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对大豆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和主产国之一,曾经占到世界大豆总产量的80%以上。随着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大豆产业的辉煌却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以美国巴西等优质舶来大豆的大量进口和国产大豆的产销双降。近年来,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民生条件大幅改善,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大豆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以及富含异黄酮、膳食纤维等成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也为国产高蛋白大豆的产销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对江苏省南京市部分市民的随机调查研究发现,年龄、安全性以及受教育水平对市民对于豆制品的购买意愿具有相当的影响,而由于豆制品本身的价格较低,收入水平对豆制品的购买意愿影响较为有限。同时,由于大豆深加工的研发相对缓慢,多数市民并不清楚新兴的大豆产品。因为,在大豆深加工的推广方面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2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3
(一)目前国内大豆消费的背景3
(二)国内对大豆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3
(三)国外对大豆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3
二、模型构建4
(一)计量方法的选择4
(二)分析的理论框架4
(三)变量的选择4
(四)对实际问题建模分析5
(五)回归结果5
三、数据来源、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分析6
(一)数据来源6
1.调查对象的特征6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7
3.数据结构7
4.调查研究心得8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分析7
1.消费者年龄7
2.消费者性别7
3.消费者学历7
4.消费者大豆制品支出水平8
5.消费者认知程度8
6.大豆制品安全性8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9
(一)全文结论与讨论9
(二)政策建议9
1.政府对于大豆深加工产业的扶持9
2.政府对从事新型大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食品研发销售的公司采取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9
3.加大力度支持大豆蛋白方向的研究9
4.基础教育层面增强国民对基本农业知识的了解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A 问卷11
目录
表1.南京城市居民购买大豆制品行为的Logit模型估计5
表2.调研数据概况7
表3.各年龄段对大豆制品的购买情况8
表4.消费者学历对消费者对大豆制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布8南京城市居民对大豆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从豆农积极性来看:豆农所关注的,是自己通过种植大豆能获得的收益。刘爱民,封志明,阎立珍,于格的研究显示:1993、1994年全国大豆产量大幅度增加,分别达到1531万吨和1600万吨,比1992年增长50%左右。因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从而造成了豆农积极性受挫(刘爱民等 2003)。而李明等人通过对黑龙江省集贤县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的成本收益情况的调查发现,农户种植环节亏损严重,极大地打击了农户种植积极性(李明等2011)。沈子曦和王磊通过SAS模型研究得出,豆农只有在种豆收益大于成本时选择种植大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刺激了价格的上涨,进而推动了生产发展(沈子曦等2014)。同样的,魏杰等人在对山西省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分析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大豆生产总成本偏高,而农民的收益偏低,因此种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魏杰等 2015)。仪秀琴等的研究也同样发现,虽然近年来大豆的价格不断上升,但是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大豆种植的比较效益和绝对效益都十分低下,导致农民的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并不高。
从政策因素来看:目前我国对于大豆产业的政策中,最主要的是两种补贴,其一是良种补贴,根据调查研究,2002年中央财政投资1亿元用于良种大豆推广,补贴标准为每公顷150200元。反观美国,2002年农产法案确定的大豆的直接补贴率是0.44美元/蒲式耳(27.216KG)对比中国良种大豆每公顷150200人民币的补贴,美国的补贴来的更直接有效(王茂丽等 2009)。蓝昊和宣亚楠(2008)通过对南美国家大豆产业快速崛起的研究发现,相比中国,南美国家每年出台大量的政策并投入资金修筑铁路、港口,积极发展豆农组织,使得大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蓝昊等 2008)。郭天宝和王金月用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大豆保护政策认为,美国大豆产业的兴旺发达和美国政府对本国大豆产业的保护政策是分不开的,中国政府应该大力推行扶持大豆产业的政策(郭天宝等 2013)。其二是近期出台的大豆直补政策,通过大豆直补政策,豆农的亩均收益仅仅从300元左右提高到了350元左右,如此收入,对豆农来说显得微不足道,显然无法充分调动豆农积极性,其每亩提高50元左右的收益本已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有的地区在执行此政策的过程中大打折扣,部分豆农甚至仍按原收购价出售大豆(张立 2014)。孟丽通过对我国大豆产业的调控政策回顾得出:从长期来看,我国大豆仍然需要增长,我国的大豆支持政策仍需要不断完善(孟丽 2014)。
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需求对于国内大豆的供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张照新通过对大豆需求的分析,认为中国大豆生产和需求在未来510年内仍然将持续增长(张照新 2006)。于潇萌和刘爱民认为,未来几年内,我国大豆的供需缺口依然存在,继续依赖国际市场的状态将会持续(于潇萌等 2008)。谭林和武拉平认为,大豆需求分为四个部分,即:食用、压榨、种子、损耗。他们认为,中国大豆需求的刚需特征明显,这将成为未来供需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谭林等 2009)。马述忠和王军认为,从2002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势头,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国内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因此,我国在2010年的粮食进口两更是达到了5600万吨的历史高位(马述忠等 2012)。司伟和陶畅同样认为,由于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率都与大豆消费正相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大豆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但增长幅度将逐步减缓(司伟等 2014)。朱满德等基于中国大豆生产、消费、贸易的分析预测,从国内资源禀赋、竞争作物收益、农业政策倾向、比较优势等视角的研究认为,由于中国农业资源约束增强、与粮油作物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使得国产大豆供给总量有限,面对持续增长的大豆需求,国外大豆进口仍然将维持高位水平(朱满德等 2014)。肖琴也认为,国内大豆需求是刚性的,需求的刚性增长与国内供给有限之间产生矛盾导致转基因大豆进口不断增加而中国大豆产业则受到冲击(肖琴等 2015)。
