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实施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为广大农民群体带来了切身的实惠与便利。同时,学界也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等问题成为焦点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及影响效果等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影响因素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文献综述3
(一)个人层面4
(二)家庭层面4
(三)社区层面 4
(四)政策及政府层面:5
(五)其他层面5
二、数据来源及模型选择5
(一)数据来源5
(二)模型选择5
三、实证分析6
(一)甘肃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
(二)浙江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8
(一)结论8
(二)政策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表1变量赋值5
表2变量描述6
表3 Gender=0情况下甘肃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6
表4 Gender=1情况下甘肃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
表5 Gender=0情况下浙江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
表6 Gender=1情况下浙江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则发展滞后、覆盖面和给付水平较低。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在2020年左右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9月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规定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并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要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到2011年年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2011年新农保试点范围扩大到40%的县。而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逐步铺开,城乡一体化也在快速发展,快速的城市化也引发了农村年轻劳动力大规模迁移和农村土地向商品化方向发展,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农村老年群体已经不能再依靠传统的土地养老模式,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2011年各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为32643.5万人,其中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参保人数为8921.8万人。
为了实现农村农民的全面覆盖,必须系统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参与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做好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真正建立起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是长期的农村养老机制(穆怀中,2012)。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积极性的可行途径,也是促进城乡社会化整合机制的可行途径。
随着新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和发展,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阅读和梳理大量的文献,将我国理论工作者关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观点整理为如下部分。
一、 文献综述
现在关于农民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学者主要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区、政策等四个层面进行了考察。
(一)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包括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户籍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熊波和林丛(2009)调查了武汉市江夏区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对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张朝华(2010)研究表明,农户家庭教育和家庭净收入对广州部分地区农民参与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高文书(2012)在成都实地调查发现,年龄对保险业有积极影响,但当年龄增长到一定阶段时,保险概率开始下降;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参加保险。农民工人数越多,参与的可能性越大;户主的年龄越大,参加保险的概率越高。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的概率越低;人民的健康状况越好,参与的概率越低;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资产对参保的影响不显著。此外,性别、婚姻状况、党员身份、户主教育水平和户主性别等对保险参与无显著影响。
(二)家庭层面
家庭层面影响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资产、是否与子女同住、子女人数、家庭年支出、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等。通过对武汉市江夏区农村居民的调查发现,家庭子女的家庭特征、家庭规模和净收入对农村居民参与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熊波等,2009)。低收入的农村居民更关心的是温饱问题,所以他们的参与意愿相对较低。肖应钊等(2011)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参与新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子女的数量、预期的养老方式、家庭参与、保险和综合评价对农民参与保险的意愿有很大的影响,家庭儿童的数量与参与保险的意愿呈正相关。也就是说,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参与养老保险。子女数量越大,越容易与父母同住,农村居民越倾向于参加养老保险。此外,吴罗发(2008)发现,农户承包耕地面积对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下,农户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参与保险的意愿越强。
(三)社区层面
社区层面包括地理位置、经济交往等方面,并对农民参与保险的“邻域效应”进行了专门研究。石少斌(2009)的研究表明,西部、中东和东部地区被保险人的参保概率依次增加。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高度开放性,新事物的接受意识,家庭收入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国家,农民的保险能力也较强。教育政策执行力强,家庭子女少,依靠社会和养老的观念强,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能性很大。此外,在农村地区,农民参与保险具有明显的“邻里效应”,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可能性更大。孔祥智等(2007)不同地区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的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