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帮助人次数以亿计。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还有很多急需要解决的矛盾和不足,例如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农户信贷困难,信贷政策普及不够等等问题。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没有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前景。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现有面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关键。本文将结合文献调研,实地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最后总结归纳的方法给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1
一、引言 .1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 ... ... ..2
三、我国小额信贷制约因素..................... .......................4
四、国外小额信贷的先进做法 4
(一)美国社区银行 4
(二)欧洲各国发展情况 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5
五、政策建议 5
1,健全小额信贷法律政策体系..............................................5
2,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 ...................5
3,改革农村信用体系...........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商业化农村小额信贷模式................................. ...............6
5,完善风险补偿机制...................................................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解决三农问题,帮助现有的贫困农民摆脱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农村仍然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如何实现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事关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现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农业部门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市场化、商业化趋势明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将其分支机构撤离农村,收缩营业网点。据中国银监会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个乡镇平均只有2.13个金融网点,每五十多个行政村仅有1个金融网点,在乡镇一级金融网点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占到56.45%,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大部分己撤离农村市场。农村金融供给严重短缺,己无法满足农村的余融需求。在众多城市居民享受着现代化金融服务所带来的便捷时,广大的农村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农户却由于没有可以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而求贷无门。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扶贫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金融创新,能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贷款服务,从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额信贷,是一种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发展的信贷手段。弄清楚小额信贷的定义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情况。不同人对小额信贷定义不同。笔者认为,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是农村农户或者居民,目的是给予低收入者资金供给,用以发展农业,创业脱贫。
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最早出现于1993年,发展至今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搞清楚,势必会影响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将从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国外小额信贷的成功做法上面调研分析问题,并且结合以往文献查阅,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制约因素,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模式上的改进建议。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
(1) 1993年,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才真正意义上的出现。当时,中国社科院借鉴孟加拉国农村小额信贷模式,将这种模式实验到我国农村,先后在我国多个地方进行了试点工作。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产生初期,开展小额信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贫农生活困难,还款困难的情况。初期的实验也是我国开始探索小额信贷在我国实行的可行度,研究其操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小额信贷主要分为两个目标阵营。第一个是贫困阵营,目的在于提供贷款给贫困阶层,帮助这个阶层实现脱贫的目的,也就是把扶贫作为最核心的目标,其他一切目标都已这一目标为核心。这样的小额信贷大多是在贫困的农村实行,分成小组采用小组间连带的模式,不注重存款储蓄服务。这种信贷模式有一个有点在于十分重视对贫困户的培训,十分关注社会发展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知识水平,增强他们对信贷的了解和信任。
当时的农村信贷模式主要都是以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信贷模式作为基础参考,在当时的亚洲地区,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借鉴的这种模式。第二个是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阵营,这个阵营顾名思义,更加强调为服务整个低收入阶层。这个阵营的信贷模式主要是借鉴的拉丁美洲的小型金融企业。通过组建很多小型金融企业单位,人后这些小的金融企业再去服务一些拥有小企业的穷人,其中包括一些自我就业的穷人。这个阵营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它不仅排除小农,也排除成熟的大企业,而只是服务于为建立小企业的穷人和团体。排除小农是因为它认为小农已经得到农村信贷项目的补贴,不需要再一次被服务和帮助,排除大的企业很明显也是考虑到大企业已经有自己的能力不需要金融救助。
(2) 到了1996年,中共中央开始“扶贫”计划,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优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政府开始起到推动作用。为了实施扶贫计划,政府效仿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的模式方法,投入大量的政府资金,联合银行开展扶贫到户的工作。但是,当时政府的目的只是在于改善农村人民贫困的状况,小额信贷只是一个方法和手段,所以,当时的政府并未考虑小额信贷的持续性发展问题。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1
一、引言 .1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 ... ... ..2
三、我国小额信贷制约因素..................... .......................4
四、国外小额信贷的先进做法 4
(一)美国社区银行 4
(二)欧洲各国发展情况 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5
五、政策建议 5
1,健全小额信贷法律政策体系..............................................5
2,加强金融监管,促进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 ...................5
3,改革农村信用体系...........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商业化农村小额信贷模式................................. ...............6
5,完善风险补偿机制...................................................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解决三农问题,帮助现有的贫困农民摆脱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农村仍然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如何实现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事关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现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农业部门在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农村地区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市场化、商业化趋势明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将其分支机构撤离农村,收缩营业网点。据中国银监会近期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个乡镇平均只有2.13个金融网点,每五十多个行政村仅有1个金融网点,在乡镇一级金融网点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占到56.45%,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大部分己撤离农村市场。农村金融供给严重短缺,己无法满足农村的余融需求。在众多城市居民享受着现代化金融服务所带来的便捷时,广大的农村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农户却由于没有可以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而求贷无门。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扶贫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金融创新,能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无需抵押担保的贷款服务,从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额信贷,是一种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发展的信贷手段。弄清楚小额信贷的定义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情况。不同人对小额信贷定义不同。笔者认为,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是农村农户或者居民,目的是给予低收入者资金供给,用以发展农业,创业脱贫。
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最早出现于1993年,发展至今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搞清楚,势必会影响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将从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国外小额信贷的成功做法上面调研分析问题,并且结合以往文献查阅,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制约因素,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模式上的改进建议。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
(1) 1993年,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才真正意义上的出现。当时,中国社科院借鉴孟加拉国农村小额信贷模式,将这种模式实验到我国农村,先后在我国多个地方进行了试点工作。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产生初期,开展小额信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贫农生活困难,还款困难的情况。初期的实验也是我国开始探索小额信贷在我国实行的可行度,研究其操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小额信贷主要分为两个目标阵营。第一个是贫困阵营,目的在于提供贷款给贫困阶层,帮助这个阶层实现脱贫的目的,也就是把扶贫作为最核心的目标,其他一切目标都已这一目标为核心。这样的小额信贷大多是在贫困的农村实行,分成小组采用小组间连带的模式,不注重存款储蓄服务。这种信贷模式有一个有点在于十分重视对贫困户的培训,十分关注社会发展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知识水平,增强他们对信贷的了解和信任。
当时的农村信贷模式主要都是以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信贷模式作为基础参考,在当时的亚洲地区,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借鉴的这种模式。第二个是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阵营,这个阵营顾名思义,更加强调为服务整个低收入阶层。这个阵营的信贷模式主要是借鉴的拉丁美洲的小型金融企业。通过组建很多小型金融企业单位,人后这些小的金融企业再去服务一些拥有小企业的穷人,其中包括一些自我就业的穷人。这个阵营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它不仅排除小农,也排除成熟的大企业,而只是服务于为建立小企业的穷人和团体。排除小农是因为它认为小农已经得到农村信贷项目的补贴,不需要再一次被服务和帮助,排除大的企业很明显也是考虑到大企业已经有自己的能力不需要金融救助。
(2) 到了1996年,中共中央开始“扶贫”计划,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优先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政府开始起到推动作用。为了实施扶贫计划,政府效仿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的模式方法,投入大量的政府资金,联合银行开展扶贫到户的工作。但是,当时政府的目的只是在于改善农村人民贫困的状况,小额信贷只是一个方法和手段,所以,当时的政府并未考虑小额信贷的持续性发展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