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0200428200822]
摘要: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苗猪价格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苗猪价格波动呈现周期性,一般3到4年为一个周期,且波动的周期时间有变长的趋势;一年中,苗猪价格在第三季度较高,在第一季度较低;苗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波动情况基本吻合,但是,2007年~2009年苗猪价格上升幅度和下降幅度都比猪肉价格更大一些;生猪价格对苗猪价格有显著的正影响,生猪价格是影响苗猪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滞后3期的疫情对苗猪价格有显著的负影响。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苗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问题的提出2
(二)相关文献综述2
一、理论框架、研究假说及研究方法3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3
(二)研究的方法3二、我国苗猪价格波动的描述性分析 4
(一)2000年~2013年苗猪价格的月度波动 4
(二)苗猪价格的季度数据分析4
(三)苗猪价格波动的幅度5
(四)苗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波动的比较5
(五)周期的划分6
三、苗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理论探究7
(一)内部传导机制对苗猪价格波动的影响7
1.生猪价格7
2.生产者预期7
3.养殖规模的影响7
4.可繁育母猪的数量7
5.苗猪的品质不好,市场竞争力不强7
(二)外部传导机制对苗猪价格波动的影响8
1.疫病疫情的影响 8
2.宏观调控制度的不健全9
四、影响苗猪价格波动因素的实证分析10
(一)变量的选取10
(二)回归分析规程及结论11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12
(一)全文结论12
(二)政策建议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稳中增长趋势。但总的来说,猪肉依然是我国人民肉类消费的主要选择,养猪业也是我国畜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最近几年中国生猪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价格波动,价格波动是由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动决定的。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很多,总体来说,分为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从外部冲击来看,不能预测到的疫病疫情对养猪行业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疫病疫情不仅造成整个消费人群中的消费恐慌,短时间内人们不敢买和猪肉有关的产品,而且使养殖者亏损严重,养殖积极性大受打击。受2006年的猪蓝耳病的冲击,2007年生猪供应严重短缺,苗猪价格和生猪价格涨价幅度很大,带动食品行业的整体价格上涨。粮食作为养猪成本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价格上涨使得养猪成本上升,必然为推动生猪价格上涨。从内部机制来看,我国的养猪规模多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为主,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具有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搜集信息的能力不强、资金不充足等缺点,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养猪行业容易形成市场跟风。在行情好时,就会盲目抱团积极补栏;行情不好时,就会非常消极地大幅度减少饲养规模,宰杀母猪,使得下期苗猪供给短缺,整个养殖行业不断地大起大落。当前大部分学者对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苗猪价格波动的研究还比较少。
近几年苗猪价格波动剧烈,甚至有些时候其波动幅度远远超过生猪价格,而人们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了猪肉和生猪价格的波动上,忽略了苗猪价格的波动,苗猪价格的波动没有得到有效的限制。苗猪价格的剧烈波动必然会对生猪养殖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养殖成本的不稳定,对生猪养殖的盈利造成波动。养殖户在考虑改变饲养规模时,一定会考虑成本。苗猪价格的不稳定,会影响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生产的稳定,对养殖户的收入造成不确定性。苗猪作为生猪生产的一个上游部分,其价格波动必然会通过生猪产业链传递给生猪市场,造成生猪市场的不稳定。因此,分析苗猪价格波动的原因、观察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找到影响苗猪价格波动的因素、探究缓解苗猪价格波动的对策,对于稳定我国生猪生产、提高农业产值、稳定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近几年,很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关于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后人能在这个领域研究提供宝贵的方法和经验。但是,人们对苗猪价格波动的研究还比较少,有些涉及到苗猪价格波动的研究也仅是作为生猪研究中的一部分或关于生猪产业链研究的一个分支。
1.关于生猪和猪肉的理论研究综述
相关的文献中,伍旭(2011)研究了2004~2009年的猪肉价格的波动情况,发现在猪肉需求刚性的基础上,影响猪肉价格变动的主要是猪肉的供给价格弹性。在猪肉价格跌到低谷将要反弹时,由于供给价格弹性过低,猪肉供给的数量很难在一年内回到常态。吕杰等(2007)认为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常存在不可避免的,但国家的和相关部门的调节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价格的波动幅度。张慧玲等(2009)通过研究认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是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大部分养殖户为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会使价格波动加大;此外,防控疫病的能力差、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也是造成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很重要因素。张美珍(2010)认为生猪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来自于我国饲养规模过于分散、产业化程度低,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2.关于苗猪价格的理论研究综述
现有的文献中,王芳等(2009)运用动态计量方法探讨了由苗猪价格、玉米价格、生猪和猪肉价格组成的价格系统内部之间的均衡和引导关系,认为苗猪价格和生猪价格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玉米价格和苗猪价格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生猪价格波动影响苗猪价格波动,但猪肉价格和苗猪价格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张火法、杨义群(1992)通过猪粮比价、苗猪价格、猪肉价格、母猪和苗猪的存栏量,构建了影响苗猪价格波动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魏君英等(2013)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苗猪价格和生猪价格的相互关系,发现苗猪价格和生猪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为因果关系,但生猪价格对苗猪价格的影响程度大于苗猪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程度。
一、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价格的波动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的不断移动是均衡价格发生变动所导致。因此分析影响苗猪价格波动的因素,可以从影响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两方面来考虑。
