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发展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和金融两大行业的结合,已经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尤其是金融业之首的银行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先基于波特竞争理论,应用理论中的“五力模型”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再分析商业银行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可能存在的发展机遇,之后用事件分析法模型定量研究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带来的影响,得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确实对商业银行成了显著影响的结论,最后在此基础上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对策,认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应该保持互利共赢的关系,彼此学习,共建一个更加发达的金融市场。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5
Key words 5
一、引言 5
二、文献综述 6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6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 6
(三)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应对策略研究 6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影响的理论研究 7
(一)波特五力模型 7
(二)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面临的挑战 8
1.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力 8
2.新加入者的威胁 8
3.替代商品 9
4.客户议价能力 10
5.供货商议价能力 10
(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面临的机遇 10
1.利用大数据开拓客户市场 10
2.发展新型业务经营模式 10
3.共享信用评级平台 11
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11
(一)确定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11
(二)事件日的确定 11
(三)窗口区的确定 11
(四)参数估计 12
(五)各指标的计算 14
(六)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14
1.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14
2.描述性统计分析 15
五、发展策略设计 15
(一)改变银行经营模式 16
(二)转变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三)加强互联网技术支持 16
(四)建立风险控制系统 17
(五)培养复合型人才 17
六、结论与展望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发展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过去十年,基于国外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的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迅速在国内兴起。2013年,互联网金融更是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这一年也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蚂蚁微贷的发展,到马明哲,马云,马化腾试水互联网金融,再到几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开始运营在线综合商城,种种现象都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渐发展,逐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它试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互联网+”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自此“互联网+”更是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理念,成为企业、行业竞争的新引擎。各类互联网平台在金融领域飞速发展,以余额宝为例,仅2016上半年它已盈利93.45亿元,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产品。互联网这一新型运营模式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改革创新,但它们极大的威胁了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金融业的垄断地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16年我国总体GDP为74.4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5.38万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增长7.8%。可以看出,人们持有的闲置资金越来越多,因此,人们的关注点从原来的资产保值变成现在的资产增值,他们会选择能使自己资产增值最快的平台来储蓄或借贷资金。
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业务营运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造成的冲击。先通过波特竞争理论分析研究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了解其竞争实力,然后进行实证研究,以余额宝事件为例,运用事件分析法建立模型,研究余额宝事件发生时,样本银行股票收益率有无明显变化,进而得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否对商业银行的市场表现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日后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策略,发现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互利共赢的融合之道。
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Allen(2002) 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不应该仅仅解释为它是金融与互联网的叠加,而是应该更深层次地去解读,它其实是一个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平台,能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合理的改进,给金融活动赋予了网络思想。目前,国内最认可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是由谢平和邹传伟(2012)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去中介化”的新型的融资方式,无交易中介和市场,以无实体的方式活跃于互联网上。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这个概念有不一样的说法,周宇(2013)从广义的角度出发来定义互联网金融,认为它是由两大主体:电子商务和传统金融机构共同演变创新而来的一种新兴业务。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罗明雄(2014)按照其支付方式进行分类有:众筹、P2P网络信贷、大数据、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门户、信息化金融机构,而王曙光等(2014)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其模式特点,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及业务形式的差异将其分成融资平台型、支付平台型、服务平台型、理财平台型等四大类。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金融将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与发展,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短期影响观、颠覆观。邱冠华等(2013)从机构和功能金融观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在业务、资产成本等方面依然占有优势地位。传统商业银行有货币创造功能,且在支付结算体系中有重要角色,这是互联网金融暂时无法到达的深度,也是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最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互联网金融虽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商业银行并不会被其所颠覆。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5
Key words 5
一、引言 5
二、文献综述 6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6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 6
(三)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应对策略研究 6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影响的理论研究 7
(一)波特五力模型 7
(二)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面临的挑战 8
1.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力 8
2.新加入者的威胁 8
3.替代商品 9
4.客户议价能力 10
5.供货商议价能力 10
(三)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面临的机遇 10
1.利用大数据开拓客户市场 10
2.发展新型业务经营模式 10
3.共享信用评级平台 11
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11
(一)确定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11
(二)事件日的确定 11
(三)窗口区的确定 11
(四)参数估计 12
(五)各指标的计算 14
(六)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14
1.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14
2.描述性统计分析 15
五、发展策略设计 15
(一)改变银行经营模式 16
(二)转变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三)加强互联网技术支持 16
(四)建立风险控制系统 17
(五)培养复合型人才 17
六、结论与展望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发展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过去十年,基于国外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的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迅速在国内兴起。2013年,互联网金融更是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这一年也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蚂蚁微贷的发展,到马明哲,马云,马化腾试水互联网金融,再到几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开始运营在线综合商城,种种现象都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渐发展,逐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它试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互联网+”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自此“互联网+”更是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理念,成为企业、行业竞争的新引擎。各类互联网平台在金融领域飞速发展,以余额宝为例,仅2016上半年它已盈利93.45亿元,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产品。互联网这一新型运营模式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改革创新,但它们极大的威胁了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金融业的垄断地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016年我国总体GDP为74.41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5.38万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增长7.8%。可以看出,人们持有的闲置资金越来越多,因此,人们的关注点从原来的资产保值变成现在的资产增值,他们会选择能使自己资产增值最快的平台来储蓄或借贷资金。
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业务营运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造成的冲击。先通过波特竞争理论分析研究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了解其竞争实力,然后进行实证研究,以余额宝事件为例,运用事件分析法建立模型,研究余额宝事件发生时,样本银行股票收益率有无明显变化,进而得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否对商业银行的市场表现有显著影响。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日后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策略,发现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互利共赢的融合之道。
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Allen(2002) 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不应该仅仅解释为它是金融与互联网的叠加,而是应该更深层次地去解读,它其实是一个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平台,能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合理的改进,给金融活动赋予了网络思想。目前,国内最认可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是由谢平和邹传伟(2012)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去中介化”的新型的融资方式,无交易中介和市场,以无实体的方式活跃于互联网上。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这个概念有不一样的说法,周宇(2013)从广义的角度出发来定义互联网金融,认为它是由两大主体:电子商务和传统金融机构共同演变创新而来的一种新兴业务。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罗明雄(2014)按照其支付方式进行分类有:众筹、P2P网络信贷、大数据、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门户、信息化金融机构,而王曙光等(2014)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其模式特点,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及业务形式的差异将其分成融资平台型、支付平台型、服务平台型、理财平台型等四大类。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金融将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与发展,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短期影响观、颠覆观。邱冠华等(2013)从机构和功能金融观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在业务、资产成本等方面依然占有优势地位。传统商业银行有货币创造功能,且在支付结算体系中有重要角色,这是互联网金融暂时无法到达的深度,也是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最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互联网金融虽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商业银行并不会被其所颠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