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韩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Abstract 2Key words 2引言 2一、 导论 2(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21.选题背景 22.选题意义 2(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31.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32. 国外研究现状概况 3(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41.研究目标 42. 研究内容 4(四)研究方法 4二、 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4(一)旅游服务贸易相关概念界定 41.服务贸易 42.旅游服务 43.旅游服务贸易 54.国际竞争力 5(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波特钻石理论 5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52.波特钻石理论 5三、中国与韩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比较 5(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总体状况分析 51. 入境游客数量 62. 旅行服务贸易总额 6(二)韩国旅游服务贸易总体状况分析 61.入境游客数量 62.旅行服务贸易总额 7四、中国与韩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7(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7(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8(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 8五、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缺陷及相关提升对策 9(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缺陷 91.客源市场不丰富 92. 中国旅游环境不容乐观 93. 旅游服务贸易观念落后 94. 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9(二)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91. 整合利用旅游资源、优化产品结构 92. 实行保护、开发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103.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贸易意识 104.加强旅游立法建设,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1关于中韩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自1987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不断提高,伴随而来的便是国民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时,一种新兴服务产业旅游业日益显示出其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韩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旅游产业也开始渐变辉煌。中国与韩国因为地域相近,气候相差无异,并且中韩两国一直以来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行业起步都较晚,因此在这一方面交流也逐渐频繁。本文研究了现阶段中韩两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并且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旅游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三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由此来比较中韩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最后,总结提出关于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录
引言
引言
一、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我国制定优先开展国际旅游业务政策,其目的是为促进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30年的持续发展中,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才渐渐有所发展,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也终于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地位,并逐渐由依靠丰富资源的旅游大国开始向凭借软实力的旅游强国转变。
通过对比中韩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各项指标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意识到中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与水平,以此确定本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劣势,这对于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实现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简言之,我国制定正确的旅游竞争战略的前提是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深刻研究。
2.选题意义
从世界发展主流来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成为必然的历史潮流,中国也无可避免。然而纵观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长期以来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为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迈入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阶段,最终达到以服务贸易为主、商品贸易为辅的发展方式。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在当今社会经济交流日趋频繁,人们对于精神方面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服务贸易,突显其更高的地位。而中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发展起步本身就较晚,因此对于服务贸易研究也就相对推后,而且国内学者对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关注度本身就很低,这就更需要我们通过对比中韩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以此提高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全球产业结构正在面临全新改造,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摧毁,全球服务业也面临大量转移和重新分配的局面,而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跟随这一世界趋势做到贸易结构转型,努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所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研究,对扩大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开拓国外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对应的对策研究两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国际旅游业竞争力测度,黎洁、赵西萍(1999)首先进行了较为初步的研究,他们选择的国际旅游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国际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数指标、国际旅游产品销售结构与旅游组织形式、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等。
张明清、刘超(2000)主要突破西方波特钻石模型,通过研究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指出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主要从三个层次上体现: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业竞争力和旅游企业竞争力。
(2)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杨晓瑜(2001)提出了要发展中国国际旅游业,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一定要确立以国际旅游业为龙头的发展模式,然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理论,通过研究与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实现国际旅游业由粗放型增长逐步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朱应皋、万绪才(2005)提出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的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增加旅游科技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的旅游产品。
国外研究现状概况
通过观察世界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变迁,以及中国及韩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2010)分析了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较为宏观的认识,从整体上对两国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对两国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终利用数据依据对中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
???(2010)发表《比较分析中韩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对旅游业以及旅游贸易的相关概念及范围进行了深刻探讨,主要研究方向是对中韩两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状况,以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这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两国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
而西方学者则主要是将服务与竞争力结合起来综合进行研究,在旅游服务业竞争力这一研究方面,基于价格的旅游业竞争力研究,ForsythRasada(20O0)表示,旅游价格竞争力要考虑到汇率与价格的变化,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客源市场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本文从中韩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这一基本点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中韩两国起步点都较低,地域上都属亚洲,结构模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而借鉴韩国发展历程上较为成功的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以此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得到更优质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2)服务贸易与旅游服务贸易相关概念和理论。提出两种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3)中国与韩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比较。