我国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猪肉需求大国,生猪出栏量、猪肉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猪肉生产和供应消费与我国居民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生猪产业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但是,最近几年的生猪市场价格频繁剧烈波动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已经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苗猪作为猪产业链上游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价格波动会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本文的研究目就是通过近几年来苗猪价格波动的状况进行概括性分析,挖出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及苗猪价格波动的原因,找到缓解苗猪价格波动的长效对策。结合已有相关文献的内容,提出以下有待验证的研究假说:
研究假说一:生猪价格对苗猪价格有正向的相关性。
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很容易受到生猪价格高低的影响,生猪价格上升时,生猪可以卖个好价钱,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增加,增加对苗猪的购买量,会使苗猪价格上升;生猪价格下降时,生猪不值钱,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降低,会减少对苗猪的购买量,苗猪价格下降。
研究假说二:疫病疫情对苗猪价格具有负向的相关性。
当发生疫病疫情时,生猪市场行情不好,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减少苗猪的购买量,造成苗猪价格下降。
(二)研究方法
在具体研究的方法上,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运用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1)通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加工,对近几年苗猪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苗猪价格波动的幅度及周期的划分;
(2)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对苗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究;基于所能获取的数据,选取几个典型的影响苗猪价格的因素,构建计量模型,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这几个解释变量相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
二、我国苗猪价格波动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年鉴,为了紧跟时效性,选取了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苗猪的月度价格数据。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的需要,对数据做了相关的处理,以利于对苗猪价格进行描述性分析。
(一)2000年~2013年苗猪价格的月度波动
如图1所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苗猪价格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其中2000年年初到2003年上半年,苗猪价格处于相对来说稳定的态势,2003年7月~2006年7月、2006年7月~2009年7月和2009年7月~2013年12月为较大幅度波动时期。其中,2000年1月到2003年3月期间价格波动非常平稳,2000年2月价格最低位6.94元∕公斤,2001年3月苗猪价格为最高9.26元∕公斤,其他月份的苗猪价格大部分8元~9元∕公斤左右。
摘要: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苗猪价格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苗猪价格波动呈现周期性,一般3到4年为一个周期,且波动的周期时间有变长的趋势;一年中,苗猪价格在第三季度较高,在第一季度较低;苗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波动情况基本吻合,但是,2007年~2009年苗猪价格上升幅度和下降幅度都比猪肉价格更大一些;生猪价格对苗猪价格有显著的正影响,生猪价格是影响苗猪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滞后3期的疫情对苗猪价格有显著的负影响。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苗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问题的提出2
(二)相关文献综述2
一、理论框架、研究假说及研究方法3
(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3
(二)研究的方法3二、我国苗猪价格波动的描述性分析 4
(一)2000年~2013年苗猪价格的月度波动 4
(二)苗猪价格的季度数据分析4
(三)苗猪价格波动的幅度5
(四)苗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波动的比较5
(五)周期的划分6
三、苗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理论探究7
(一)内部传导机制对苗猪价格波动的影响7
1.生猪价格7
2.生产者预期7
3.养殖规模的影响7
4.可繁育母猪的数量7
5.苗猪的品质不好,市场竞争力不强7
(二)外部传导机制对苗猪价格波动的影响8
1.疫病疫情的影响 8
2.宏观调控制度的不健全9
四、影响苗猪价格波动因素的实证分析10
(一)变量的选取10
(二)回归分析规程及结论11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12
(一)全文结论12
(二)政策建议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稳中增长趋势。但总的来说,猪肉依然是我国人民肉类消费的主要选择,养猪业也是我国畜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最近几年中国生猪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价格波动,价格波动是由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动决定的。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很多,总体来说,分为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冲击机制。从外部冲击来看,不能预测到的疫病疫情对养猪行业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疫病疫情不仅造成整个消费人群中的消费恐慌,短时间内人们不敢买和猪肉有关的产品,而且使养殖者亏损严重,养殖积极性大受打击。受2006年的猪蓝耳病的冲击,2007年生猪供应严重短缺,苗猪价格和生猪价格涨价幅度很大,带动食品行业的整体价格上涨。粮食作为养猪成本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价格上涨使得养猪成本上升,必然为推动生猪价格上涨。从内部机制来看,我国的养猪规模多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为主,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具有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搜集信息的能力不强、资金不充足等缺点,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养猪行业容易形成市场跟风。在行情好时,就会盲目抱团积极补栏;行情不好时,就会非常消极地大幅度减少饲养规模,宰杀母猪,使得下期苗猪供给短缺,整个养殖行业不断地大起大落。当前大部分学者对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苗猪价格波动的研究还比较少。
