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风险防范
商行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一直是各国银行乃至政府所关注的问题,不良资产证券化自问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但是在我国起步较晚,而且由于种种因素发展也很缓慢,所以在09年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被央行叫停,但是暂停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可行,许多国内外的例子充分证明了其可行性。本文意在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再用KMV数学模型辅助证明我国存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并且针对不同的参与主体多所面对的风险以及降低风险的办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 2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其可行性4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4
(二)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简析:建元2008 — 16
(三)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和尝试7
(1)美国的实例7
(2)韩国的实例8
(3)我国的发展情况8
(四)实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8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8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9
(1)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9
(2)受托机构的风险9
(3)投资者面临的风险9
(二)使用KMV模型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风险9
五、政策建议12
(1)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建议12
(2)对受托机构的建议12
(3)对投资者的建议12
(4)对政府的建议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风险防范
引言
引言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急剧变动的世界经济形势使得全球爆发各种持续不断的金融危机,各国的经济都因此面对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枢纽首当其冲。银行的财务结构因此变的非常脆弱,各国的银行业都因为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受到了困扰。
日本在1999年以700个房地产抵押不良贷款支持的浮动利率结构票据,成为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开端。我台湾地区、韩国、印度等也相继展开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1999年,为化解我国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专门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由财政部划拨注册资本100亿元,专门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多个领域面临下行压力,虽然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在大规模的政策性剥离与处置之后,不良资产率已经连续多年降低,但是我国银行业中存在的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多,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隐瞒和漏记。而且同其他国家的情况相比,无论是资产回收率还是处置效率都相对较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仅会使银行的经营效率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甚至是整个银行业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从外国的金融创新中学习经验教训,再联系我国,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对我国的金融研究有促进作用,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呢证券化的实施过程等都能从中获益。
二.文献综述和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文献综述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提高银行业的流动性、安全性、完备性,还可以提高挣个金融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金融危机发生机率。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手段以及重要的主流金融工具,银行资产证券化显出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对于在我国的可行性,众多研究者的一致观点是:经济增长形势比较好好,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也基本成熟,金融资产在国民财富中占有的比重也提升了。金融体制改革不断进行,给不良资产证券化奠定了基础,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刘纯,2014;卢睿斌,2013;莫易娴,2014;常靖,2013;蒲桂通,2012;董洪峰,2006;张绍光,2013)。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也有不少各自不同的观点,主要是从监管体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款余额,法律,供需等方面做了阐述:我国金融执法体系不停进步和完善,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组成了成熟的金融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体系,使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执法规范获得了担保(卢睿斌,2013)。截至2012年末,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再增长,不良贷款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要加强本土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就必需将不良资产的风险分散开来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我国商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一直以来主要是清算和破产的重组,基本上都归属于国家的兜底行为。效果固然很显著,但当局的干涉过强。因此,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必需走上独立化、市场化道路。(常靖,2013)。我国企业和住民的存款余额逐渐增多,给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供应了许多潜在的投资资金来源。(王歌,2012)。我国从2005年起,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涉及许多重要内容的诸多法律法规,基本笼盖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全过程,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初步构建了法律制度框架。(蒲桂通,2012)。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带来了大量的供给,而我国保险业、养老基金、退休金,住房公积金等拥有大量闲散资金,只要设计合理,证券化的不良资产能成为一种有着强大需求的产品(金玉姣,2009)。证券化为银行持有的贷款组合更加多元化的机会,从而保护他们对当地经济的冲击,而在同一时间,使他们更倾向于全球经济放缓(Elena Loutskina,2011).在意大利的银行系统的分析表明,在整个市场处于系统性危机的情况下,证券化的银行将对市场的损失的弥补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Francesca Battaglia,,2013)。
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风险分析
谈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问题,起首我们要认识这一举措的风险有哪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是指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过程中种种不确定成分给参与交易的主体带来损失或不能获利以及丧失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高鸽,2013)。同样的,各位研究者也给出了多种观点,各位研究者得出了一些共识,即认为以下这些风险是广泛存在并且是始终影响着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因为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即信用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产生的风险即技术风险;包含经济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在内的环境风险以及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职员及系统或外部事故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即操作风险(王聪,2012;高鸽,2013;李鹏雁,2009;张卫强,2010;盘珊珊,2014;徐艺颖,2014;王歌,2012)。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风险是目前存在的相对而言普遍存在的风险,具体指由于基础资产池的现金流不足,造成商业银行不能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本息偿付的风险(王歌,2012;高嘉,2012)。从国内和国际市场关系的角度,由于我国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现状,所以可能会存在导致本国金融活动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外国金融服务机构的风险,也就是所谓“拉美化”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把国外的金融市场风险传递给国内,这种风险会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盘珊珊,2014)。从利率的角度,在产品的存续期内,如果人民银行对利率向上调整,那么,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必然会相对降低,这种收益的降低将会较大的影响到证券化的进程(张卫强,2010)。从汇率的角度来看,汇率变动会对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产生大的影响,一旦汇率发生意料之外的异常波动,投资者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收益,这种汇率的风险普遍存在且对于大银行的影响更大。从法律的角度看,法律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造成的资产证券化证券投资人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不会经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大影响(徐艺颖,2014)。从市场的有效性来看,银行利用信息不对称将不良贷款风险转嫁给市场上的投资者,投资者不能对高风险贷款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而这部分超额报酬就归银行所有,这种银行的道德风险对于证券化有着不小的影响。(刘慧,2014)。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 2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其可行性4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4
