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借贷市场中存在年龄歧以人人贷的经验数据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新型金融模式,是对已有金融体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在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中,贷款发放过程中的歧视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以“人人贷”平台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P2P借贷市场中是否存在年龄歧视问题。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利用微观数据分析产生年龄歧视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年龄段的借款成功率存在明显的差别,P2P借贷市场中确实存在年龄歧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带来的收入水平差异、借款总额的差异会对借款成功率产生影响。具体而言,各个年龄段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越高、贷款总金额越大,借款成功率越高。此外,借款人的工作年限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工作年限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对借款成功率有显著的负影响。本文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从借款人、投资者和P2P借贷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身份歧视2
(二)教育背景3
(三)地域歧视3
(四)总结3
三、实证结果分析4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分析4
1.数据来源4
2.样本特征分析4
(1)借款成功率4
(2)收入水平4
(3)工作年限4
(4)借款总金额5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5
(三)模型假设7
(四)年龄歧视的回归模型分析7
(五)年龄歧视原因的回归模型分析8
四、稳健性检验9
(一)计量方法9
(二)样本选择10
五、结论与启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A 变量相关系数矩阵12
P2P借贷市场中存在年龄歧视吗?
——基于“人人贷”的经验数据
引言
年龄歧视是基于年龄段的差异而引起的一种不公平对待,这是由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和传统思想而造成的,自古以来便存在。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年龄层次复杂,各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龄段人群的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引起的年龄歧视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比较普遍。在劳动力市场中,年龄歧视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如就业机会、职位晋升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并不是从个人能力的角度出发,而是硬性、单纯地以年龄为界线,使人们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使其正常利益受到损害。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领域中的年龄歧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直以来,由于年龄歧视问题难以量化,其引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损失尚未被大都数人完全了解。
具体到金融学领域而言,对于年龄歧视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都缺乏研究年龄歧视问题的金融数据。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在达成交易的同时,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基于微观个体层面的金融数据,尤其是积累了借款成功率和借款人违约率等方面的交易数据,这为我们研究歧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想了解在社会学中比较常见的年龄歧视在金融领域是否也存在。具体来说,本文利用中国“人人贷”平台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实证分析这家P2P平台上是否存在年龄歧视。进一步,如果存在年龄歧视问题,那么引起这种歧视的原因是什么。
二、文献综述
与传统的银行借贷不同的是,P2P网贷平台的一大特点是任何交易均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借款人和出借者之间不需要见面就可以完成一笔交易。这种非面对面形式的借贷方式很有可能会带来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获得借款人更多有效的信息,P2P网贷平台往往要求解借款人提供订单自身信息和借款人自身的各类信息。在劳动经济学范畴内,已有多名学者研究了借款人自身信息(比如种族、性别、外貌、教育背景、居住地等)引起的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的区别对待,也就是“歧视”问题。在P2P借贷市场中也存在类似的歧视问题,比如借款人的个人特征信息对贷款人的决策行为就起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已有多名学者对P2P借贷市场中的歧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身份歧视
身份歧视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社会经济越发达,在融资过程中的身份歧视应该越不明显。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众多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中,P2P网络借贷是有主导性且较成熟的,身份歧视较传统银行借贷有所缓解。
首先,政治身份歧视是现在金融领域中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不同企业的政治背景在金融市场上获得贷款机会存在差别。于蔚等(2012)研究发现,在相同还款能力的条件下,国有企业要比民营企业容易获得资金,企业所有者的个人政治身份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机会。在此基础上,胡旭阳(2006)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政治身份的民营企业家更容易获得贷款,这是因为较高的政治身份降低了民营企业进人金融业的壁垒。
其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性别歧视问题也逐渐备受关注。 Barasinska和Schafer (2010)对欧洲最大的P2P借贷平台Smava进行了性别歧视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歧视问题在互联网借贷中并不存在。 与 Barasinska和Schafer不同,Pope和Sydnor(2011)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且未婚女性借款人所支付的利率要比未婚男性平均少0.4%。同样的,Duarte等(2015)以Prosper为研究样本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此外,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种族歧视”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众多学者所重点关注的研究热点。Pope和Sydnor (2011)研究了美国最大的网贷平台Prosper的交易数据,研究发现虽然黑人能够提供更高的借款利率,但是在信用等级相同的条件下,白人比黑人更容易获得贷款,即黑人在P2P网络借贷中遭受到了种族歧视。由于黑人比白人的借款违约率更高,所以这种行为被认为是理性有效的种族歧视。Ravina(2012)研究发现,相对于黑人,白人更容易获得贷款,且不需要支付较高的利率。进一步,Pope和Sydnor认为借款人的照片显示为白人的比显示为黑人的借款成功率约高25%35%。
(二)教育背景歧视
在P2P借贷市场中,还存在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歧视现象——教育背景歧视。教育背景作为能够传递借款人个人素质和内在能力信息的重要指标,对于借款人能否申贷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廖理、吉霖、张伟强(2015)认为从借款者违约率方面来看,高学历借款者比低学历借款者违约概率更低;从投资决策角度来看,投资者更倾向于贷款给高学历借款者。孙武军、樊小营(2016)研究发现借款人工作经历越丰富或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借款成功率越高。P2P网贷平台不仅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社会教育,也要强调对平台投资者教育,在重视借款人工作经历与教育背景的重要性的同时,要多方面地量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身份歧视2
(二)教育背景3
(三)地域歧视3
(四)总结3
三、实证结果分析4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分析4
1.数据来源4
2.样本特征分析4
(1)借款成功率4
(2)收入水平4
(3)工作年限4
(4)借款总金额5
(二)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5
(三)模型假设7
(四)年龄歧视的回归模型分析7
(五)年龄歧视原因的回归模型分析8
四、稳健性检验9
(一)计量方法9
(二)样本选择10
五、结论与启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A 变量相关系数矩阵12
P2P借贷市场中存在年龄歧视吗?
