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分析经济与管理

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中有17.3%的人口年龄在60 岁以上,高于国际上的老龄化评定标准,预示着我国迈入了深度的老龄化社会状态。倘若该状况无法得以妥善解决,就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造成社会稳定隐患,所以,应该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传统的中国观念里,养儿是为防老,独生子女无法应对繁重的养老压力。商业养老保险有很多种类、形式与专业服务,对企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有拾遗补缺的作用,不过还是没有解决社会的养老市场需求。不过,因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周期较短,政府给予商业养老保险的支持比较欠缺,导致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严重不足。本文选取中信保诚保险公司进行案例分析,综合整理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保影响因素,基于此制定了相应的业务发展建议,从而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不断发展。本文在分析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保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保影响因素为收入、健康、服务满意度、保障满意度、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最后,提出现阶段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不足。并且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做出分析,提出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一些改进建议与方案。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1
1.3研究意义 2
1.4课题研究现状 2
2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概述 4
2.1 商业养老保险的分类 4
2.1.1传统型养老险 4
2.1.2 分红型养老保险 4
2.1.3 万能型寿险 5
2.1.4投资连结保险 5
2.2商业养老保险的国内外研究背景简介 6
2.2.1国外研究背景简介 6
2.2.2国内研究背景简介 6
3商业养老保险新情况调研 8
3.1商业养老保险的现状 8
3.2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的因素分析 8
3.3商业养老保险现今存在的问题 9
3.3.1宣传力度不够 9
3.3.2商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 9
3.3.3保险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9
3.3.4产品结构有待优化, 创新度不够 9
3.3.5竞争对手日益增多 10
3.4改善商业养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保险的对策 10
4.商业养老保险受到的影响 11
4.1商业养老保险受企业年金的影响 11
4.2商业养老保险受税收制度的影响 12
4.3商业养老保险受到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 12
4.4商业养老保险受政策监管及经济形势的影响 13
5.商业养老保险的创新发展 14
5.1商业养老保险的创新投资方式 14
5.2商业养老保险的创新投资计划 15
5.3商业养老保险的创新监督管理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虽然有效遏制了中国人口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埋下了中国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将会迅速老化的隐患。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结果, 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13.26%,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增加2.93%, 而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8.87%, 相比2000年增加了1.91%。按照国际标准, 这两个数据均显示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一直是一个重点问题,而且由于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 养老保险的运行状况受到了国内学者格外的关注。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速, 中国的养老保险金承受的财务压力也越来越大, 对养老金缺口的担忧更是与日俱增。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老保险为老年退休群体提供了最稳定的物质上的帮助和最基本的生活上的保障, 其运行情况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的发展。而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帮助减轻国家养老负担,对养老问题的帮助和影响关乎甚大。
1.2研究目的
在现今社会,商业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中国的社会养老压力和财政压力也随之稍稍减轻,化解了部分隐形债务,对社会的繁荣稳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本课题以城镇老年人口增长为研究背景,具体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因此受到的影响,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更加稳妥贴切的商业盈利方案,提高商业养老保险盈利能力,在保证老人养老的安定和谐的同时,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养老事业尽一份努力。
1.3研究意义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在完善多层级养老保障体系,适应就业形势变革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状态,维持社会和谐、推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以及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社会在朝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也会舒缓在职人员的生活就业压力。二、对于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养老金属于长期资金,保险公司属于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者,尤其适用于把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积累的稳定、大量的长期资金,借助于保险机构的债权、股权计划,将其投入需要大量资金、建设工期长的国家性的大型民生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方面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保证资本市场充足的资金供应,保证资本市场的长足健康发展。三、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以银行业占据绝对主导,总资产比重为85%,结构不协调。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提高保险业资产储备,进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结构。所以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最近几年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境况,在商业养老保险的深入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4课题研究现状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保险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从世纪德国实施社会保险制定以来,欧洲各个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了针对各个项目的社会保险制度。西欧与北欧的不少国家还建成了福利型国家。《贝弗里奇报告》中开创了包含三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理论,这一报告强调,社会保障计划总共包含三种保障法,也就是三种内容共同组成“社会保险适应市场基本需求,国民援助适应特殊需要,自主保险以适应在基本需要以外的额外需要”。关于实践,在世纪,英国畅行一时的友谊社不仅包含了《济贫法》的基本生活需要,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基于有关成员高层次的生活需求保障。
直至世纪年代的中后期,西方国家经济状况低迷,国家财政无法承担不断增长的公共养老基金支出,各个国家由此开展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改革。在最初改革时,制定并施行一系列的“开源节流”措施,包括减少养老金指数化调节系数、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提升缴费率等。自年代以来,在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连续性、加快经济增长、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平衡的指导下,西方国家遵循瑞士等国家实施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引导,着手研究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的方法渠道。有的国际组织相继表达了对推进多支柱(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改革的认可:国际劳工组织实施了四层次的体系改革,经合组织与世界银行制定并推行了三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创了三级养老保险机制。而三层次的基本方向则是依据世界银行在年发布的《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报告内容。第一层次由政府进行集中化管理、利用一般税收融资,以及个人、企业缴费融资的强制性执行非基金制养老保险模式,通常涉及全民,满足其基本的退休收入保障,避免出现老年贫困的情况。第二层次是容纳个人账户、私营化分化运营、施行基金积累制的强制性养老保险制度。第三层次是一系列自愿养老储蓄方案,包括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的一系列养老保险产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