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瓶颈及发展前景以地区为例
近年来,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在研究大量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的休闲农业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本文通过对扬州地区典型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找出各类型的经营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并找出相关原因,最后借鉴国外先进休闲农业模式经验,为扬州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一、引言3
二、扬州休闲农业经营现状4
(一)田园观光模式——甘泉樱花园4
(二)度假休闲模式——江扬天乐湖温泉度假村6(三)科普教育模式——西江生态园7
(四)回归自然旅游模式——三湾湿地公园7
三、扬州休闲农业存在问题8
(一)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竞争力较弱8
(二)经营内容较为单一,且服务质量较差8
(三) 宣传力度较小,且宣传效果较差8
四、国外先进休闲农业及可借鉴经验9
(一)日本——休闲体验经营模式9
(三)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模式10
(四)美国——农业节日旅游模式11
五、扬州地区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方向11
(一)培养差异化的经营理念11
(二)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11
(三)提高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11
(四)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确保乡村农业休闲旅游的体验质量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瓶颈及发展前景
——以扬州地区为例
农经141班 邹伟
引言
引言
休闲农业作为一项全新的农业类型,其名称也可以叫做旅游、观光农业,即以农业资源、生产、生态、文化、科技、景观、设施、人文风情和农村生活为条件,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农业旅游服务,如休闲、观光、娱乐、体验、教育等[1]。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和兴起阶段——初步发展和成长阶段——较快发展和规范经营阶段。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七种模式[2]:(1)田园观光模式(2)农家乐模式(3)民俗风情模式(4)村镇模式(5)度假休闲模式(6)回归自然旅游模式(7)科普教育模式。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获得了明显的成就,但由于缺乏经验,因此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
经过对国内外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外的文献主要是把休闲农业当成一种现象来研究,其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消费者的感知与态度、项目经营的主体以及休闲农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而国内的学者把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转换农业生产方式的手段,并且积极探索有关休闲农业的概念,并且对于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发展模式、需求主体以及态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人口特征、经营动机、经营意愿及经 营业绩等。农民从事休闲农业的原因有很多,如:提高收入、销售自家农产品、充分利用空闲的土地与房间、解决就业困难等(Dejan,2013)。
关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基于经营主体、组织管理、地域及功能等方面展开的。根据不同的开发主体,休闲农业可以划分为农户主导、政府主导及企业主导等三种开发模(郭焕成,2008)将。结合各地不同的资源条件,休闲农业可以总结为农家生活体验、农村度假娱乐、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业展示、农事参与这6种模式(牛君仪,2014)。而(刘红瑞,2015)根据组织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将休闲农业分为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4种模式。
休闲农业游客旅游的目的较为复杂,根据调查发现,游客参与休闲农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欣赏农村自然风光与休闲度假如(周丽洁,2008)。休闲农业游客的最主要动机是培养与他人的感情并增进互动和了解,并且未来远离都市的嘈杂(林明太,2009)。旅游者参加休闲农业活动不仅是为放松休闲,娱乐游玩和远离城市,更多的是为了交流情感和学习农业知识技能的需要(刘红瑞与霍雪喜,2015)。
休闲农业游客在行为特征上,与其他旅游的游客有很多不同之处。参与休闲农业活动的多是中老年人与带孩子的家庭,他们偏向于选择周末与短期节假日出行(周丽洁,2008)。在调查中发现,休闲农业的游客存在出行短距离、短时间以及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且熟人与网络成为他们获得休闲农业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赵仕红与常向阳,2013)。深入分析了游客对休闲农业项目的选择偏好,发现科普教育型最受青睐,其次是度假疗养型,最后是垂钓、田间农活体验及野餐烧烤型(蒋颖与聂华,2014)。