(二)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简析:建元2008 — 16
(三)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和尝试7
(1)美国的实例7
(2)韩国的实例8
(3)我国的发展情况8
(四)实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8
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8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9
(1)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9
(2)受托机构的风险9
(3)投资者面临的风险9
(二)使用KMV模型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风险9
五、政策建议12
(1)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建议12
(2)对受托机构的建议12
(3)对投资者的建议12
(4)对政府的建议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风险防范
引言
引言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急剧变动的世界经济形势使得全球爆发各种持续不断的金融危机,各国的经济都因此面对着极大的不确定性,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枢纽首当其冲。银行的财务结构因此变的非常脆弱,各国的银行业都因为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受到了困扰。
日本在1999年以700个房地产抵押不良贷款支持的浮动利率结构票据,成为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的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开端。我台湾地区、韩国、印度等也相继展开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1999年,为化解我国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专门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由财政部划拨注册资本100亿元,专门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多个领域面临下行压力,虽然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在大规模的政策性剥离与处置之后,不良资产率已经连续多年降低,但是我国银行业中存在的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多,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隐瞒和漏记。而且同其他国家的情况相比,无论是资产回收率还是处置效率都相对较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仅会使银行的经营效率受到影响从而降低,甚至是整个银行业的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从外国的金融创新中学习经验教训,再联系我国,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对我国的金融研究有促进作用,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呢证券化的实施过程等都能从中获益。
二.文献综述和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
(一)文献综述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提高银行业的流动性、安全性、完备性,还可以提高挣个金融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金融危机发生机率。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手段以及重要的主流金融工具,银行资产证券化显出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对于在我国的可行性,众多研究者的一致观点是:经济增长形势比较好好,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也基本成熟,金融资产在国民财富中占有的比重也提升了。金融体制改革不断进行,给不良资产证券化奠定了基础,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刘纯,2014;卢睿斌,2013;莫易娴,2014;常靖,2013;蒲桂通,2012;董洪峰,2006;张绍光,2013)。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也有不少各自不同的观点,主要是从监管体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款余额,法律,供需等方面做了阐述:我国金融执法体系不停进步和完善,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组成了成熟的金融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体系,使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执法规范获得了担保(卢睿斌,2013)。截至2012年末,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再增长,不良贷款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要加强本土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就必需将不良资产的风险分散开来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我国商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一直以来主要是清算和破产的重组,基本上都归属于国家的兜底行为。效果固然很显著,但当局的干涉过强。因此,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必需走上独立化、市场化道路。(常靖,2013)。我国企业和住民的存款余额逐渐增多,给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供应了许多潜在的投资资金来源。(王歌,2012)。我国从2005年起,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涉及许多重要内容的诸多法律法规,基本笼盖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全过程,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初步构建了法律制度框架。(蒲桂通,2012)。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带来了大量的供给,而我国保险业、养老基金、退休金,住房公积金等拥有大量闲散资金,只要设计合理,证券化的不良资产能成为一种有着强大需求的产品(金玉姣,2009)。证券化为银行持有的贷款组合更加多元化的机会,从而保护他们对当地经济的冲击,而在同一时间,使他们更倾向于全球经济放缓(Elena Loutskina,2011).在意大利的银行系统的分析表明,在整个市场处于系统性危机的情况下,证券化的银行将对市场的损失的弥补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Francesca Battaglia,,2013)。
2.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风险分析
谈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问题,起首我们要认识这一举措的风险有哪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是指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过程中种种不确定成分给参与交易的主体带来损失或不能获利以及丧失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高鸽,2013)。同样的,各位研究者也给出了多种观点,各位研究者得出了一些共识,即认为以下这些风险是广泛存在并且是始终影响着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因为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即信用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产生的风险即技术风险;包含经济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在内的环境风险以及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职员及系统或外部事故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即操作风险(王聪,2012;高鸽,2013;李鹏雁,2009;张卫强,2010;盘珊珊,2014;徐艺颖,2014;王歌,2012)。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从资产流动性的角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风险是目前存在的相对而言普遍存在的风险,具体指由于基础资产池的现金流不足,造成商业银行不能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本息偿付的风险(王歌,2012;高嘉,2012)。从国内和国际市场关系的角度,由于我国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现状,所以可能会存在导致本国金融活动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外国金融服务机构的风险,也就是所谓“拉美化”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把国外的金融市场风险传递给国内,这种风险会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盘珊珊,2014)。从利率的角度,在产品的存续期内,如果人民银行对利率向上调整,那么,资产支持证券的收益必然会相对降低,这种收益的降低将会较大的影响到证券化的进程(张卫强,2010)。从汇率的角度来看,汇率变动会对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产生大的影响,一旦汇率发生意料之外的异常波动,投资者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收益,这种汇率的风险普遍存在且对于大银行的影响更大。从法律的角度看,法律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造成的资产证券化证券投资人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不会经常发生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很大影响(徐艺颖,2014)。从市场的有效性来看,银行利用信息不对称将不良贷款风险转嫁给市场上的投资者,投资者不能对高风险贷款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而这部分超额报酬就归银行所有,这种银行的道德风险对于证券化有着不小的影响。(刘慧,20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