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市场特点与发展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对保险市场的监管逐步完善,我国保险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国保险市场仍面临问题如监管体系缺乏所引其竞争不公、保险业发展不平衡、保险发展滞后、保险中介人市场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特征模式等发现现阶段中国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一些我国保险业偏离客观发展规律的原因,从而在正确认识我国保险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发现我国保险业相对于国际基准保险业的差距,对我国保险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为我国保险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作为我国保险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制定以及未来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并试图探索适合我国的保险市场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推动我国保险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概况3(一)保险市场主体情况 3(二)保险业务发展情况 3三、中国保险市场特征分析7
(一)保费收入持续高增长7
(二)保险行业期限结构改善8
(三)中国保险渠道结构改善10
(四)发展前景12
四、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存在问题16
(一) 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收益的困局是险企面临最大问题16
(二)保险业的角色定位有风险,定位不当会产生不良后果17
(三)社会保障改革影响重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保险业的发展局面17
(四)改革不同步与国民保险意识淡薄,会直接影响保险业的发展17
(五)保险公司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17
五、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18
(一)进一步明确保险业的战略地位18
(二)进一步明确保险业的发展目标18
(三推动相关改革与政策完善18
(四)把握重点开拓的新业务领域18
参考文献19
中国保险市场特点与发展对策分析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腾飞、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保险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保险业保持高速发展,逐渐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保费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达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中国保险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同时,也承受着深化保险体制改革和创新压力,保险公司将被推置于富有挑战和激烈竞争的保险市场之中。中国保险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势头和快速的发展步伐,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改革以及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势在必行。
随着保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Enz ( 2000)在研究中用Logistic模型研究保费的收入弹性随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文章选取了保险深度和人均GDP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所谓的“S曲线”,即在经济处于极低或极高水平的时候保险深度是1,当经济处于中等水平时保险深度会达到2以上。另外,他还指出不管研究结果是否符合S曲线的特征,对保险深度的长期预测都是可行的,因为偏离S曲线的国家可能是除了GDP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法律法规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对保险需求起重要作用。因此,不同的国家会有各自独特的S曲线。Liyan Han , Dongh Li , Fariborz Moshirian和Yanhui Tian (2010)根据19942005年77个经济体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对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衡量保险发展的指标选定为保险密度。Outreville (1996)根据保险市场结构特征的不同对发展中国家的保险业进行分类分析,主要采用实证检验方法检验了寿险业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寿险业发展与保险市场竞争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固然重要,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更是良好的保险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W. Jean Kwon ( 2002)依据国家对保险市场的监管程度的不同将亚洲进行分类比较,通过严谨的分析认为相比于严格监管的市场,开放性的竞争市场更有利于保险业的健康成长,并提出亚洲国家的政府应采取措施做好迎接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准备。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保险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林宝清(1996)、孙祁祥和黄奔(1997)、肖文和谢文武(2000)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保费收入与人均GNP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GDP的增长能够决定保险业的超常规发展。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我国保险业为经济增长带动型和收入导向型(架存存,2004),也就是说保险需求的增加和保险结构的升级依赖于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将会促进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杜聪慧等,2006)。而一些学者并没有直接考查经济增长对保险发展的作用,而是从整体上研究了影响我国保险市场的因素。例如,姜松根和张东山(2006)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金融化水平(M2/GDP)、城市化水平、人口数量、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等七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保险需求总量增加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增长。林亭亭(2011)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保险商品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二者却存在相反的关系,再一次从微观的角度证明了经济增长对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李后建(2013)则将全球40个国家按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划分为三类,考察了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及信用风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收入群体下金融发展对保险需求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险需求也将增加。其中收入水平越高,城市居民对保费的支撑力越强,保险需求会增加;反之减少。保险满足的是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伴随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消费逐步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初以来,保监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保险“新国十条”,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着力深化保险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和改进监管,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着力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保险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保险市场主体情况
(二)保险业务发展情况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概况3(一)保险市场主体情况 3(二)保险业务发展情况 3三、中国保险市场特征分析7
(一)保费收入持续高增长7
(二)保险行业期限结构改善8
(三)中国保险渠道结构改善10
(四)发展前景12
四、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存在问题16
(一) 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收益的困局是险企面临最大问题16
(二)保险业的角色定位有风险,定位不当会产生不良后果17
(三)社会保障改革影响重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保险业的发展局面17
(四)改革不同步与国民保险意识淡薄,会直接影响保险业的发展17
(五)保险公司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17
五、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18
(一)进一步明确保险业的战略地位18
(二)进一步明确保险业的发展目标18
(三推动相关改革与政策完善18
(四)把握重点开拓的新业务领域18
参考文献19
中国保险市场特点与发展对策分析
引言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腾飞、世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保险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保险业保持高速发展,逐渐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保费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达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中国保险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广阔前景的同时,也承受着深化保险体制改革和创新压力,保险公司将被推置于富有挑战和激烈竞争的保险市场之中。中国保险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势头和快速的发展步伐,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改革以及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势在必行。
随着保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Enz ( 2000)在研究中用Logistic模型研究保费的收入弹性随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文章选取了保险深度和人均GDP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了所谓的“S曲线”,即在经济处于极低或极高水平的时候保险深度是1,当经济处于中等水平时保险深度会达到2以上。另外,他还指出不管研究结果是否符合S曲线的特征,对保险深度的长期预测都是可行的,因为偏离S曲线的国家可能是除了GDP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法律法规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对保险需求起重要作用。因此,不同的国家会有各自独特的S曲线。Liyan Han , Dongh Li , Fariborz Moshirian和Yanhui Tian (2010)根据19942005年77个经济体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对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衡量保险发展的指标选定为保险密度。Outreville (1996)根据保险市场结构特征的不同对发展中国家的保险业进行分类分析,主要采用实证检验方法检验了寿险业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寿险业发展与保险市场竞争结构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固然重要,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更是良好的保险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W. Jean Kwon ( 2002)依据国家对保险市场的监管程度的不同将亚洲进行分类比较,通过严谨的分析认为相比于严格监管的市场,开放性的竞争市场更有利于保险业的健康成长,并提出亚洲国家的政府应采取措施做好迎接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准备。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保险业发展进行了探讨。林宝清(1996)、孙祁祥和黄奔(1997)、肖文和谢文武(2000)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保费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保费收入与人均GNP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GDP的增长能够决定保险业的超常规发展。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我国保险业为经济增长带动型和收入导向型(架存存,2004),也就是说保险需求的增加和保险结构的升级依赖于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将会促进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杜聪慧等,2006)。而一些学者并没有直接考查经济增长对保险发展的作用,而是从整体上研究了影响我国保险市场的因素。例如,姜松根和张东山(2006)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金融化水平(M2/GDP)、城市化水平、人口数量、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等七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保险需求总量增加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增长。林亭亭(2011)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保险商品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二者却存在相反的关系,再一次从微观的角度证明了经济增长对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李后建(2013)则将全球40个国家按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划分为三类,考察了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及信用风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收入群体下金融发展对保险需求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险需求也将增加。其中收入水平越高,城市居民对保费的支撑力越强,保险需求会增加;反之减少。保险满足的是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伴随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消费逐步成为现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初以来,保监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保险“新国十条”,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着力深化保险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和改进监管,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着力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保险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保险市场主体情况
(二)保险业务发展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