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构建合理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农村金融发展趋势逐渐壮大起来,但由于我国农村金融起步较晚,发展尚不完善,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发展问题的暴露,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探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主要运用经济增长、金融学等理论,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使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式深入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当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了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2
1.选题背景 2
2.研究意义 2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内研究概况 2
2.国外研究概况 2
(二)相关理论基础 3
1.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 3
2.农村经济增长的概念 3
三、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3
(一)农村金融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资本 3
(二)农村金融发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
(三)农村金融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
四、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 4
(一)研究模型 4
(二)指标选取 4
(三)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4
(四)实证分析 5
1.单位根检验 5
2.协整检验 5
3.Granger因果检验 5
(五)小结 6
五、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6
(一)国家政策不完善 6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度体系不健全 6
六、对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建议 7
(一)灵活运用利率手段,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 7
(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7
(三)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农村金融政策 7
七、结论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农村金融指的是农村货币资金融通关系的综合。具体来说,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对农村金融作进一步的定位:农村金融应该是其与农村经济具有经济业务往来,具有产业关联的那部分资金融通关系。农村金融的外延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其包括了农村金融活动的整个范围。一个良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功能性和相关性入手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以展望该主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重难点。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而在此过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势必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农村金融肩负着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的重大使命,近些年农村金融问题愈加突出,更是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和影响农民增收的瓶颈。如何协调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意义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要支持者,在服务农村、发展农村、促进农民经济水平提高等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正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处理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对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和所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一方面对于完善江苏省农村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研究资料主要结论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负相关。例如姚耀军(2004)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发现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不仅未起到“供给主导”作用,反而农村经济增长率是农村金融相关率的Granger原因,处于一个严重滞后的“需求遵从”地位。二是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正相关。孙国锋、高艳春(2007)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得出三大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三是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无明显相关性。张广凤(2011)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江苏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成负相关,金融发展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
2.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研究资料显示20世纪 80年代以前,农业信贷补贴论处于农村金融理论的主导地位[1]。Shaw 和 Mckinnon (1973)曾经深入地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2]。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农业补贴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了农村金融理论,该理论提倡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极力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农村市场的扭曲,尤其强调利率市场化[3]。Stiglitz和Weiss(1983)通过对信贷配给的研究,信用约束限制了银行的贷款额度[4]。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在农村金融领域得以扩展和应用[5]。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仅仅依赖市场无法培育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因此,有必要采用政府的适当介入金融市场的方式纠正市场失灵(Stiglitz,1989)[6]。Qazi Muhammad Adnan Hye和Shahida Wizarat(2011) 从金融自由化的角度评估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采用滞后分析的方法确定长期和短期的回归系数。实证结果表明,从短期和长远来看金融自由化对农业的增长有积极影响,但实际利率对农业增长在短期和在长期都有消极作用[7]。
(二)相关理论基础
1.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
农村金融发展是宁波大学商学院熊德平教授在其著作《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及论文《农村金融与农村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中,针对既有农村金融定义的缺陷,重新定义了农村金融概念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并基于该定义,形成了系统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顾名思义,农村金融主要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指与农村、农业有关的货币融通。一般而言,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现金支取和转账结算。农村金融的发展源于农村金融整体体系的进步,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