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地区的调查
本文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232个小微企业的调查数据,对样本企业正规信贷需求意愿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需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较高;小微企业企业是否获得当地政府扶持、企业信用评级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对小微企业是否具有正规信贷需求有显著影响;企业主年龄及其行业工作管理年限也明显影响小微企业正规信贷意愿;此外,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所处的区域位置对小微企业的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也十分显著。而影响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需求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研发能力、企业贷款形式的分布和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最后还提出了解决融资困境的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信贷需求的甄别 2
(二)信贷需求的规模及用途 3
(三)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 3
1.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 3
2.企业信贷需求影响因素 5
三、小微企业的正规信贷需求现状及特征分析 5
(一)数据说明 5
(二)小微企业的正规信贷需求状况 6
(三)小微企业基本特征 6
(四)小微企业主的基本情况 7
(五)信贷利率及产业政策 7
四、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7
(一)模型选择 7
(二)变量设定 8
1.因变量 8
2.自变量 8
(三)模型回归分析 8
1.第一阶段估计结果分析 9
2.第二阶段估计结果分析 10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对江苏地区的调查
引言
引言
近年来,有关信贷需求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信贷需求是指近期没有支付能力,以贷款的方式进行超额消费的实际需求。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年7月新增信贷等数据大幅不及预期的同时,也蕴含了很多积极因素,比如社会融资结构继续改善,从而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降低融资风险,有利实体经济发展;但企业部门信贷回落则不是一个好现象,加上货币政策稳中偏紧基调不变,“宽信贷、紧货币”再现回归趋势。银行信贷为一种间接融资,其基本用途是为满足微观主体在生产、投资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需求。信贷投放额度是否合理,应充分考虑是否与微观主体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相适应。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大且非常具有创造潜力,对吸纳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总人数超过2亿人,对GDP的贡献率约为1/4。2014年12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4%,比9月末占比高0.3个百分点;2014年全年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43.5%,比1至9月增量占比高0.1个百分点。但“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在2014年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缓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更好地向小微企业、“三农”提供规范服务。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缺失、抗风险能力弱是导致传统信贷模式难以适用的根本原因。
目前学术界对于信贷需求的研究大多是以农户为研究对象,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经占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研究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增加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了解,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因此,本文基于江苏省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和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来衡量小微企业对正规信贷的需求,并估计影响小微企业对正规信贷需求的因素,从而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信贷需求的甄别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大部分农户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获得收入,家庭现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一般没有生产性信贷投资需要;同时,由于自身积累能力较弱,普通农户家庭在生活方面对借贷资金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2007)。
关于信贷需求的形成,刘西川等(2009)认为,一旦生产或(和)消费受到自有资金的限制,农户就有借贷的需要。如果利息高于资本边际收益,农户只存在对资金的需要而没有需求。如果资本边际收益高于应支付的利息,农户会产生理想信贷需求。
目前,学术界主要根据借款来源和借款用途对农户的信贷需求进行了分类。按照借款来源的不同,现阶段常用的是将放款者分为两类,即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批准成立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部门,他们的交易受到政府法律条例等正规制度的制约,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则是指除以上机构之外的所有从事金融和准金融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是朱经政府批准或未纳入监管体系的金融部门,也称“地下金融”或者“草根金融”。按照借款用途的不同,信贷需求分为生产性信贷需求和消费性(生活性)信贷需求。农户借贷资金的用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贷款来源的途径。一般而言, 农户的信贷需求可以分为生产性信贷需求和生活性信贷需求两类,前者是指农户因生产投资需要而产生的信贷需求,后者主要是指农户因为盖房、看病、婚丧嫁娶、子女教育等非生产性领域产生的信贷需求(韩星,2006)。
