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消费需求作为国民经济总需求的四个主要部分之一,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各国需要坚持长期扩大消费需求的战略。作为一个不发达的省份,显然广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中国固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体系和收入分配政策的弊端,制约了农民居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使广西城乡居民消费两极分化。本文研究了1986-2015年广西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和城乡居民的消费情况。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在增长的同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广西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增长,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不一,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向多元化发展,而农村地区主要以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类为主;城乡收入差、城乡收入比和城乡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的恩格尔系数高。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广西的实际发展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议。关键词 广西,城乡收入差距,消费需求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概念界定 2
1.3 理论基础 3
2 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4
2.1 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4
2.2 广西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8
3 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13
3.1 数据来源 13
3.2 模型建立和实证研究 14
3.3 结果分析 15
4 对策建立 15
4.1 延伸农业增收价值链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15
4.2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5
4.3 树立良好消费观 16
4.4 加强城乡一体化 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198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02.2亿元,到2016年增至743585.5亿元,接近1986年的74倍,年均增长率为13.9%。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支出占我国GDP的比重却呈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下降趋势。1986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为6727亿元,到2016年增至400176亿元。从图1可知我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慢,全国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与全国生产总值的增长差距越来越大。
图1 19862016年全国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支出变化趋势图
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呈两极化分步。
广西作为中国对外经济的“南大门”,经济总产值也在不断逐年增加。由图21986年广西生产总值为205.46亿元,到2016年生产总值增至18317.64亿元,接近1986年的81倍,年均增长率为16.1%。1986年广西地区的最终消费支出为166亿元,到2016年增至9834.45亿元。从图2中可知广西的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差距越来越大。
图2 19862016年广西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支出变化趋势图
由于广西城乡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协调和人们对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还存在一定滞后的原因,进一步的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西省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整体消费结构。通过对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变动情况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广西目前的收入差距和消费的情况,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来改善广西目前的状况,利用有效的经济机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1.2 概念界定
1.2.1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存在一个差异值,这个差异值可以使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来衡量。城镇地区的绝对指标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农村地区的绝对指标则采用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本文主要采用绝对收入差距、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等指标来进行数据分析。绝对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2 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人们实际用于支付满足于自己所需要的物质和服务的一种能力[1]。人们的消费需求离不开拥有一定数额的金钱和消费的欲望,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消费,否则只有钱,没有购物的念头;或者是有购物的欲望,但却没有实际的支付能力就都不能算消费。居民的消费还受到当期社会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或所提供服务的价格制约素。
从消费需求的用途来划分,居民的消费需求可能用于生产,也可能用于生活等方面的消费。生活消费作为居民最本质的消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研究范围有限,本文仅单从广西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进行介绍。
从消费需求的对象来划分,有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是指一切用于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所需要进行必要性的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是指常住住户在一段时间内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最终消费支出,它包含货物和服务消费[2]。
本文仅单从居民消费进行分析,并以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为主。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主要包括:衣着、食品、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等八大类。
1.3 理论基础
1.3.1 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深入研究收入与消费的关系问题中发现了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这一著名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的提出在对研究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理论。他认为实际消费是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倾向与收入都呈反比关系,收入的减小会促使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大,收入的增大则会使边际消费倾向减小;收入的减小也会带动平均消费倾向的增大,反之收入的增加会驱使平均消费的减小,二者此消彼长;而平均消费倾向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3]。
