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对碳排放强度调节效应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效应 1
2.1 市场化的含义与内容 1
2.2 市场化对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机制 2
3 变量、数据的说明以及模型的建立 10
3.1 变量、数据的选择 10
3.2 计量模型的建立 11
4 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 11
4.1 面板数据估计方法 11
4.2 模型检验结果 12
4.3 模型结果分析 13
5 政策建议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图 1 1998~201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线统计图 4
图 2 1998~2011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折线统计图 5
图3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10
表 1 199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 3
表 2 2000~2012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7
表 3 1998~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8
表 4 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的模型检验结果 12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已不可忽视,而气候变暖则是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气候变暖极易导致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热浪等极端气候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多数科学家指出: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引起了气候变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内能源消耗日益增长,二氧化碳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排放量不断增加,并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经济增长等[1]。
随着近些年环境问题的约束,我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寻求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政策策略,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降低了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同时,市场化进程中也通过调节能源价格这一敏感因素影响着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等因素,以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促进企业技术改革,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2]。这些因素也都影响着我国的碳排放强度,而这些影响因素也都与市场化有关。鉴于此,我国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关于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效应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 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效应
2.1 市场化的含义及内容
市场化含义有两种,一是指建立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由此形成统一的市场运行 机制和市场体系 ;二是指在短期内实现用市场经济 体制取代双轨过渡体制的改革过程。是一项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3]。
从市场化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实现市场化主要目的在于使我国从计划经济像市场经济过渡,减少政府的干预,形成成熟的市场制度。
市场制度主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
(1)市场定价机制。市场定价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价格由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来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采用市场定价制度,才能还原商品的真正价值,挤出商品人为附加的泡沫。首先,相对于价格管制市场定价能有更高的能源定价,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负数,便能直接导致减少对能源的需求,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其次,能够改善能源配置的效率;再次,因为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最后,长期的变化能够进一步深化分工,而这仍会带来效率的提高。
(2)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能使市场定价机制更为有效,以形成准确的价格体系,以及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迫使企业改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产权制度。更为有效的产权制度主要有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取向,一种是民间化,民间产权能够杜绝国有产权的弊端:不能够较好的行使和保护;一种是个体化,即在个人之间更为清晰地划分产权,以带来强烈的产权激励。然而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离不开激励手段和激励机制的运用,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从业者从事正当的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按照制度经济学“制度是重要的”基本原理,我国三十年改革带来的经济奇迹也告诉我们,市场化改革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持续的效率提高就是经济发展,所以市场化在能源领域也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市场化会对我国的节能和减排带来非常显著的综合而全面的影响[4]。
根据上述市场化的含义与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我国市场化的发展以及进程的加快,市场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市场化对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机制
2.2.1 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首先,通过碳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I = CO2(吨)/GDP(万元)(I为碳排放强度),我们可知碳排放强的高低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关。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我国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看出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目前,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跨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都认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由研发投入或技术引进带来的生产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改善资源配置(即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企业、部门或地区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部门或地区)带来的效率提高[5]。而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资源无法由生产率低的企业配置到生产率高的企业,就会带来资源配置上的损失,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生产率。1978年以后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近些年市场化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市场化改革的每个方面都会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实现优化。举例来说,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使投入要素流向一些生产率更高的民营和外资企业,而这些企业通过技术革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除此之外,市场化也会通过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1 引言 1
2 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效应 1
2.1 市场化的含义与内容 1
2.2 市场化对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机制 2
3 变量、数据的说明以及模型的建立 10
3.1 变量、数据的选择 10
3.2 计量模型的建立 11
4 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 11
4.1 面板数据估计方法 11
4.2 模型检验结果 12
4.3 模型结果分析 13
5 政策建议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图 1 1998~201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线统计图 4
图 2 1998~2011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折线统计图 5
图3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10
表 1 199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 3
表 2 2000~2012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7
表 3 1998~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8
表 4 我国28个省市面板数据的模型检验结果 12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已不可忽视,而气候变暖则是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气候变暖极易导致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热浪等极端气候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多数科学家指出: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日益增加引起了气候变暖。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内能源消耗日益增长,二氧化碳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排放量不断增加,并于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经济增长等[1]。
随着近些年环境问题的约束,我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寻求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政策策略,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降低了我国的碳排放强度。同时,市场化进程中也通过调节能源价格这一敏感因素影响着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等因素,以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促进企业技术改革,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2]。这些因素也都影响着我国的碳排放强度,而这些影响因素也都与市场化有关。鉴于此,我国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关于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效应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 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效应
2.1 市场化的含义及内容
市场化含义有两种,一是指建立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从市场化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实现市场化主要目的在于使我国从计划经济像市场经济过渡,减少政府的干预,形成成熟的市场制度。
市场制度主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
(1)市场定价机制。市场定价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价格由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来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采用市场定价制度,才能还原商品的真正价值,挤出商品人为附加的泡沫。首先,相对于价格管制市场定价能有更高的能源定价,而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负数,便能直接导致减少对能源的需求,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其次,能够改善能源配置的效率;再次,因为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最后,长期的变化能够进一步深化分工,而这仍会带来效率的提高。
(2)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
(3)产权制度。更为有效的产权制度主要有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取向,一种是民间化,民间产权能够杜绝国有产权的弊端:不能够较好的行使和保护;一种是个体化,即在个人之间更为清晰地划分产权,以带来强烈的产权激励。然而社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离不开激励手段和激励机制的运用,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从业者从事正当的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按照制度经济学“制度是重要的”基本原理,我国三十年改革带来的经济奇迹也告诉我们,市场化改革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持续的效率提高就是经济发展,所以市场化在能源领域也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市场化会对我国的节能和减排带来非常显著的综合而全面的影响[4]。
根据上述市场化的含义与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我国市场化的发展以及进程的加快,市场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市场化对碳排放强度的调节机制
2.2.1 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首先,通过碳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I = CO2(吨)/GDP(万元)(I为碳排放强度),我们可知碳排放强的高低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关。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我国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看出市场化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目前,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跨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都认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由研发投入或技术引进带来的生产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改善资源配置(即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企业、部门或地区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部门或地区)带来的效率提高[5]。而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资源无法由生产率低的企业配置到生产率高的企业,就会带来资源配置上的损失,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生产率。1978年以后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近些年市场化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市场化改革的每个方面都会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实现优化。举例来说,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使投入要素流向一些生产率更高的民营和外资企业,而这些企业通过技术革新,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除此之外,市场化也会通过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