此外,有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对信贷需求的分类提出新观点。刘西川、黄祖辉和程恩江(2009)将信贷需求分为理想状况下的信贷需求、有效信贷需求以及潜在的和隐蔽的信贷需求。其中,理想的信贷需求是指在一个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为零或确定的理想世界中的信贷需求;已经实现的信贷需求,即向金融机构正式申请贷款的农户称为具有有效信贷需求的农户;即使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应支付的利息,若计入需要支付的额外交易成本,从而导致总贷款成本高于贷款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时,农户仍不会申请贷款,这种需求被称为“潜在信贷需求”;尽管贷款边际收益率不低于利率,但出于对抵押和风险偏好等原因的考虑,农户仍不愿申请贷款,这种需求被称为“隐蔽信贷需求”。
通过对已有文献关于信贷需求甄别的比较与分析,信贷需求来源于农户对生产性和生活性资金的有意愿有能力的需求,而信贷需求的分类主要分为正规信贷需求、非正规信贷需求和生产性信贷需求、消费性(生活性)信贷需求。
(二)信贷需求的规模及用途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资金需求总量逐步扩大,需求范围进一步拓宽。但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农户合理的信贷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农户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宋磊、李俊丽,2006)。
江成会、吴楚平(2006)认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出现了富裕农户、一般农户和贫困农户三个经济层次,农户的信贷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变化。经过调查发现,农户信贷需求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富裕农户信贷需求户数和需求量双增长,一般农户信贷需求户数和需求量在2003年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而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户数下降、需求量上升。
对于信贷需求的用途,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主要以生产为主,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非生产为主(Manfred Zeller, 1994;Kochar,A., 1997; Pham Bao Duong and Yoichi Izumida, 2002; F.N. Okurut, A. Schoombee, S. Van DerBerg.,2005)。这是分析信贷需求用途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在中国农村金融研究领域也非常普遍。研究者对农户信贷需求特征的认识主要来自对信贷合约中贷款用途的考察,不少研究者得出正规贷款主要被用于生产,非正规贷款主要被用于消费,并进而得出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以生产为主,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消费为主的结论。对此,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2007)持有不同观点。他们通过提出一个可以控制住信贷可得性的意愿调查和假想式问题的改进思路,得到大部分农户对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的需求均以消费性为主的结论。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信贷需求的甄别 2
(二)信贷需求的规模及用途 3
(三)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 3
1.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 3
2.企业信贷需求影响因素 5
三、小微企业的正规信贷需求现状及特征分析 5
(一)数据说明 5
(二)小微企业的正规信贷需求状况 6
(三)小微企业基本特征 6
(四)小微企业主的基本情况 7
(五)信贷利率及产业政策 7
四、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7
(一)模型选择 7
(二)变量设定 8
1.因变量 8
2.自变量 8
(三)模型回归分析 8
1.第一阶段估计结果分析 9
2.第二阶段估计结果分析 10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对江苏地区的调查
引言
引言
近年来,有关信贷需求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信贷需求是指近期没有支付能力,以贷款的方式进行超额消费的实际需求。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年7月新增信贷等数据大幅不及预期的同时,也蕴含了很多积极因素,比如社会融资结构继续改善,从而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降低融资风险,有利实体经济发展;但企业部门信贷回落则不是一个好现象,加上货币政策稳中偏紧基调不变,“宽信贷、紧货币”再现回归趋势。银行信贷为一种间接融资,其基本用途是为满足微观主体在生产、投资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融资需求。信贷投放额度是否合理,应充分考虑是否与微观主体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相适应。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大且非常具有创造潜力,对吸纳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总人数超过2亿人,对GDP的贡献率约为1/4。2014年12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4%,比9月末占比高0.3个百分点;2014年全年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43.5%,比1至9月增量占比高0.1个百分点。但“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在2014年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差异化信贷政策,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缓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更好地向小微企业、“三农”提供规范服务。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缺失、抗风险能力弱是导致传统信贷模式难以适用的根本原因。
