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异质性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研究

摘 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过10几年的快速增长,如今已是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企业积极深入的参与国际投资,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企业的跨国投资及经营经验严重缺乏,使得多种原因引发的投资失败案例也层出不穷。根据新新贸易理论,企业异质性是影响其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依照“发现问题、探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路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已有理论与现实双重层面的考察,提出研究中国企业OFDI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为中国企业OFDI行为进行逻辑梳理;其次,本文将对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分布现状及特点进行归纳描述,从异质性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存在问题进行提炼分析;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中国企业OFDI的对策建议。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研究方法 1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情况及特征 3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情况 4
(二)中国对外投资区位分布特征 8
三、异质性视角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分析 9
(一)受区位等因素影响,投资区域集中于邻近地区 10
(二)受现阶段企业生产效率影响,投资集中于发展中国家 10
(三)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盲目性,部分投资缺乏理性 11
(四)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效率低下 12
四、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对策建议 12
(一)分散投资区域,优化中国企业OFDI区位布局 12
(二)推进多元化OFDI发展模式,鼓励企业适时进入发达国家 13
(三)深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生产效率 13
(四)倡导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形成完备的政策体系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迅速崛起,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对外直接投资(OFDI)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日趋成为全球经济前进的主要动力。197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开始学习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也开始成为了国际投资中愈来愈重要的一部分。
2013年,我国开始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十三五”布局也提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必须符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结合沿线国家的优势、创造新的机遇。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230多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双向投资第一次趋于平衡。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710亿美元,结合已经持续14年的疾速增长,跃居全球第二;对外投资存量超1.3万亿美元。经济发展初期,我国主要是生产产品进行销售,处在价值链的生产环节,但是随着我国OFDI发展迅速,2015年首次超过外资水平,实现资本净输出。
经济发展格局有着区位条件的差别,我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务必面对合理选择区位开展投资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影响到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生产布局,乃至能决定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盈亏与成败。选择合适的区位,企业就能拥有较好的投资环境,提升投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投资目的。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但有着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意义,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策略的制定有着一定参考价值,也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生产布局更加合理,进而获得更大收益。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论文、作品和统计资料以及异质性交易理论的研究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挑选和完善相关领域学者的前沿理论和思想,为论文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2.归纳总结法
利用归纳法对中国对外投资区位现状及特征进行描述,提炼总结中国对外投资区位分布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意见。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企业OFDI的研究成果,基本都建立在邓宁所提出的优势之上。随着研
究的逐渐深入,FDI理论开始与企业异质性理论的部分观点融合,并借鉴新经济
地理学的框架和方式,在这一宏观形势下,研究FDI区位选择问题,将宏观视角
转移到微观视角,深入企业内部,反映出不同企业选址的差异。
Belderb(2002)选用229家来自日本的样本数据,并采用Logit模型进行检验,结论显示资产规模与市场定位对FDI区位分布的作用为显著的。Helpman (2004)所选取数据来自于美国同世界范围内其他公司交易过程之中,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为跨国公司的生产率是公司选择境外投资方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企业内部差异特别是生产率与FDI选择存在联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Jensen (2006)在对美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中得出,企业扩张程度、生产率、从业人员素质、国有化程度以及产品的特性等差异构成了企业异质性的不同表现,而这种企业内部差异也将使产品出口呈现出差异性。Yeaple(2009)在以美国企业层面数据作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企业生产率越高,境外投资量越多,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异质性企业FDI区位选择理论。Chen(2010)通过选用法国微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生产率水平排名靠前的公司会进入条件更差的地区投资,比如市场规模较小、贸易壁垒门槛低和生产成本高的地区。生产率排名相对靠后的企业更愿意进入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这一结果是由企业与区域相互选择造成的。
2.国内研究综述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中国企业数据来验证中国企业FDI异质性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田魏、余森杰(2011)研究浙江省企业的生产率和FDI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进行国内生产企业相比,进行FDI的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更高,企业的资产实力更强,就业人员人数更多,生产率水平排名越靠前的企业境外投资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生产率与境外投资量呈正相关关系。刘淑琳和黄静波(2011)选取制造业行业,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结论符合企业异质性FDI理论。但是结论与企业异质性FDI理论不相符的是这些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有学习效应的发生,但是自我选择效应并不明显。所以这与企业异质性模型结论仍存在一定偏离。王方方(2012)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从理论上将传统的企业异质性FDI进行补充,从模型上形成三元扩展边际,以及创建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动力影响机制;数据上采用中国企业微观层面,证实企业中生产率水平排名靠前的境外投资,生产率水平排名靠后的国内生产这一结论,从而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选址提供了学术方面的支持。陶攀和荆逢春(2013),选取2003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企业数据,分析出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存在扩展边际,在建立回归方程后,实证分析推出结论,结论内容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境外投资的过程中产生自我选择效应,即生产率水平越高,境外投资企业数量和次数越多。企业生产率与投资的国家数量两者相关性是同向的;除此之外,当某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容量较大,生产成本较低时,其企业进入的门槛就越低,增加企业对该国的境外投资量。李雯(2013)利用上海市和广东省两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证实了进行FDI的上市公司生产率水平排名靠前于进行出口的上市公司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实证分析,着重分析了进入其它国家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情况及特征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1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