这一理论蕴含着收入分配影响消费需求理念。收入的差异会影响消费倾向,收入差距过大,消费倾向会降低,收入差距减小,消费倾向会提高;所以在严加收入与消费的问题时,要把收入的差异列在考虑范围内。根据凯恩斯的假说理论认为,在收入等量增长时候,不同阶层对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是大相径庭的。收入增加后富裕阶层相反不会拿出较多的钱来支付日常的生活开支,他们更愿意把多增加的收入花在别的地方,而不会有过多的日常生活消费欲望;贫困阶层则更愿意拿出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生活开支。因此,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倾向较低收入人群来说要相对低得多,因为低收入人群对生活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倾向更强烈,也就是说,低收入人群愿意花更多的钱来维持生存,这就意味着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比例将低于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比例;而且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长速度相对高于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长速度[4]。由此可见,社会的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分配息息相关。消费支出会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均而降低,造成消费不足现象,为提高社会消费的总支出,完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显得迫在眉睫。为缩小收入差距,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必须要兼顾到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收入分配制度应能做到效率与公平是相结合。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概念界定 2
1.3 理论基础 3
2 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4
2.1 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4
2.2 广西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8
3 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13
3.1 数据来源 13
3.2 模型建立和实证研究 14
3.3 结果分析 15
4 对策建立 15
4.1 延伸农业增收价值链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15
4.2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5
4.3 树立良好消费观 16
4.4 加强城乡一体化 16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198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02.2亿元,到2016年增至743585.5亿元,接近1986年的74倍,年均增长率为13.9%。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支出占我国GDP的比重却呈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下降趋势。1986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为6727亿元,到2016年增至400176亿元。从图1可知我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慢,全国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与全国生产总值的增长差距越来越大。
图1 19862016年全国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支出变化趋势图
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呈两极化分步。
广西作为中国对外经济的“南大门”,经济总产值也在不断逐年增加。由图21986年广西生产总值为205.46亿元,到2016年生产总值增至18317.64亿元,接近1986年的81倍,年均增长率为16.1%。1986年广西地区的最终消费支出为166亿元,到2016年增至9834.45亿元。从图2中可知广西的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差距越来越大。
图2 19862016年广西生产总值与最终消费支出变化趋势图
由于广西城乡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协调和人们对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还存在一定滞后的原因,进一步的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广西省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整体消费结构。通过对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变动情况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广西目前的收入差距和消费的情况,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来改善广西目前的状况,利用有效的经济机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1.2 概念界定
1.2.1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存在一个差异值,这个差异值可以使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来衡量。城镇地区的绝对指标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而农村地区的绝对指标则采用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本文主要采用绝对收入差距、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等指标来进行数据分析。绝对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2 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指人们实际用于支付满足于自己所需要的物质和服务的一种能力[1]。人们的消费需求离不开拥有一定数额的金钱和消费的欲望,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消费,否则只有钱,没有购物的念头;或者是有购物的欲望,但却没有实际的支付能力就都不能算消费。居民的消费还受到当期社会所生产出来的商品或所提供服务的价格制约素。
从消费需求的用途来划分,居民的消费需求可能用于生产,也可能用于生活等方面的消费。生活消费作为居民最本质的消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研究范围有限,本文仅单从广西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进行介绍。
从消费需求的对象来划分,有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是指一切用于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所需要进行必要性的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是指常住住户在一段时间内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最终消费支出,它包含货物和服务消费[2]。
本文仅单从居民消费进行分析,并以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为主。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主要包括:衣着、食品、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等八大类。
1.3 理论基础
1.3.1 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深入研究收入与消费的关系问题中发现了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这一著名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的提出在对研究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理论。他认为实际消费是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倾向与收入都呈反比关系,收入的减小会促使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大,收入的增大则会使边际消费倾向减小;收入的减小也会带动平均消费倾向的增大,反之收入的增加会驱使平均消费的减小,二者此消彼长;而平均消费倾向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3]。
这一理论蕴含着收入分配影响消费需求理念。收入的差异会影响消费倾向,收入差距过大,消费倾向会降低,收入差距减小,消费倾向会提高;所以在严加收入与消费的问题时,要把收入的差异列在考虑范围内。根据凯恩斯的假说理论认为,在收入等量增长时候,不同阶层对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是大相径庭的。收入增加后富裕阶层相反不会拿出较多的钱来支付日常的生活开支,他们更愿意把多增加的收入花在别的地方,而不会有过多的日常生活消费欲望;贫困阶层则更愿意拿出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生活开支。因此,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倾向较低收入人群来说要相对低得多,因为低收入人群对生活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倾向更强烈,也就是说,低收入人群愿意花更多的钱来维持生存,这就意味着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比例将低于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比例;而且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长速度相对高于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长速度[4]。由此可见,社会的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分配息息相关。消费支出会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均而降低,造成消费不足现象,为提高社会消费的总支出,完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显得迫在眉睫。为缩小收入差距,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必须要兼顾到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收入分配制度应能做到效率与公平是相结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