目前学术界对于信贷需求的研究大多是以农户为研究对象,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的数量已经占我国企业的绝大多数。研究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可以增加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了解,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因此,本文基于江苏省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和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来衡量小微企业对正规信贷的需求,并估计影响小微企业对正规信贷需求的因素,从而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信贷需求的甄别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大部分农户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获得收入,家庭现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一般没有生产性信贷投资需要;同时,由于自身积累能力较弱,普通农户家庭在生活方面对借贷资金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2007)。
关于信贷需求的形成,刘西川等(2009)认为,一旦生产或(和)消费受到自有资金的限制,农户就有借贷的需要。如果利息高于资本边际收益,农户只存在对资金的需要而没有需求。如果资本边际收益高于应支付的利息,农户会产生理想信贷需求。
目前,学术界主要根据借款来源和借款用途对农户的信贷需求进行了分类。按照借款来源的不同,现阶段常用的是将放款者分为两类,即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批准成立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部门,他们的交易受到政府法律条例等正规制度的制约,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则是指除以上机构之外的所有从事金融和准金融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是朱经政府批准或未纳入监管体系的金融部门,也称“地下金融”或者“草根金融”。按照借款用途的不同,信贷需求分为生产性信贷需求和消费性(生活性)信贷需求。农户借贷资金的用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贷款来源的途径。一般而言, 农户的信贷需求可以分为生产性信贷需求和生活性信贷需求两类,前者是指农户因生产投资需要而产生的信贷需求,后者主要是指农户因为盖房、看病、婚丧嫁娶、子女教育等非生产性领域产生的信贷需求(韩星,2006)。
此外,有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对信贷需求的分类提出新观点。刘西川、黄祖辉和程恩江(2009)将信贷需求分为理想状况下的信贷需求、有效信贷需求以及潜在的和隐蔽的信贷需求。其中,理想的信贷需求是指在一个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为零或确定的理想世界中的信贷需求;已经实现的信贷需求,即向金融机构正式申请贷款的农户称为具有有效信贷需求的农户;即使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应支付的利息,若计入需要支付的额外交易成本,从而导致总贷款成本高于贷款所带来的边际收益时,农户仍不会申请贷款,这种需求被称为“潜在信贷需求”;尽管贷款边际收益率不低于利率,但出于对抵押和风险偏好等原因的考虑,农户仍不愿申请贷款,这种需求被称为“隐蔽信贷需求”。
通过对已有文献关于信贷需求甄别的比较与分析,信贷需求来源于农户对生产性和生活性资金的有意愿有能力的需求,而信贷需求的分类主要分为正规信贷需求、非正规信贷需求和生产性信贷需求、消费性(生活性)信贷需求。
(二)信贷需求的规模及用途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资金需求总量逐步扩大,需求范围进一步拓宽。但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农户合理的信贷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满足,农户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宋磊、李俊丽,2006)。
江成会、吴楚平(2006)认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出现了富裕农户、一般农户和贫困农户三个经济层次,农户的信贷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变化。经过调查发现,农户信贷需求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富裕农户信贷需求户数和需求量双增长,一般农户信贷需求户数和需求量在2003年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而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户数下降、需求量上升。
对于信贷需求的用途,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主要以生产为主,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非生产为主(Manfred Zeller, 1994;Kochar,A., 1997; Pham Bao Duong and Yoichi Izumida, 2002; F.N. Okurut, A. Schoombee, S. Van DerBerg.,2005)。这是分析信贷需求用途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在中国农村金融研究领域也非常普遍。研究者对农户信贷需求特征的认识主要来自对信贷合约中贷款用途的考察,不少研究者得出正规贷款主要被用于生产,非正规贷款主要被用于消费,并进而得出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以生产为主,对非正规信贷的需求以消费为主的结论。对此,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2007)持有不同观点。他们通过提出一个可以控制住信贷可得性的意愿调查和假想式问题的改进思路,得到大部分农户对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的需求均以消费性为主的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