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分析

随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社会对农村发展和农户贷款问题关注度的提高,有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影响农户信贷可获性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部分研究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对农户信贷可获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将通过统计分析江苏省农村地区40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 ,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可获性是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机制灵活、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拓宽了农户贷款途径,提高了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从而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1
二、理论分析与假说的提出2
(一) 信息优势2(二)机制灵活3
(三)金融服务门槛低3
(四)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互补3
(五)政策扶持3
三、实证分析3
(一)数据来源3
(二)农户借贷基本情况 4
(三)计量分析 4
1.建立模型4
2.变量选择及描述性统计分析5
3.模型估计结果7
四、结论及建议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10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其产生和发展表明,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无法缓解农户的贷款需求,而非正规金融机构不能被有效监管,农户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贷款并有完善监管机制的机构进行借贷。但是从现有情况来看,我国只有部分村镇设立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并且由于其发展较晚,农户对其认可度相对较低。本文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有其现实意义,它提高了传统正规金融机构的覆盖率,主要服务于农户,简化了贷款手续,降低了贷款门槛,这将有效的满足农户的借款需求,提高农户信贷可获性,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文献综述
相关文献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弥补了传统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传统的正规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等。并且已有研究显示,以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借款,并没有缓解农户信贷可获性。易小兰(2012)利用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农户借贷需求及其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传统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总是会首先选择优质的客户提供贷款,以规避风险。马永强(2011)则认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之所以改革效果不佳,其信贷覆盖面小是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比较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政策更为灵活、方便,服务穷人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目标之一(Miller A,1995)。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挥支农效果、对农村目标客户的覆盖面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好表现(蔡则祥,201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了金融机构覆盖率、有更适应于农户的利率、更快的效率等,从外因上改善了农户信贷可获性。然后在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作用下,增加贷款量、加大投资,进而在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下,进一步改善经济、深化贷款,从而提高农户信贷可获性(穆争社,2006)。也就是说,农户在获得贷款之后,将通过投资就业再投资的过程,加速资本积累,达到缓解农户信贷约束的目的。
但是也有部分资料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因为受到几个方面的限制,在缓解农户信贷可获性方面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首先是其发展现状,除了城镇银行近几年发展较快,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仍是处于起步阶段,本身成本控制能力不高,在与农村地区已有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金融发展对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成本效率产生了负向影响(刘志友,2014)。进而考虑贷款成本,农村低收入农户单次贷款的额度相对较小,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发放较多的次数来完成相同的贷款总量,交易成本相应增加;并且农户再贷款次数少,不能起到拓展业务的效果。卢亚娟(2014)通过对贷款成本模型以及贷款平均额度和贷款成本的实证研究,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平均贷款额度偏小,并且资产规模和贷款成本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
综上所述,基于影响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因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同时比非正规金融机构规范,理论上能够缓解农户信贷可获性。但是其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其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实际影响还有待研究。
并且,现存研究大多针对于新型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性影响,或者传统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如农村金融机构类型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分析(周月书、李桂安、杨军,2013);农村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周月书,2012)等。所以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十分有意义。
本文认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是否有价值,是否能提高农户收入以及农村生活水平,主要取决于它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即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因此,本文利用江苏省农村40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来实证检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从而提高农户收入及生活水平。
二、理论分析与假说的提出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其特点及优势有利于缓解农户信贷可获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优势
从农村融资现状来看,农户借款难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之间
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能够有效缓解农户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其业务通常在较小的农村区域范围内进行;并且其信贷员一般对农村当地的情况非常了解,对于贷款农户的家庭情况及其他基本情况也较为了解;对于不熟悉的农户,可以利用人缘关系等了解相关农户的真实信息,通过电话确认或者上门确认,就可以决定是否贷款,从而缓解了逆向选择问题。同时,由于借贷双方关系较为紧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有效监督贷款农户的贷款使用情况以及还贷情况,从而缓解了道德风险问题。这些优势有效的提高了农户借贷的可能性,也降低了不良贷款率。
(二)机制灵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