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调研报告

摘 要本项目以西安高陵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发展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制度经济等理论为指导,首先分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其次通过调研高陵典型村集体组织股份权能改革现状,得出现阶段有代表性的“高陵模式”,进一步探讨了对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关键措施,力争揭示高陵模式形成的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挖掘制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因素,从制度建设、政策体系上着力,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出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高陵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措施有(1)创新股权管理办法,健全集体资产股权管理和流转机制一是创新股权管理办法,实行“动静结合”管理模式;二是建立股权交易平台,创新集体资产交易方式;三是规范了集体资产股份流转的具体流程;(2)积极补齐短板,探索壮大集体经济途径。一是设立风险防范基金,补齐资金短板。二是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补齐管理短板。三是健全各级农业经济管理服务机构,补齐机构短板。(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对于城中村,由于集体土地的征用引导其靠集体资产的经营为主发展经济,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子。二是对于近郊村与经济发达村,围绕农业求发展,主要靠农业生产本身。
目 录
1 绪论 1
1.1选题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3
1.4 主要研究方法 3
1.4.1 文献研究法 3
1.4.2 个案研究法 4
1.4.3实地调研法 4
2 西安市高陵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进展情况调查 5
2.1 整体情况 5
2.1.1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5
2.1.2开展清产核资全面摸清集体经济组织家底 5
2.1.3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 5
2.1.4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 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1.5搭建流转交易平台,探索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功能 6
2.2 高陵区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取得的成效 6
2.2.1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6
2.2.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6
2.2.3壮大了集体经济、完善了农村社会治理结构 7
2.3.高陵区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创新举措 7
2.3.1夯实基础工作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保障 7
2.3.2充分尊重民意是加快改革进程的重要支撑 7
2.3.3发展股份合作是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 7
2.3.4加强农业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7
2.3.5积极推进农村综合产权的改革 8
2.3.6政府作用的方式及有效性的实现 9
3 西安市高陵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1
3.1成员资格界定和变更不规范 11
3.2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能力有限 11
3.3村财乡管,审批程序复杂 11
3.4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竞争能力弱 12
4 西安市高陵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13
4.1 引导农民正确认识股份权能改革 13
4.2合理界定成员资格 13
4.3建立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部门 13
4.4建立专业高效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13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1 绪论
1.1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作为保证农村稳定和谐发展和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有利于刺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有效的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有利于加强农村党委班子领导的物质基础,加强集体事务的管理;有利于发展股份合作,形成高效的农村集体资产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运转机制,形成政治与经济分离管理的村级管理模式,构建管理民主、法制完善、高效运行的乡村治理结构,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高陵区作为西安市农村集体资产和股份发展的唯一试点改革区,在重点制度建设,家庭认识,定义等方面,稳固有序地推进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全能改革,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陵区农村集体资产改革试点工作直接关系到西安市高陵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它与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有关,也关系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以帮助有效地推进后期工作。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基于陕西省对农村改革的有关资料比较少的情况下,研究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的农村集体经济股份权能改革,可以对陕西省农村改革积累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补充陕西省在农改、股改这方面理论的空白。
(2)现实意义
对高陵区的改革研究,把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以此获得宝贵的改革经验,形成全新的理论政策。陕西省包括其他省市地区或村庄如有相同问题的,也可以借鉴这个新理论,在结合自身经济情况得出适应自身发展的新政策,并把这些政策应用到实践中去。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论作为一种普通的道德范畴、社会价值观念,还是一种社会调节系统,集体主义都是与人类的发展相伴随而行的。人类最初的生产活动就是通过集体劳动来征服自然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最终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和自由。
关于产权制度理论。《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1960)曾得出结论产权最终都能够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最大化的配置。现代产权制度理论不仅阐述了市场化条件下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性,还指出有效率的产权安排应具有“界定清晰、保护严格、自由流动”特征。
关于农业合作社产生的原因。早期的研究者发现合作社有利于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经济,例如Sexton和 Van(1988,1997)。后来的学者,例如Levay(1983)和 Staatz(1987)认为建立合作社的最初动因是“节约交易费用”,还有另一部分研究人员,例如Cook(1995)等人相信合作社必须进行产权调整,否则将无法避免消失或者被取代的命运。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华西村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从实践上证明了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作用,验证了小农经济不可能使大多数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的的观点(江泽民(2006))。许多学者都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盖度进行了研究,其中方志权(2014)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解决权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5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