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的思考
摘 要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想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制造业必须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本文首先阐述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然后分析江苏省经济现状,并且从江苏省的制造业入手,从而找出江苏省经济转变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江苏省经济转化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3
2.1 经济优势 3
2.2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3
2.3行业竞争优势理论 3
第三章 江苏省的经济优势 5
3.1江苏省的经济优势 5
3.2江苏省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6
3.3江苏省经济优势实证分析——制造业分析 9
3.4 江苏省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第四章 江苏经济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存在的问题 13
4.1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13
4.2 江苏省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3
4.3 从贸易竞争指数来分析 14
第五章 提升江苏省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16
5.1提高劳动生产率 16
5.2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 16
5.3加大本土化效应 16
5.4提升优势产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16
5.5提升劣势产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17
结束语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自从改革开放起,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社会也在飞速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大省、GDP总量却始终占据着全国前三甲
,经济增长增幅较快。但总面积排到全国24位,是除了重庆、北京、天津、上海四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台湾之外,只有宁夏和海南比江苏省的国土面积较小。江苏省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靠近上海。随着江苏省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居民收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水平提高,使得最终消费转型升级,江苏省的主要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江苏省将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机会,优化和扩大利用外资,将江苏省的经济优势转换为国际竞争优势。以江苏省作为试点,带动整个华东地区甚至整个江苏省与国际接轨。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工业化的基础,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江苏省,制造业是支柱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业的发展,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江苏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业,像制造家具制造、纺织服装、帽、鞋、塑料等行业的迅速增长,成为江苏省的主导产业。本文将从江苏省的制造业作为实证分析,来对江苏省经济优势如何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来进行思考。
1.2 文献综述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在江苏省面临挑战,表现出传统比较优势正在下降,贸易条件的恶化,定位是比较优势弱化,技术进步,比较优势理论注重静态资源的优势和不考虑动态的贸易利益,如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创新。
在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优势理论[1]。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优势的动态和主观能动性,取决于创新和机制,竞争将更加强调非价格竞争,给予更多的关注质量要素和市场需求的类,这个理论认为良好的竞争环境是由政府创立的,政府应该促进内部竞争,提高质量产品,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看显而易见的是动态的,与此同时,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不明显的,希望看到自己的优势,也是实现竞争优势的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比较成本理论和理论结合的有机和成本竞争优势理论,将成为一个指导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鲁格曼(1991年)认为,竞争理论强调的是不是国外市场,不是国外企业,只能用来解释如美洲的美国、亚洲的日本、欧洲的欧盟等发达国家,但解释如加拿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会有很多错误的,是最具代表性的。波特的评价模型和其他的争论已成为发展的动力。加拿大国家竞争优势是一个小的经济,其国内市场容量和规模经济小,美国的国民经济的背景下是很难支持制造业企业需求和服务业和现代发展规模经济,然而,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有自由贸易协定,要突破国家经济系统的“瓶颈”[2]。
江苏省经贸委在《江苏制造业基地战略研究》课题组认为,江苏省不应该走内向型方针,应该走外向型方针,带动外资辐射的增强作用[3]。要的是加强外资企业与江苏省的紧密联系,让更多的外资企业在江苏省设立总部,加强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让外资企业在江苏省扎根生存,在江苏省研发、设计、生产、采购,促进江苏省的经济发展。
奚尚琴、宋卫琳、张浩在《理性思考江苏外商直接投资的反向效应》中阐述:目前,加工贸易还是江苏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附加值低不能很好的与国内企业有密切的联系。
狄昂照、吴明录等在1991年主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这一重大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对外经济活力、人力资源、财政活力、创新能力、自然资源、经济活力、工业效能、国家干预等[5]。
国内不同学者对区域间差异也有各自的研究,比如,袁晓虎针对我国人均GDP和省内数据的比较得出区域经济的差距是不断扩大的结论[6];王启仿从空间层面对第三产业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的影响程度逐年下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却是不断在增大;空间的水平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江苏区域经济差距一个决定性影响因素[7];蒲英霞综合局部和全局两个层面的分析判定出我省各地经济差异在逐渐缩小[8];汤琰,凌亢则采用区域间分析法、城市间分析法、城市内部分析法对省内经济差异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得出区域间的差异对其影响最大[9];欧向军,赵清(2007)利用塞尔指数研究得出市场发展程度是导致各地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最主要原因[10];陈迅,冯敬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着重对重庆市的经济差异进行细究,从点到面分析得出区域间的经济差异速度增幅不断扩大[11]。在1992年开始,英国政府贸易和产业部每年提出报告,是关于研究英国竞争力,例如在 1995 年提出的报告是“竞争力:帮助中小企业”[12]。德国经济部在1993年提出的报告是“联邦政府关于保证未来德国经济的报告[13]。