游客的满意度决定了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国内大量的学者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并总结了影响因素。根据交通、食宿、娱乐、购物、服务这五个方面,研究了消费者对长沙休闲农业的满意度,其中,游客最为满意的是服务与购物方面,最不满意的是娱乐以及食宿条件(杨丽华,2009)。通过期望、差异理论,研究了北京市密云县的几处典型休闲农业,结果表明对于环境的维护较差、关于风土人情的开发不足以及体验民间手工艺活动的缺失降低了游客满意度(田彩云与王明月,2010)。通过对游客对于丹东市休闲农业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该地休闲农业基本能够满足游客休闲、旅游、娱乐的目的,游客对于精神收获的满意度最高(代雯淇与侯立白,2011)。游客对南京市休闲农业评价整体并不高,而休闲农业的质量、游客出行前的预期、实际感知以及消费支出决定游客的满意度(赵仕红与常向阳,2014)。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一、引言3
二、扬州休闲农业经营现状4
(一)田园观光模式——甘泉樱花园4
(二)度假休闲模式——江扬天乐湖温泉度假村6(三)科普教育模式——西江生态园7
(四)回归自然旅游模式——三湾湿地公园7
三、扬州休闲农业存在问题8
(一)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竞争力较弱8
(二)经营内容较为单一,且服务质量较差8
(三) 宣传力度较小,且宣传效果较差8
四、国外先进休闲农业及可借鉴经验9
(一)日本——休闲体验经营模式9
(三)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模式10
(四)美国——农业节日旅游模式11
五、扬州地区休闲农业未来发展方向11
(一)培养差异化的经营理念11
(二)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11
(三)提高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11
(四)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确保乡村农业休闲旅游的体验质量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瓶颈及发展前景
——以扬州地区为例
农经141班 邹伟
引言
引言
休闲农业作为一项全新的农业类型,其名称也可以叫做旅游、观光农业,即以农业资源、生产、生态、文化、科技、景观、设施、人文风情和农村生活为条件,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农业旅游服务,如休闲、观光、娱乐、体验、教育等[1]。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和兴起阶段——初步发展和成长阶段——较快发展和规范经营阶段。目前,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七种模式[2]:(1)田园观光模式(2)农家乐模式(3)民俗风情模式(4)村镇模式(5)度假休闲模式(6)回归自然旅游模式(7)科普教育模式。虽然这些年来,我国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获得了明显的成就,但由于缺乏经验,因此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
经过对国内外休闲农业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国外的文献主要是把休闲农业当成一种现象来研究,其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消费者的感知与态度、项目经营的主体以及休闲农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而国内的学者把休闲农业作为一种转换农业生产方式的手段,并且积极探索有关休闲农业的概念,并且对于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发展模式、需求主体以及态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人口特征、经营动机、经营意愿及经 营业绩等。农民从事休闲农业的原因有很多,如:提高收入、销售自家农产品、充分利用空闲的土地与房间、解决就业困难等(Dejan,2013)。
关于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基于经营主体、组织管理、地域及功能等方面展开的。根据不同的开发主体,休闲农业可以划分为农户主导、政府主导及企业主导等三种开发模(郭焕成,2008)将。结合各地不同的资源条件,休闲农业可以总结为农家生活体验、农村度假娱乐、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业展示、农事参与这6种模式(牛君仪,2014)。而(刘红瑞,2015)根据组织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将休闲农业分为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民俗村等4种模式。
休闲农业游客旅游的目的较为复杂,根据调查发现,游客参与休闲农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欣赏农村自然风光与休闲度假如(周丽洁,2008)。休闲农业游客的最主要动机是培养与他人的感情并增进互动和了解,并且未来远离都市的嘈杂(林明太,2009)。旅游者参加休闲农业活动不仅是为放松休闲,娱乐游玩和远离城市,更多的是为了交流情感和学习农业知识技能的需要(刘红瑞与霍雪喜,2015)。
休闲农业游客在行为特征上,与其他旅游的游客有很多不同之处。参与休闲农业活动的多是中老年人与带孩子的家庭,他们偏向于选择周末与短期节假日出行(周丽洁,2008)。在调查中发现,休闲农业的游客存在出行短距离、短时间以及消费水平低等特点,且熟人与网络成为他们获得休闲农业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赵仕红与常向阳,2013)。深入分析了游客对休闲农业项目的选择偏好,发现科普教育型最受青睐,其次是度假疗养型,最后是垂钓、田间农活体验及野餐烧烤型(蒋颖与聂华,2014)。
游客的满意度决定了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国内大量的学者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并总结了影响因素。根据交通、食宿、娱乐、购物、服务这五个方面,研究了消费者对长沙休闲农业的满意度,其中,游客最为满意的是服务与购物方面,最不满意的是娱乐以及食宿条件(杨丽华,2009)。通过期望、差异理论,研究了北京市密云县的几处典型休闲农业,结果表明对于环境的维护较差、关于风土人情的开发不足以及体验民间手工艺活动的缺失降低了游客满意度(田彩云与王明月,2010)。通过对游客对于丹东市休闲农业满意度的调查,发现该地休闲农业基本能够满足游客休闲、旅游、娱乐的目的,游客对于精神收获的满意度最高(代雯淇与侯立白,2011)。游客对南京市休闲农业评价整体并不高,而休闲农业的质量、游客出行前的预期、实际感知以及消费支出决定游客的满意度(赵仕红与常向阳,20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