——基于“人人贷”的经验数据
引言
年龄歧视是基于年龄段的差异而引起的一种不公平对待,这是由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制度和传统思想而造成的,自古以来便存在。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年龄层次复杂,各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龄段人群的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引起的年龄歧视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比较普遍。在劳动力市场中,年龄歧视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如就业机会、职位晋升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并不是从个人能力的角度出发,而是硬性、单纯地以年龄为界线,使人们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使其正常利益受到损害。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领域中的年龄歧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直以来,由于年龄歧视问题难以量化,其引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损失尚未被大都数人完全了解。
具体到金融学领域而言,对于年龄歧视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都缺乏研究年龄歧视问题的金融数据。近年来,P2P网贷平台在达成交易的同时,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基于微观个体层面的金融数据,尤其是积累了借款成功率和借款人违约率等方面的交易数据,这为我们研究歧视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想了解在社会学中比较常见的年龄歧视在金融领域是否也存在。具体来说,本文利用中国“人人贷”平台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实证分析这家P2P平台上是否存在年龄歧视。进一步,如果存在年龄歧视问题,那么引起这种歧视的原因是什么。
二、文献综述
与传统的银行借贷不同的是,P2P网贷平台的一大特点是任何交易均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借款人和出借者之间不需要见面就可以完成一笔交易。这种非面对面形式的借贷方式很有可能会带来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获得借款人更多有效的信息,P2P网贷平台往往要求解借款人提供订单自身信息和借款人自身的各类信息。在劳动经济学范畴内,已有多名学者研究了借款人自身信息(比如种族、性别、外貌、教育背景、居住地等)引起的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的区别对待,也就是“歧视”问题。在P2P借贷市场中也存在类似的歧视问题,比如借款人的个人特征信息对贷款人的决策行为就起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已有多名学者对P2P借贷市场中的歧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身份歧视
身份歧视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社会经济越发达,在融资过程中的身份歧视应该越不明显。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众多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中,P2P网络借贷是有主导性且较成熟的,身份歧视较传统银行借贷有所缓解。
首先,政治身份歧视是现在金融领域中研究的一大热门话题。不同企业的政治背景在金融市场上获得贷款机会存在差别。于蔚等(2012)研究发现,在相同还款能力的条件下,国有企业要比民营企业容易获得资金,企业所有者的个人政治身份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机会。在此基础上,胡旭阳(2006)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政治身份的民营企业家更容易获得贷款,这是因为较高的政治身份降低了民营企业进人金融业的壁垒。
其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性别歧视问题也逐渐备受关注。 Barasinska和Schafer (2010)对欧洲最大的P2P借贷平台Smava进行了性别歧视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歧视问题在互联网借贷中并不存在。 与 Barasinska和Schafer不同,Pope和Sydnor(2011)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且未婚女性借款人所支付的利率要比未婚男性平均少0.4%。同样的,Duarte等(2015)以Prosper为研究样本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此外,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种族歧视”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众多学者所重点关注的研究热点。Pope和Sydnor (2011)研究了美国最大的网贷平台Prosper的交易数据,研究发现虽然黑人能够提供更高的借款利率,但是在信用等级相同的条件下,白人比黑人更容易获得贷款,即黑人在P2P网络借贷中遭受到了种族歧视。由于黑人比白人的借款违约率更高,所以这种行为被认为是理性有效的种族歧视。Ravina(2012)研究发现,相对于黑人,白人更容易获得贷款,且不需要支付较高的利率。进一步,Pope和Sydnor认为借款人的照片显示为白人的比显示为黑人的借款成功率约高25%35%。
(二)教育背景歧视
在P2P借贷市场中,还存在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歧视现象——教育背景歧视。教育背景作为能够传递借款人个人素质和内在能力信息的重要指标,对于借款人能否申贷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廖理、吉霖、张伟强(2015)认为从借款者违约率方面来看,高学历借款者比低学历借款者违约概率更低;从投资决策角度来看,投资者更倾向于贷款给高学历借款者。孙武军、樊小营(2016)研究发现借款人工作经历越丰富或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借款成功率越高。P2P网贷平台不仅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社会教育,也要强调对平台投资者教育,在重视借款人工作经历与教育背景的重要性的同时,要多方面地量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