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实证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农产品贸易联系不断加强,贸易额逐年稳步攀升。本文基于2002-2013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澳农产品贸易现状、贸易相似度、贸易互补性以及贸易潜力。研究得出: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以中国进口农产品为主,贸易规模大、增长快。中澳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因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部分农产品的互补性随着贸易的不断深入不断增强。2002年至2004年中澳两国出口的农产品具有很大的相似度,在世界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而从2005年开始,两国出口的农产品重合度减少,在第三方市场上的农产品的竞争程度下降。在此基础上,将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置于贸易引力模型框架之下进行,最终得出中澳两国间农产品贸易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因此,中国亟需积极主动的推动中澳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中澳农产品贸易互利性增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相关文献综述 2
1.引力模型的理论说明及国内研究综述 2
2.中澳农产品研究综述 2
二、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现状 3
(一)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以中国进口为主,且规模不断扩大 3
(二)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4
(三)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相似性 6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7
(一)引力模型的构建 7
(二)引力模型的变量描述 7
四、样本及数据说明 8
(一)样本范围 8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8
五、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分析 8
(一)选择模型计量方法及回归方程 8
(二)结论分析 10
六、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的估算 10
七、结论及建议 11
(一)主要研究结论 11
(二)对策建议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中澳农产品贸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潜力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澳双方作为各自重要的贸易伙伴,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发展态势。而且两国都是世界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澳大利亚作为中国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2002年以来,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进口的年进口额连续12年高于10亿美元,2014年更是达到8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逆差主要来源于与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贸易,中澳的农业贸易长期存在逆差,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到2013年,农产品的贸易逆差额从13.25亿美元上升到78.36亿美元,增长了4.91倍,年均增长率为17.54%。近年来,由于国际农产品加剧竞争的态势增强,且由于中国是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巨大市场,澳大利亚不断提升和巩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2005年4月,出于加快推进双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目的,中澳双方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是继中国与韩国自贸协定后,又一个亚太重要经济体与中国的关于自由贸易的协定谈判。农业是中澳贸易关系中的重要内容,由此看来,签署中澳自贸协定将会给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带来极大的利好,是实实在在惠及两国人民的福利,因此,对于同处于亚太地区,共同致力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中澳两国而言,对于两国农产品贸易潜力问题的研究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本文基于20022013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澳农产品贸易现状、贸易相似度、贸易互补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农产品的贸易潜力,进而展望未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针对双方贸易发展的更加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将大大提高我国在双方贸易尤其是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为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出口提供保障。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引力模型的理论说明及国内研究综述
引力模型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贸易引力模型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Tingerben和Poyhonen提出,该模型认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而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随后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引力模型进行了拓展,同时也有许多学者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验证,这使得引力模型日臻完善(Anderson,1979;Helpman和Krugman,1985;Bergstrand,1989;Deardorff,1995)。引力模型的合理性可以在三个理论中得到证明,一是基于垄断竞争的新贸易理论,二是比较优势理论,三是基于完全竞争的要素禀赋理论(Anderson和van Wincoop,2003)。
当前国内很多研究者对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流量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时均采用这一方法。帅传敏(2009)利用中美两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属于潜力成长型。李亚波(2013)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智利双边货物贸易的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两国间有较大的贸易潜力。张英(2012)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认为,中俄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开拓型,因此双边的贸易潜力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中澳农产品研究综述
目前,对于中澳农产品的研究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澳农产品贸易现状、特征及前景的分析。刘李峰等(2006)在介绍澳大利亚农业概况及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指数分析了中澳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并展望了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前景。蔡海龙(2012)分析了中澳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进口农产品在澳大利亚的生产现状及潜力,展望了中澳农产贸易发展。二是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因素的分析。谢国娥等(2010)利用19922008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全面分析了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因素。孙致陆等(2014)利用19922011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澳农产品产业内的贸易水平、结构和影响因素。李艾婧(2015)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19972013年的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采用CMS模型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原因和趋势。三是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分析。将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竞争压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来完成。尹华(2007)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中的竞争与互补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探明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发展潜力。
综上可知,国内学者已经将贸易引力模型应用于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流量及潜力进行了多次的实证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中澳农产品贸易潜力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试图较全面地分析中澳农产品贸易潜力问题,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测算和研究。
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现状
中澳双方作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尤其是农产品的贸易额持续攀升。例如,2012年和2013年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总出口的比重分别比2002年和2003年提高了0.43个百分点和0.38个百分点。而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的农产品占中国农产品总进口的比重从2009年开始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09年的比重为4.03%,2013年的比重为6.04%。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中对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出口额的占比增长比较缓慢,而其进口比重2002年到2009年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2009年到2013年呈上升趋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