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息收入构成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分析上城商业银行的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了2008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我国3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分析非利息收入各组成部分对我国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对上市城商行绩效有积极影响且效果显著,其他部分对城商行的绩效并无显著影响。因此,城商行应该兼顾自身理念特色合理整改非利息收入结构,寻求发展高回报的非利息业务。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 3
引言3
文献综述4
(一)国外相关研究4
1.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有积极影响4
2.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消极影响4
(二)国内相关研究4
1.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有积极影响4
2.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消极影响5
(三)总结评述5
三、非利息收入发展描述性分析5
(一)非利息收入及其占比的变化分析6
(二)非利息收入结构分析7
四、非利息收入各构成部分对上市城商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8
(一)样本的选取及来源8
(二)模型中指标的选择8
(三)回归模型设定及检验8
1.单位根检验9
2.ADF检验9
3.协整检验10
4.模型的确定和拟合10
5.模型的F检验11
(四)回归结果分析11
(五)实证总结12
六、城商行发展非利息收入的一些相关建议12
(一)对非利息收入的内部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12
(二)积极调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结构13
(三)建立完善系统平台,加强人才定向培养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非利息收入构成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分析
——基于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研究
引言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处在不断发展成长的状态中: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这些对股份制商业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行的冲击,使得商业银行不能再依靠利息收入来获取利润,必须对过于单一的收入结构进行改革。从每年公布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非利息收入占比正在逐年增加,可见它作为商业银行另一个创造收益的来源得到了重视。然而,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需要一定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会浪费银行的资源,加大银行的经营负担。因此国内外学者围绕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是否产生正向作用产生了分歧。此外,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开放,城商行实力大幅提升,它们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形势稳定。因此,本文细分非利息收入的各个组成部分,探究非利息收入各组成部分与上市城商行的绩效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如何优化非利息收入结构才能给城商行带来真正的效益。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1.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有积极影响
在早期的相关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绩效是同增同减的正相关关系,非利息业务的大量开展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盈利途径增加收益,并分散非系统性风险。
从风险波动的角度出发,Smith 等人(2003)[15]利用1994年到1998年的8个欧盟国家的数据分析得出非利息收入的不稳定性比利息收入的不稳定性要弱的结论,认为非利息收入的增长能够帮助欧洲银行维持它们盈利水平的稳定性,更有助于提高盈利能力。
从利润收益的角度出发,Vincenzo Chiorazzo,Carlo Milani和Francesca Salvini(2008)[16]对意大利银行业93至03年十年的公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商业银行的收益在经过风险调整之后和非利息收入呈现同增同减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一正相关的表现在规模较大的银行中更为显著。Ruth和Celine(2014)[21]在对新兴经济体银行业营业收入的多样性调查分析时发现,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能够促使银行业在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增加,尤其是当商业银行从事的业务交易中涉及政府债券时,这种促进作用则会明显增强。
2.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消极影响
一些学者则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这项业务增加了银行运营发展的未知风险,进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从风险波动的角度出发,2006年Stiroh[20]深入了研究,发现虽然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确实能够带动可见收益的增加,但是其获得的收益低于存贷业务并且不确定性较大,所以其产生的风险很大程度上覆盖了收益。Laetitia 等人(2008)[18]基于欧洲银行业对非利息收入进行细分定义,分为交易收入和佣金收入两类,研究结果认为非息占比越大风险就会越大,关联性更强的是佣金收入与风险的关系。因此两者是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Barry Williams和Laurie Prather (2010)[19]对澳洲银行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多样化经营给银行股东带来了可见的盈利,但是非利息收入更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最终对股东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从收益的角度出发,Mercieca 等人(2007)[17]选择七百多家欧洲中小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97到03年7年间的数据来探究银行收入结构会如何对收益造成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绩效产生了负相关效应。
(二)国内相关研究
1.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有积极影响
我国对非利息收入的相关研究开始于对国外银行的比较分析。刘明彦 (2006)[1]将美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及其占比等数据与德国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世界银行体系发展长河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在持续成长提高,并且商业银行绩效也随之增加。之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究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
从风险波动的角度出发,王志军(2007)[2]基于欧洲非利息业务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伴随着非利息收人占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比重的不断提高, 对利息收入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性,能够稳定银行盈利。并且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带来的波动性比较低。广发武汉分行(2012)[3]实证考察发现,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会导致营业收入的不稳定性程度加大,但是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同时又会减轻波动性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得到控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7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