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以为例

日期: 年 月 摘 要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迅猛,这就导致了环境问题日益国际化。环境和贸易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贸易和环境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和政府的越来越多的重视,俨然已经成为经济和环境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加深对国际贸易和环境污染的关系的了解,减少负面的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环境资源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对中国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利也有弊。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第二章 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现状 2
2.1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2
2.2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3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 7
3.1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7
3.2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
第四章 对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9
4.1模型的设定与变量解释 9
4.2实证回归结果分析 9
第五章 关于促进国际贸易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建议 12
5.1主要结论 12
5.2建议及措施 12
结束语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的国际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近几十年来,我国国际贸易额不断大幅度增长。2012年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额为387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国。但是我国对外贸易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这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目前面临着多种多样的环境污染问题。首先,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中国已经实现了在2005到2012年之间减少14%SO2的排放量,尽管在煤炭使用中增加了35%。然而,在中国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SO2,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仍然是美国的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倍高。中国城市年平均PM浓度为10,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导方针的五倍。卫星观测表明,在中国的某些地区,PM2.5的浓度可能高达90 μg/m 3,比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城市高1个数量级。一些研究表明,在中国至少需要1000万吨的MMT减少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来防止空气质量不达标。其次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国家,中国的总的淡水资源只占了全球水资源的6.5%。不仅如此,它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更是少之又少。除了淡水资源匮乏,中国的水环境质量也岌岌可危。2011年中国废水排放总量659.3亿吨,是2000年的1.6倍;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1亿吨,是2000年的1.2倍;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2500万吨,是2000年的1.72倍。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环境公报》来看,国家地表水控制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受到轻微污染,在197个城市,4930个地下水和检测水质达到了好的超过占42.8%,水质差的达到57.3%。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导致资源减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1.2选题意义
经济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和难点问题。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导致国内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消耗,而且还造成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给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造成巨大的压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对外开放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片面追求,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我国问题的持续发展,阻碍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负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法治建设。这对我国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现状
2.1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2.1.1地区贸易发展水平差异
从这几个地区来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从表2.1可以得知,东部地区这几年间的国际贸易占全国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相比其他两个地区一直是遥遥领先。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比重一直以来都比较低。
表2.1 我国各地区国际贸易情况
年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国际贸易额
(亿美元)
占全国比重%
国际贸易额
(亿美元)
占全国比重%
国际贸易额
(亿美元)
占全国比重%
2001
7339.9
40.1
10629.5
58.1
354.51
1.93
2002
5704.6
91.9
327.7
5.3
175.6
2.9
2003
7813.7
91.9
460.8
5.5
235.5
2.8
2004
10626.2
92.1
609.2
5.3
310.2
2.7
2005
13112.6
92.3
724.7
5.1
381.9
2.7
2006
16223.5
92.2
891.3
5.1
489.3
2.8
2007
19886.2
91.5
1198.3
5.6
652.9
3.1
2008
23203.5
90.6
1540.8
6.1
888.4
3.5
2009
20180.1
91.5
1178.7
5.4
716.7
3.6
2010
27107.7
91.2
1667.1
5.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5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