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消费金融风险现状及防控研究(附件)
摘 要不同于以往中国传统消费金融所能普及到的系统征信和统一监管服务,电商平台消费金融发展受限于较短的发展时间、不完善的信息操作技术和严重匮乏的法治基础建设,因而面临大量风险。但风险防控是制约电商平台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以京东平台作为典型案例,研究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并对其风险防控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首先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传统消费金融风险和京东消费金融风险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再通过对两种不同模式下消费金融风险的比较分析,探究二者关系及存在原因。其次,对京东消费金融风险现状进行理论分析,界定京东消费金融风险存在类别,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最后,本文从风险防范和控制两方面介绍京东消费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并从法律、网络安全、电商企业管理和消费者四个层面提出了防控风险的改善性建议。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消费金融风险的实证分析 4
(一)传统消费金融风险的计量分析 4
(二)京东消费金融风险的计量分析 7
(三)京东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风险的比较分析 8
三、京东消费金融风险现状的理论分析 9
(一)京东消费金融的传统风险现状分析 9
(二)京东消费金融的新型风险现状分析 11
四、京东消费金融风险防控分析 11
(一)京东消费金融风险防范分析 11
(二)京东消费金融风险控制分析 13
五、京东消费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13
(一)法律层面 13
(二)网络安全层面 14
(三)电商企业管理层面 15
(四)消费者层面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一、前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投资、消费、出口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投资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不像初期那么显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刺激消费日渐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网+”的提出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逐渐成为国家消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传统消费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无法为电商平台消费金融提供合适的监管服务,再加上电商平台本身存在着缺陷与不足,给其发展消费金融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的研究力度,以便为电商平台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消费金融是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在中国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个人消费贷款。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它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事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广泛活跃在海外发达市场及国内新兴市场。通过解读国家政策我们可以得到:从推动经济增长角度看,消费金融为中国创造了高额GDP;从扩大内需角度看,消费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发展,舒缓了金融危机带给国家和社会的压力。如果深入地分析和考虑中国居民消费金融市场的状况,再加上“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复杂性影响,解读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的理论意义同样利于其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2)实践意义
对于电商企业而言,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无限性能更快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注意,有利于平台自身发展,但同时又存在风险挑战。以京东为例,几年前,京东推出一款名为“京东白条”的消费金融产品,上线短短半年时间,促进了京东商城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提升,并带来额外的利润。但在实际操作中,京东白条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会造成信用风险,这使得京东商城成为主要风险承担者;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商平台消费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空白期,国家金融部门无法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政策保障电商平台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现状以增强防控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娱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1.国内研究现状
(1)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与防范的理论研究
严鹤(2016)在其研究中表明,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应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民事责任体系,引导消费者在健康有效的互联网环境中依法消费。
李小龙(2017)对比分析了四种不同形式的电商平台消费金融运营及风险,徐上博(2017)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风险应从消费者、消费金融机构和政府层面考虑。
李翠,李茜(2017)在研究中表明,应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应从金融交易、金融服务、金融监管三类主体着手考虑。
(2)利用实例或模型进行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研究
田颖(2016)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模糊层次分析法)手段,对京东平台消费金融风险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对消费金融发展有利有弊,其利在于提升风险监管能力,其弊在于促进风险交叉传染。
依绍华(2017)以阿里和京东为例,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阿里和京东作为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电商平台,对中国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推动力;二者都在地位、数据支撑信贷授信、提供征信支撑、采用信息化技术降低风险等方面存在优势,同时又面临网络消费安全风险。
马中原(2017)以AB电商平台为例,定性分析AB电商平台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体系并提出对策建议。
杨野(2017)在研究中首先对比分析了电商平台消费金融的优与传统消费金融的劣,然后以阿里和京东为例,对比分析并总结出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面临的风险问题,认为应在社会信用和法律监管环境中,加快成立行业协会,提升平台竞争力。
杨丽(2017)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京东金融为例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产品进行分析,认为采用金融产品捆绑销售并合理定价的方式,可对企业收益提高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张燕逸(2017)利用Logistic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提出: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需求巨大,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造成的信用危机远比其他客户群体急迫。国家应制定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大数据征信系统,利用电商平台所记录的大学生消费信息建立数据库模型并进行检验,从而构成大学生信用风险防控双保险。
2.国外研究现状
Yan Yuan,Toshiyuki Sue Yoshi(2017)关于短期消费金融产品对余额结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且以信用卡数据为基础。他认为,在使用不同短期消费金融产品时,消费者选择与信用问题是影响信用卡余额结转的重要因素。