第二章 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3
2.1 经济优势 3
2.2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3
2.3行业竞争优势理论 3
第三章 江苏省的经济优势 5
3.1江苏省的经济优势 5
3.2江苏省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6
3.3江苏省经济优势实证分析——制造业分析 9
3.4 江苏省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第四章 江苏经济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存在的问题 13
4.1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13
4.2 江苏省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3
4.3 从贸易竞争指数来分析 14
第五章 提升江苏省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16
5.1提高劳动生产率 16
5.2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 16
5.3加大本土化效应 16
5.4提升优势产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16
5.5提升劣势产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17
结束语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自从改革开放起,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社会也在飞速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成为中国的主要经济大省、GDP总量却始终占据着全国前三甲
,经济增长增幅较快。但总面积排到全国24位,是除了重庆、北京、天津、上海四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台湾之外,只有宁夏和海南比江苏省的国土面积较小。江苏省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靠近上海。随着江苏省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居民收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水平提高,使得最终消费转型升级,江苏省的主要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发展,江苏省将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重组和转移的机会,优化和扩大利用外资,将江苏省的经济优势转换为国际竞争优势。以江苏省作为试点,带动整个华东地区甚至整个江苏省与国际接轨。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工业化的基础,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江苏省,制造业是支柱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业的发展,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江苏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业,像制造家具制造、纺织服装、帽、鞋、塑料等行业的迅速增长,成为江苏省的主导产业。本文将从江苏省的制造业作为实证分析,来对江苏省经济优势如何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来进行思考。
1.2 文献综述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在江苏省面临挑战,表现出传统比较优势正在下降,贸易条件的恶化,定位是比较优势弱化,技术进步,比较优势理论注重静态资源的优势和不考虑动态的贸易利益,如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创新。
在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优势理论[1]。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优势的动态和主观能动性,取决于创新和机制,竞争将更加强调非价格竞争,给予更多的关注质量要素和市场需求的类,这个理论认为良好的竞争环境是由政府创立的,政府应该促进内部竞争,提高质量产品,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看显而易见的是动态的,与此同时,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不明显的,希望看到自己的优势,也是实现竞争优势的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比较成本理论和理论结合的有机和成本竞争优势理论,将成为一个指导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鲁格曼(1991年)认为,竞争理论强调的是不是国外市场,不是国外企业,只能用来解释如美洲的美国、亚洲的日本、欧洲的欧盟等发达国家,但解释如加拿大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会有很多错误的,是最具代表性的。波特的评价模型和其他的争论已成为发展的动力。加拿大国家竞争优势是一个小的经济,其国内市场容量和规模经济小,美国的国民经济的背景下是很难支持制造业企业需求和服务业和现代发展规模经济,然而,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有自由贸易协定,要突破国家经济系统的“瓶颈”[2]。
江苏省经贸委在《江苏制造业基地战略研究》课题组认为,江苏省不应该走内向型方针,应该走外向型方针,带动外资辐射的增强作用[3]。要的是加强外资企业与江苏省的紧密联系,让更多的外资企业在江苏省设立总部,加强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让外资企业在江苏省扎根生存,在江苏省研发、设计、生产、采购,促进江苏省的经济发展。
奚尚琴、宋卫琳、张浩在《理性思考江苏外商直接投资的反向效应》中阐述:目前,加工贸易还是江苏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附加值低不能很好的与国内企业有密切的联系。
狄昂照、吴明录等在1991年主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这一重大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对外经济活力、人力资源、财政活力、创新能力、自然资源、经济活力、工业效能、国家干预等[5]。
国内不同学者对区域间差异也有各自的研究,比如,袁晓虎针对我国人均GDP和省内数据的比较得出区域经济的差距是不断扩大的结论[6];王启仿从空间层面对第三产业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经济发展对第二产业的影响程度逐年下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却是不断在增大;空间的水平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江苏区域经济差距一个决定性影响因素[7];蒲英霞综合局部和全局两个层面的分析判定出我省各地经济差异在逐渐缩小[8];汤琰,凌亢则采用区域间分析法、城市间分析法、城市内部分析法对省内经济差异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得出区域间的差异对其影响最大[9];欧向军,赵清(2007)利用塞尔指数研究得出市场发展程度是导致各地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最主要原因[10];陈迅,冯敬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着重对重庆市的经济差异进行细究,从点到面分析得出区域间的经济差异速度增幅不断扩大[11]。在1992年开始,英国政府贸易和产业部每年提出报告,是关于研究英国竞争力,例如在 1995 年提出的报告是“竞争力:帮助中小企业”[12]。德国经济部在1993年提出的报告是“联邦政府关于保证未来德国经济的报告[13]。
第二章 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