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市农民工的调查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主体,且正处于婚育期,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鲜明的特征,其在生育意愿方面也有明显的特点,研究新生代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有助于生育政策的实施。本文对南京市136位已经生育一孩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自身基本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融入特征,运用Probit模型对新生代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生育二孩的经济负担是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二孩生育决策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生育的性别偏好仍然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独生属性、工作类型和家庭的分工模式也会影响生育意愿,此外,在社会融合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也会影响二孩生育意愿。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 绪论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 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 2
(二) 对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3
(三)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 4
(四) 评述 4
三、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5
(一)南京市农民工基本情况 5
(二)数据来源 5
(三)样本选择 5
四、 变量设置及描述性分析 5
(一) 变量设置 5
(二) 描述性分析 5
五、 新生代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Probit模型分析 8
(一)模型设定 8
(二)变量解释和先验判断 9
(三)模型估计结果 10
(四)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11
六、 讨论与政策建议 12
(一)研究结论 12
(二)思考与讨论 12
(三)政策建议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5
新生代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
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写入宪法,生育率开始降低,这一政策减轻了当时的一些负担,缓解了资源与人口的一系列矛盾。从此生育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到21世纪,低的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育率使得社会保障负担加重,老龄化程度加深,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国家对生育政策进行了适度修改,自201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允许家庭中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对提高生育率的影响较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起全国各地区逐步推行。适度放宽生育政策这一政策举措有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在生育方面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各人群生育行为的特点离不开对生育意愿的研究。
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持续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时农民也是“三农”问题关心的重点。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去城市寻找工作,农民工也成为很多农村人口的第二个身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检测报告》中指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老一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3%”。《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到,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比上年增长1.7%。农民工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慢慢发展成农民工的主流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具有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技能较高、工作类型多样化以及观念易受城市居民影响的特点。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对生育的意愿也会受到城市生活和其他城镇居民的影响,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也面临结婚和生育的问题,对二孩的生育选择也能显示我国当前的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揭示二孩政策还存在的不足。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面对面的访谈,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的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并对调查搜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运用Probit模型对样本进行计量分析,以此了解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生育观念是否有变化,并得到影响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对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和人口生育政策的制定提出一定的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
生育意愿反映育龄人口对生育行为的态度,进而影响生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研究由来已久。在生育意愿的概念方面,顾宝昌(1992)认为生育包括数量、性别和时间三个维度,即生多少、生什么、什么时候生。郑真真(2011)提出生育意愿是出于个人或家庭对子女的偏好、考虑到各种限制条件后的生育愿望表达,包括期望生育的子女数量、性别、生育时间和间隔。有学者认为除了数量、性别、时间这几个衡量标准以外,还应加上生育的目的或者动机,即生育意愿包括意愿生育子女数、生育目的、生育间隔和生育性别(姚从容等,2010)。由此可见,学者对生育意愿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对生育的态度和对生育的规划。
虽然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变迁,加上国家生育政策的变化,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却表现出相反的态势,即人们有生育的意愿表达,但实际表现出与生育意愿相反的行为。王军(2015)从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有所差别的角度,对我国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行为进行分析,得出育龄人口的意愿生育水平高于其实际生育水平。宋健等(2010)从时间、数量、性别三个维度对城市青年育龄男女的生育意愿和最终的生育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延长婚育时间降低了实际生育率,对子女的性别偏好会影响生育行为,此外,回归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和男性的生育水平可能相对较高。由此可见,在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进行研究之前,首先需要考虑到影响二者的因素。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之后,对生育率的改善效果不太显著,由于生育行为的不可预见性,想要对生育行为有所预测,或者了解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效果,因此对生育意愿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0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