近几年苗猪价格波动剧烈,甚至有些时候其波动幅度远远超过生猪价格,而人们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了猪肉和生猪价格的波动上,忽略了苗猪价格的波动,苗猪价格的波动没有得到有效的限制。苗猪价格的剧烈波动必然会对生猪养殖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养殖成本的不稳定,对生猪养殖的盈利造成波动。养殖户在考虑改变饲养规模时,一定会考虑成本。苗猪价格的不稳定,会影响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生产的稳定,对养殖户的收入造成不确定性。苗猪作为生猪生产的一个上游部分,其价格波动必然会通过生猪产业链传递给生猪市场,造成生猪市场的不稳定。因此,分析苗猪价格波动的原因、观察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找到影响苗猪价格波动的因素、探究缓解苗猪价格波动的对策,对于稳定我国生猪生产、提高农业产值、稳定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近几年,很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关于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为人们更好地了解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后人能在这个领域研究提供宝贵的方法和经验。但是,人们对苗猪价格波动的研究还比较少,有些涉及到苗猪价格波动的研究也仅是作为生猪研究中的一部分或关于生猪产业链研究的一个分支。
1.关于生猪和猪肉的理论研究综述
相关的文献中,伍旭(2011)研究了2004~2009年的猪肉价格的波动情况,发现在猪肉需求刚性的基础上,影响猪肉价格变动的主要是猪肉的供给价格弹性。在猪肉价格跌到低谷将要反弹时,由于供给价格弹性过低,猪肉供给的数量很难在一年内回到常态。吕杰等(2007)认为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正常存在不可避免的,但国家的和相关部门的调节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价格的波动幅度。张慧玲等(2009)通过研究认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是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大部分养殖户为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会使价格波动加大;此外,防控疫病的能力差、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也是造成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很重要因素。张美珍(2010)认为生猪价格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来自于我国饲养规模过于分散、产业化程度低,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2.关于苗猪价格的理论研究综述
现有的文献中,王芳等(2009)运用动态计量方法探讨了由苗猪价格、玉米价格、生猪和猪肉价格组成的价格系统内部之间的均衡和引导关系,认为苗猪价格和生猪价格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玉米价格和苗猪价格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生猪价格波动影响苗猪价格波动,但猪肉价格和苗猪价格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张火法、杨义群(1992)通过猪粮比价、苗猪价格、猪肉价格、母猪和苗猪的存栏量,构建了影响苗猪价格波动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魏君英等(2013)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苗猪价格和生猪价格的相互关系,发现苗猪价格和生猪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为因果关系,但生猪价格对苗猪价格的影响程度大于苗猪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程度。
一、理论框架、研究假说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价格的波动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的不断移动是均衡价格发生变动所导致。因此分析影响苗猪价格波动的因素,可以从影响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两方面来考虑。
我国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猪肉需求大国,生猪出栏量、猪肉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猪肉生产和供应消费与我国居民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生猪产业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但是,最近几年的生猪市场价格频繁剧烈波动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已经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苗猪作为猪产业链上游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价格波动会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本文的研究目就是通过近几年来苗猪价格波动的状况进行概括性分析,挖出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及苗猪价格波动的原因,找到缓解苗猪价格波动的长效对策。结合已有相关文献的内容,提出以下有待验证的研究假说:
研究假说一:生猪价格对苗猪价格有正向的相关性。
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很容易受到生猪价格高低的影响,生猪价格上升时,生猪可以卖个好价钱,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增加,增加对苗猪的购买量,会使苗猪价格上升;生猪价格下降时,生猪不值钱,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降低,会减少对苗猪的购买量,苗猪价格下降。
研究假说二:疫病疫情对苗猪价格具有负向的相关性。
当发生疫病疫情时,生猪市场行情不好,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减少苗猪的购买量,造成苗猪价格下降。
(二)研究方法
在具体研究的方法上,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和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进行加工,运用统计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1)通过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加工,对近几年苗猪价格的波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苗猪价格波动的特征、苗猪价格波动的幅度及周期的划分;
(2)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对苗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究;基于所能获取的数据,选取几个典型的影响苗猪价格的因素,构建计量模型,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这几个解释变量相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
二、我国苗猪价格波动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年鉴,为了紧跟时效性,选取了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苗猪的月度价格数据。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的需要,对数据做了相关的处理,以利于对苗猪价格进行描述性分析。
(一)2000年~2013年苗猪价格的月度波动
如图1所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苗猪价格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其中2000年年初到2003年上半年,苗猪价格处于相对来说稳定的态势,2003年7月~2006年7月、2006年7月~2009年7月和2009年7月~2013年12月为较大幅度波动时期。其中,2000年1月到2003年3月期间价格波动非常平稳,2000年2月价格最低位6.94元∕公斤,2001年3月苗猪价格为最高9.26元∕公斤,其他月份的苗猪价格大部分8元~9元∕公斤左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