(4)将中国与韩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5)指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缺陷,提出了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根据特定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运用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法,对中韩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做出客观评价,为中国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由于旅游服务产业贸易具有无形性,因此很多有关旅游服务贸易的统计资料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分析中韩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时,主要以国际比较认可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旅游服务贸易贸易竞争力指数(TC)、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这三种评价指标,分析研究了两国的旅游服务产业贸易的相关数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录
引言
引言
一、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我国制定优先开展国际旅游业务政策,其目的是为促进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30年的持续发展中,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才渐渐有所发展,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也终于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地位,并逐渐由依靠丰富资源的旅游大国开始向凭借软实力的旅游强国转变。
通过对比中韩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各项指标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意识到中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与水平,以此确定本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优劣势,这对于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实现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简言之,我国制定正确的旅游竞争战略的前提是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深刻研究。
2.选题意义
从世界发展主流来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成为必然的历史潮流,中国也无可避免。然而纵观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中国的对外贸易模式长期以来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为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迈入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阶段,最终达到以服务贸易为主、商品贸易为辅的发展方式。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在当今社会经济交流日趋频繁,人们对于精神方面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服务贸易,突显其更高的地位。而中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发展起步本身就较晚,因此对于服务贸易研究也就相对推后,而且国内学者对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关注度本身就很低,这就更需要我们通过对比中韩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以此提高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从现实意义上来讲,全球产业结构正在面临全新改造,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摧毁,全球服务业也面临大量转移和重新分配的局面,而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跟随这一世界趋势做到贸易结构转型,努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所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研究,对扩大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开拓国外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现状概况
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对应的对策研究两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国际旅游业竞争力测度,黎洁、赵西萍(1999)首先进行了较为初步的研究,他们选择的国际旅游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国际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数指标、国际旅游产品销售结构与旅游组织形式、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等。
张明清、刘超(2000)主要突破西方波特钻石模型,通过研究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指出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主要从三个层次上体现: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业竞争力和旅游企业竞争力。
(2)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建议
杨晓瑜(2001)提出了要发展中国国际旅游业,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一定要确立以国际旅游业为龙头的发展模式,然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理论,通过研究与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实现国际旅游业由粗放型增长逐步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朱应皋、万绪才(2005)提出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的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增加旅游科技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的旅游产品。
国外研究现状概况
通过观察世界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变迁,以及中国及韩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2010)分析了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较为宏观的认识,从整体上对两国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对两国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终利用数据依据对中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
???(2010)发表《比较分析中韩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中对旅游业以及旅游贸易的相关概念及范围进行了深刻探讨,主要研究方向是对中韩两国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状况,以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这一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两国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
而西方学者则主要是将服务与竞争力结合起来综合进行研究,在旅游服务业竞争力这一研究方面,基于价格的旅游业竞争力研究,ForsythRasada(20O0)表示,旅游价格竞争力要考虑到汇率与价格的变化,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客源市场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本文从中韩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这一基本点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现中韩两国起步点都较低,地域上都属亚洲,结构模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而借鉴韩国发展历程上较为成功的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以此使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得到更优质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2)服务贸易与旅游服务贸易相关概念和理论。提出两种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3)中国与韩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比较。
(4)将中国与韩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5)指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缺陷,提出了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根据特定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运用定量分析、比较分析法,对中韩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做出客观评价,为中国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提升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由于旅游服务产业贸易具有无形性,因此很多有关旅游服务贸易的统计资料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分析中韩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时,主要以国际比较认可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旅游服务贸易贸易竞争力指数(TC)、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这三种评价指标,分析研究了两国的旅游服务产业贸易的相关数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