可见,针对中国的大豆需求,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大豆需求仍然会快速持续的上涨,上涨的这部分需求,更多的是由豆油的需求拉动的,在大豆深加工方面,我国距离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距离。在大力发展大豆深加工的同时,如何打开国内大豆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也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城市居民消费者的调查研究,希望找到影响城市居民大豆制品消费的因素,并对症下药,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打开大豆制品的市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2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3
(一)目前国内大豆消费的背景3
(二)国内对大豆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3
(三)国外对大豆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3
二、模型构建4
(一)计量方法的选择4
(二)分析的理论框架4
(三)变量的选择4
(四)对实际问题建模分析5
(五)回归结果5
三、数据来源、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分析6
(一)数据来源6
1.调查对象的特征6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7
3.数据结构7
4.调查研究心得8
(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分析7
1.消费者年龄7
2.消费者性别7
3.消费者学历7
4.消费者大豆制品支出水平8
5.消费者认知程度8
6.大豆制品安全性8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9
(一)全文结论与讨论9
(二)政策建议9
1.政府对于大豆深加工产业的扶持9
2.政府对从事新型大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食品研发销售的公司采取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9
3.加大力度支持大豆蛋白方向的研究9
4.基础教育层面增强国民对基本农业知识的了解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附录A 问卷11
目录
表1.南京城市居民购买大豆制品行为的Logit模型估计5
表2.调研数据概况7
表3.各年龄段对大豆制品的购买情况8
表4.消费者学历对消费者对大豆制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分布8南京城市居民对大豆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从豆农积极性来看:豆农所关注的,是自己通过种植大豆能获得的收益。刘爱民,封志明,阎立珍,于格的研究显示:1993、1994年全国大豆产量大幅度增加,分别达到1531万吨和1600万吨,比1992年增长50%左右。因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从而造成了豆农积极性受挫(刘爱民等 2003)。而李明等人通过对黑龙江省集贤县大豆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的成本收益情况的调查发现,农户种植环节亏损严重,极大地打击了农户种植积极性(李明等2011)。沈子曦和王磊通过SAS模型研究得出,豆农只有在种豆收益大于成本时选择种植大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刺激了价格的上涨,进而推动了生产发展(沈子曦等2014)。同样的,魏杰等人在对山西省大豆生产成本收益分析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大豆生产总成本偏高,而农民的收益偏低,因此种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魏杰等 2015)。仪秀琴等的研究也同样发现,虽然近年来大豆的价格不断上升,但是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大豆种植的比较效益和绝对效益都十分低下,导致农民的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并不高。
从政策因素来看:目前我国对于大豆产业的政策中,最主要的是两种补贴,其一是良种补贴,根据调查研究,2002年中央财政投资1亿元用于良种大豆推广,补贴标准为每公顷150200元。反观美国,2002年农产法案确定的大豆的直接补贴率是0.44美元/蒲式耳(27.216KG)对比中国良种大豆每公顷150200人民币的补贴,美国的补贴来的更直接有效(王茂丽等 2009)。蓝昊和宣亚楠(2008)通过对南美国家大豆产业快速崛起的研究发现,相比中国,南美国家每年出台大量的政策并投入资金修筑铁路、港口,积极发展豆农组织,使得大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蓝昊等 2008)。郭天宝和王金月用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大豆保护政策认为,美国大豆产业的兴旺发达和美国政府对本国大豆产业的保护政策是分不开的,中国政府应该大力推行扶持大豆产业的政策(郭天宝等 2013)。其二是近期出台的大豆直补政策,通过大豆直补政策,豆农的亩均收益仅仅从300元左右提高到了350元左右,如此收入,对豆农来说显得微不足道,显然无法充分调动豆农积极性,其每亩提高50元左右的收益本已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有的地区在执行此政策的过程中大打折扣,部分豆农甚至仍按原收购价出售大豆(张立 2014)。孟丽通过对我国大豆产业的调控政策回顾得出:从长期来看,我国大豆仍然需要增长,我国的大豆支持政策仍需要不断完善(孟丽 2014)。
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需求对于国内大豆的供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张照新通过对大豆需求的分析,认为中国大豆生产和需求在未来510年内仍然将持续增长(张照新 2006)。于潇萌和刘爱民认为,未来几年内,我国大豆的供需缺口依然存在,继续依赖国际市场的状态将会持续(于潇萌等 2008)。谭林和武拉平认为,大豆需求分为四个部分,即:食用、压榨、种子、损耗。他们认为,中国大豆需求的刚需特征明显,这将成为未来供需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谭林等 2009)。马述忠和王军认为,从2002年来,我国粮食进口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势头,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国内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因此,我国在2010年的粮食进口两更是达到了5600万吨的历史高位(马述忠等 2012)。司伟和陶畅同样认为,由于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率都与大豆消费正相关,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大豆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长,但增长幅度将逐步减缓(司伟等 2014)。朱满德等基于中国大豆生产、消费、贸易的分析预测,从国内资源禀赋、竞争作物收益、农业政策倾向、比较优势等视角的研究认为,由于中国农业资源约束增强、与粮油作物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使得国产大豆供给总量有限,面对持续增长的大豆需求,国外大豆进口仍然将维持高位水平(朱满德等 2014)。肖琴也认为,国内大豆需求是刚性的,需求的刚性增长与国内供给有限之间产生矛盾导致转基因大豆进口不断增加而中国大豆产业则受到冲击(肖琴等 2015)。
可见,针对中国的大豆需求,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大豆需求仍然会快速持续的上涨,上涨的这部分需求,更多的是由豆油的需求拉动的,在大豆深加工方面,我国距离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距离。在大力发展大豆深加工的同时,如何打开国内大豆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也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城市居民消费者的调查研究,希望找到影响城市居民大豆制品消费的因素,并对症下药,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打开大豆制品的市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