Shutterstock(2017)对中国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大国的消费金融产品的对比进行了实证研究,他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智能手机持有者,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再加上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电商平台下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成为必然。
YizhenJia(2017) 在他的报道中指出,在中国,消费者信用数据主要受限于微信,这给以京东为主的非阿里电商平台造成了一定阻碍。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消费金融风险的实证分析 4
(一)传统消费金融风险的计量分析 4
(二)京东消费金融风险的计量分析 7
(三)京东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风险的比较分析 8
三、京东消费金融风险现状的理论分析 9
(一)京东消费金融的传统风险现状分析 9
(二)京东消费金融的新型风险现状分析 11
四、京东消费金融风险防控分析 11
(一)京东消费金融风险防范分析 11
(二)京东消费金融风险控制分析 13
五、京东消费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13
(一)法律层面 13
(二)网络安全层面 14
(三)电商企业管理层面 15
(四)消费者层面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一、前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将投资、消费、出口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投资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不像初期那么显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刺激消费日渐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网+”的提出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逐渐成为国家消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传统消费金融风险监管体系无法为电商平台消费金融提供合适的监管服务,再加上电商平台本身存在着缺陷与不足,给其发展消费金融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的研究力度,以便为电商平台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消费金融是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在中国其主要业务范围为个人消费贷款。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它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事业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广泛活跃在海外发达市场及国内新兴市场。通过解读国家政策我们可以得到:从推动经济增长角度看,消费金融为中国创造了高额GDP;从扩大内需角度看,消费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发展,舒缓了金融危机带给国家和社会的压力。如果深入地分析和考虑中国居民消费金融市场的状况,再加上“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复杂性影响,解读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的理论意义同样利于其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2)实践意义
对于电商企业而言,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无限性能更快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注意,有利于平台自身发展,但同时又存在风险挑战。以京东为例,几年前,京东推出一款名为“京东白条”的消费金融产品,上线短短半年时间,促进了京东商城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提升,并带来额外的利润。但在实际操作中,京东白条产品销售服务过程会造成信用风险,这使得京东商城成为主要风险承担者;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国电商平台消费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空白期,国家金融部门无法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政策保障电商平台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现状以增强防控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娱乐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1.国内研究现状
(1)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与防范的理论研究
严鹤(2016)在其研究中表明,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应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民事责任体系,引导消费者在健康有效的互联网环境中依法消费。
李小龙(2017)对比分析了四种不同形式的电商平台消费金融运营及风险,徐上博(2017)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出现的原因,提出防范风险应从消费者、消费金融机构和政府层面考虑。
李翠,李茜(2017)在研究中表明,应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应从金融交易、金融服务、金融监管三类主体着手考虑。
(2)利用实例或模型进行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风险研究
田颖(2016)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模糊层次分析法)手段,对京东平台消费金融风险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对消费金融发展有利有弊,其利在于提升风险监管能力,其弊在于促进风险交叉传染。
依绍华(2017)以阿里和京东为例,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阿里和京东作为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电商平台,对中国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推动力;二者都在地位、数据支撑信贷授信、提供征信支撑、采用信息化技术降低风险等方面存在优势,同时又面临网络消费安全风险。
马中原(2017)以AB电商平台为例,定性分析AB电商平台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体系并提出对策建议。
杨野(2017)在研究中首先对比分析了电商平台消费金融的优与传统消费金融的劣,然后以阿里和京东为例,对比分析并总结出电商平台消费金融面临的风险问题,认为应在社会信用和法律监管环境中,加快成立行业协会,提升平台竞争力。
杨丽(2017)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京东金融为例对电商平台消费金融产品进行分析,认为采用金融产品捆绑销售并合理定价的方式,可对企业收益提高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张燕逸(2017)利用Logistic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提出: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需求巨大,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造成的信用危机远比其他客户群体急迫。国家应制定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大数据征信系统,利用电商平台所记录的大学生消费信息建立数据库模型并进行检验,从而构成大学生信用风险防控双保险。
2.国外研究现状
Yan Yuan,Toshiyuki Sue Yoshi(2017)关于短期消费金融产品对余额结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且以信用卡数据为基础。他认为,在使用不同短期消费金融产品时,消费者选择与信用问题是影响信用卡余额结转的重要因素。
Shutterstock(2017)对中国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大国的消费金融产品的对比进行了实证研究,他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智能手机持有者,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再加上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电商平台下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成为必然。
YizhenJia(2017) 在他的报道中指出,在中国,消费者信用数据主要受限于微信,这给以京东为主的非阿里电商平台造成了一定阻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