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研究

中国正式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的规模及范畴扩大速度加快。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和杭州G20峰会的开展,我国国际贸易总额排名全球榜首。不仅推动了我国GDP的增长,还开拓了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的开展市场。我国发展该项业务较晚较落后,因此如何在有效管理和控制该业务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带来的效益,是国内银行走向全球化的重中之重。文中阐述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近况,总结出现阶段发展该业务的阻碍因素。通过解剖贸易融资案例,针对国际贸易融资在中国银行业的开展建言献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 2
三、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现状 3
四、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基于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例分析4
(一)青岛港贸易融资骗贷案例4
(二)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5
1.银行同业之间、银企之间信息不透明5
2.银行提供的产品缺乏进一步创新完善5
3.银行对仓储公司的担保过于信赖6
4.银行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6
五、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6
(一)加强商业银行与同业、合作企业的信息交流6
(二)提供安全系数更高的定制产品7
(三)加强与物流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的战略合作7
(四)健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调控体系7
致谢8
参考文献9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研究
引言
引言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中国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也就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的阶段。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是经济学上的互补品,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是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一国经济从微观到宏观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商业银行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主体,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该业务的利润率高,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盈利,还能优化银行的资产配置和产业结构,是银行走向全球化的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心途径;对于中小企业,它能够很好地减轻企业所面对的经营资本欠缺所带来的压力,增大企业资本的杠杆效应,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而国家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发展该业务进行对国民经济结构和进出口贸易的调控,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势如破竹,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进出口贸易的行列,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规模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增长,传统的产品也基本上可以满足当时的需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是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融资开拓了全新的天地,但是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与较为落后的国际贸易融资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之后就有了爱立信倒戈的事件,从此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现在是“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虽然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状况良好,融资规模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存在了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本文我打算从最近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融资案例入手,也就是青岛港德诚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骗贷案例,深度剖析该案例发现现时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政策建议。从而达到有效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国际化建设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的目的。
二、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普遍开展于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发展仍然较慢,普遍存在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对象局限于大中型企业、缺少有效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措施等问题。我国学者正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模式和风险调控途径。
国外对于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和风险管理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并且已经转向较为细化的操作和计量分析领域,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分支和产品如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创新上。在国际贸易融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观点,主要包括国外金融界传统的“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近几年备受推崇的新兴“结构性贸易融资理论”等。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是指商业银行通过管控物流、资金流,或者将上下游企业进行责任捆绑,在有效保证授信资金安全可信的前提下提供的授信。结构性贸易融资理论是指银行为商品的出口商以其已经持有的或者未来将要持有的商品权利作为担保,以抵押或者质押的方式发放的短期融资。
中外学者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研究数不胜数,但是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阐述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必要性: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之思考》中,宋本帅(2010)阐述了国际贸易融资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国际结算的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了对中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若干发展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政策建议。国外学者Schwartz(1974) 说明了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即:第一,商业银行可以清晰地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分析出中小企业地资信实力和贸易状况;第二,国际贸易融资本身具有相应的成本优势。二是分析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阻碍因素和解决措施:王经平(2001)的《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五大障碍》指出了发展该项业务所面临的五个关键性的阻碍因素,并且提出了解决措施。王耀民,李季刚(2016)分析了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一带一路”政策提出解决的措施,并且拟定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策略。蔡蕾(2015)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阻碍,并提出了发展策略。三是探讨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重要性和途径:周磊,蒋玉兰(2009) 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必然趋势,并介绍了当时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产品,从中总结出目前我国开展该业务的问题,并将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发展方向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提出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对策建议。刘肖原、李黎(2009)根据我国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指出需要进行创新的包括国际贸易融资的理念、产品、流程、制度和技术等。王慧(2016)在文章中从产品、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趋势。四是倾向于探究融资业务的风险来源和管控手段:姜学军(2003)强调了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和外贸进出口企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该文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银行其它业务的区别,阐述了创新业务与传统业务的区别,从而突出该业务对银行资产流动性、信贷安全性和业务盈利性的改善和对银行利润增长的贡献。闻江齐,张晓东(2016)描述了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重大意义,并且分析了其中的风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Jeff Madura(2006) 从国际贸易结算中的贸易融资的理论出发,对国际贸易融资进行了具体阐述,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对贸易融资方式和不同种类的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介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融资进行分类比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