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就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未形成一致性结论。本文收集整理淮安市1996-2015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进行了测算,发现淮安市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及进出口总额与淮安市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60和0.981,表明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合淮安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相关系数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2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 2
2.1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概述 2
2.2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概述 3
3 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4
3.1 淮安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4
3.2 淮安市经济发展现状 5
3.3 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轨迹分析 7
4 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具体测算 9
4.1 相关系数概述 9
4.2 相关系数的具体测算 9
5 推动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1
5.1 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1
5.2 减少贸易顺差 11
5.3 积极引进外资 11
5.4 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12
5.5 实施科教兴贸,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2.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45.09亿元,大约增加了227倍。同时淮安市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淮安市进出口额286.0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6%。其中进口为77.64亿元人民币,出口208.41亿元人民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淮安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一问题还有待研究。本文在测算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结合有关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为后面的相关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对淮安市的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分别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了淮安市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状况。
第四章是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具体测算。利用SPSS软件对淮安市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进行相关系数的测算。
第五章是对策建议。通过研究所得的相关系数,就对外贸易与淮安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梳理不同学者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相关分析法:搜集淮安市1996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根据测算相关系数得出研究结论。
比较分析法:比较进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与GDP的相关系数,分析三者的相关性。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
2.1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概述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剩余产品出口理论到近代罗伯特逊的“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再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2.1.1 剩余产品出口理论
除了提出绝对成本理论外,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他认为对外贸易可以实现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从而可以促进和增加人们的生活福利和社会福利。同时对外贸易有助于各国扩张市场,需求的增加又可以刺激各国不断提高技术,提高产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经济不断增长。
对外贸易开辟了本国剩余产品的市场,使其价值得以实现。剩余产品出口理论的前提是,一个国家在贸易前,存在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该国开展对外贸易后,就可以出口其闲置的剩余产品。亚当斯密同时认为:“对外贸易将会为一国带来效益,且具有两种明显优势,它通过自身的土地和劳动力来生产产品,去换取本国稀缺的其他商品,同时,本国剩余的商品又可以去换他国商品,这样,使得剩余商品也发挥了它的价值[1]。”由于该国是将其剩余产品出口,并不会转移其他部门的资源,也不会使国内其他经济活动受到影响。由于出口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并不会转移其它部门的生产要素,因此必将为该国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一国在开发生产原材料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时,常常会导致有大量出口将被剩余,但是,如果能将这些剩余的产品出口,该国将会减少浪费,该国国民收入将会提高,从而将提高该国整体的经济水平。
2.1.2 经济增长引擎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纳克斯进一步补充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的贸易国时指出,在19世纪,国际贸易不仅是简单地分配一定数量的资源,实际上通过贸易,邻国可以享受中心国家带来的经济发展。中心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国家可以获得大量的初级产品需求,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猛增长[2]。一方面,对外贸易的静态直接利益,就是指在贸易开展后,贸易双方可以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其表现为产量不断增大,在没有改进生产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开展分工贸易可以使福利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动态利益,即贸易发展的间接利益,在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和社会发展间接得到的利益,有助于开拓新市场,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2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 2
2.1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概述 2
2.2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概述 3
3 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4
3.1 淮安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4
3.2 淮安市经济发展现状 5
3.3 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轨迹分析 7
4 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具体测算 9
4.1 相关系数概述 9
4.2 相关系数的具体测算 9
5 推动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1
5.1 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1
5.2 减少贸易顺差 11
5.3 积极引进外资 11
5.4 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 12
5.5 实施科教兴贸,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2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2.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745.09亿元,大约增加了227倍。同时淮安市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淮安市进出口额286.05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6%。其中进口为77.64亿元人民币,出口208.41亿元人民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淮安市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一问题还有待研究。本文在测算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结合有关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为后面的相关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对淮安市的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分别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了淮安市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状况。
第四章是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具体测算。利用SPSS软件对淮安市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进行相关系数的测算。
第五章是对策建议。通过研究所得的相关系数,就对外贸易与淮安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梳理不同学者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相关分析法:搜集淮安市1996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淮安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根据测算相关系数得出研究结论。
比较分析法:比较进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与GDP的相关系数,分析三者的相关性。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概述
2.1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概述
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剩余产品出口理论到近代罗伯特逊的“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再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2.1.1 剩余产品出口理论
除了提出绝对成本理论外,亚当斯密还提出了剩余产品出口理论,他认为对外贸易可以实现一国剩余产品的价值,从而可以促进和增加人们的生活福利和社会福利。同时对外贸易有助于各国扩张市场,需求的增加又可以刺激各国不断提高技术,提高产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经济不断增长。
对外贸易开辟了本国剩余产品的市场,使其价值得以实现。剩余产品出口理论的前提是,一个国家在贸易前,存在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该国开展对外贸易后,就可以出口其闲置的剩余产品。亚当斯密同时认为:“对外贸易将会为一国带来效益,且具有两种明显优势,它通过自身的土地和劳动力来生产产品,去换取本国稀缺的其他商品,同时,本国剩余的商品又可以去换他国商品,这样,使得剩余商品也发挥了它的价值[1]。”由于该国是将其剩余产品出口,并不会转移其他部门的资源,也不会使国内其他经济活动受到影响。由于出口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并不会转移其它部门的生产要素,因此必将为该国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一国在开发生产原材料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时,常常会导致有大量出口将被剩余,但是,如果能将这些剩余的产品出口,该国将会减少浪费,该国国民收入将会提高,从而将提高该国整体的经济水平。
2.1.2 经济增长引擎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逊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纳克斯进一步补充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的贸易国时指出,在19世纪,国际贸易不仅是简单地分配一定数量的资源,实际上通过贸易,邻国可以享受中心国家带来的经济发展。中心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国家可以获得大量的初级产品需求,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猛增长[2]。一方面,对外贸易的静态直接利益,就是指在贸易开展后,贸易双方可以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其表现为产量不断增大,在没有改进生产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开展分工贸易可以使福利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动态利益,即贸易发展的间接利益,在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和社会发展间接得到的利益,有助于开拓新市场,促进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