年来,国内食品行业多次被曝出瘦肉精、三聚氰胺、地沟油等负面的安全事件,在国际市场上也屡次受到农兽药残留、微生物和添加剂检验检疫不合格等问题的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国家质量声誉状况令人堪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提高农产品出口的出口价值,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质量声誉,值得我们探讨。
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支持,叶迪和朱林可(2017)的研究证明了地区的质量声誉会对出口表现产生影响,但目前还未有国家层面的实证研究证明国家质量声誉对出口价值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正是在此。
本文利用国家海关贸易数据库提供的农产品出口数据,将企业出口的农产品平均质量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声誉的代理指标,在控制了企业自身质量及价格下,研究农产品质量声誉对出口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质量声誉对企业出口价值的影响显著,这种影响在控制了时间、产品、目的国及企业固定效应以及考虑到其他内生性的情况下依旧十分显著,且滞后三期的质量声誉变量对出口价值的影响最大。
本文还发现,相较于外资企业,本土企业由于国际知名度更小等原因,对于国外进口商而言质量不确定性更大,因此更加依赖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声誉;相较于出口到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而言,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更为看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而不是价格,因此,出口产品到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的企业更受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声誉的影响。此外,企业自身农产品质量对出口价值有正向影响,企业自身农产品价格对出口价值有负向影响,行业价格水平越高,出口价值越大。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模型设定、数据说明以及主要变量的度量做了交代;第三部分为基本回归结果与说明;第四部分为稳健性检验;第五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文献综述
在国际贸易中,信息不完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只是其中之一。主流文献目前为止还较少关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异质性企业理论被提出之前,主流贸易理论都假设产品不存在质量方面的垂直差异,消费者可得到有关产品特性的完全信息,国家产品质量声誉并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Cagé and Rouzet, 2015)。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之后,为了解释产品内分工等现实问题,衍生出异质性产品质量模型,从理论层面出现了考察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必要,国家产品质量声誉问题也相应地受到关注。
质量声誉的问题研究上,营销学类文献关注对“原产地效应”的研究。这类研究大多基于发放问卷得到的数据,考察由原产国效应指代的国家产品质量声誉对于消费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盛亚军等,2014)。已有研究表明,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交易环境下,国家产品质量声誉可帮助消费者形成质量认知(王海忠和赵平,2004)。消费者购买决策实际上是基于购买时所掌握的信息,包括已有的消费体验、口碑相传获取的信息和该商品的制造国家,在这其中,制造国家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不可观察的产品质量提供了一个期望信息,帮助消费者形成质量认知(Erdem et al., 200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1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