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附件)
摘 要现如今是一个“旅游热”的时期,大批量的游客也接踵而至,使得旅游产业成为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长因素,其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因此保护和完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而本文在说明生态旅游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国内外的文献综述,通过实地调研,查阅相关资料,描述柞水县生态旅游的概况,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Key words: Ecotourism; Zhashui; natural resources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 国内研究综述 2
1.2.2 国外研究综述 2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3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3.2 研究的主要思路 3
1.4 研究方法 4
2 生态旅游的含义 5
2.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5
2.2 生态旅游的特点 5
3 柞水县生态旅业游概况 6
3.1 柞水县地理资源介绍 6
3.2 柞水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8
4 柞水县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0
4.1 品牌意识差,宣传力度低 10
4.2 民众参与不够广泛 10
4.3 交通条件落后 11
4.4 管理人才缺乏 11
4.5 政府的管理开发不当 12
4.6 资金匮乏 12
5 柞水县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3
5.1 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宣传面 13
5.2 动员民众力量参与 13
5.3 完善生态旅游 14
5.4 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14
5.5 整合资源建立高效管理体制 15
5.6 吸引外资 15
6 柞水县生态旅游业发展展望 16
结 论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目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柞水发展的重中之重,柞水县北部乾佑河源头的山、水、林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西沟峡、大甘沟、铁索沟等,极富观赏性和避暑消夏休闲功能;南部的柞水溶洞,被誉为"北国奇观",有大小溶洞上百个,是全国十大名洞和陕西省十大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秦岭铁路公路特长隧道、乾佑河四十公里绿色长廊、园林式旅游山城等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但是由于柞水县长期属于国家贫困县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金不足等因素,一直限制其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成果,并对柞水生态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限制柞水生态旅游的根本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给柞水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点发展的策略。
1.1.2 选题意义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柞水县开发历史较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资金匮乏,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柞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国内外对于这种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研究这一课题有重要的意义。
柞水县由于近年来煤矿、药业的崛起和交通的改善,使得柞水县的经济飞速发展,从而带动生态旅游业也火速发展起来,柞水县的经济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落后。但是近年来,柞水政府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相当重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并且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生态旅游不仅给柞水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提高,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通过办农家乐,旅店和旅游产品的销售等解决了很多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但这些方面,学者们研究的很少,还存在很多的理论空白,因此本文从这个微观的角度入手,对当地的生态旅游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柞水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生态旅游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的。时至今日,很多组织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和阐释,至今尚未达成文字上的统一。郭舒(2002)从供、求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生态旅游概念进行梳理,并自己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的概念以及防止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意义。赵新民(2002)针对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基础性工作。刘德谦(2003)提出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三个选择:一是无所作为的保护还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二是大众旅游还是特殊专项旅游,三是粗放的发展还是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进行了论述。杨桂华(2004)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是双向的,即旅游目的地社区责任和生态旅游者责任。杨彦锋、徐红罡(2007)认为自然性、学习性、可持续性和责任感构成生态旅游概念的四个要素,对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演化的历程进行描述,提出建立我国生态旅游的标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也在努力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观鸟、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缙云县、九寨沟等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景区,知名度较高,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而在中国的大部分学者,都是把提倡保护生态旅游为主要研究课题,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生态旅游,很少把生态旅游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而本文,主要是侧重于生态旅游的微观层面的分析,给一些实际存在的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更好的解决,充实一下柞水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使得柞水生态旅游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合理的发展当地的生态旅游。
1.2.2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的生态旅游发展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因为生态旅游是在大众旅游对环境和社区不负责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投入精力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不少成果。Dr.PeterBjork(2000)认为生态旅游已被大家广泛使用并且出现滥用的现象,生态旅游并不是农家乐旅游、自然旅游或者探险旅游,而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因其能“净化”市场、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拥有较完善的经营模式、促进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等特点,备受业界关注;Peter(2005)还指出,生态旅游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是当地社区、当局、旅游者和企业共同参与的。JudyKarwacki,ColinBoyd(2006)关注了伦理教育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M.R.Yacob,A.Radam,S.B.Rawi(2009)研究海洋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以马来西亚热浪岛为例。KhwanruthaiBunruamkaew,YujiMurayam(2011),基于GIS和AHP的方法建立了生态旅游的适应性评价体系,同时以泰国的苏梅岛为例。PierreG.Walter,J.K.(Kila)Reimer(2012)研究以基于社区的“生态课程”使游客得到生态伦理的教育,分别在柬埔寨和泰国开展两个课题项目,研究如何使当地的环境、文化和民生融入到“生态课程”当中。
Key words: Ecotourism; Zhashui; natural resources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2.1 国内研究综述 2
1.2.2 国外研究综述 2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3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3.2 研究的主要思路 3
1.4 研究方法 4
2 生态旅游的含义 5
2.1 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5
2.2 生态旅游的特点 5
3 柞水县生态旅业游概况 6
3.1 柞水县地理资源介绍 6
3.2 柞水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8
4 柞水县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0
4.1 品牌意识差,宣传力度低 10
4.2 民众参与不够广泛 10
4.3 交通条件落后 11
4.4 管理人才缺乏 11
4.5 政府的管理开发不当 12
4.6 资金匮乏 12
5 柞水县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3
5.1 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宣传面 13
5.2 动员民众力量参与 13
5.3 完善生态旅游 14
5.4 人才的培养及引进 14
5.5 整合资源建立高效管理体制 15
5.6 吸引外资 15
6 柞水县生态旅游业发展展望 16
结 论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目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柞水发展的重中之重,柞水县北部乾佑河源头的山、水、林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西沟峡、大甘沟、铁索沟等,极富观赏性和避暑消夏休闲功能;南部的柞水溶洞,被誉为"北国奇观",有大小溶洞上百个,是全国十大名洞和陕西省十大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秦岭铁路公路特长隧道、乾佑河四十公里绿色长廊、园林式旅游山城等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但是由于柞水县长期属于国家贫困县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金不足等因素,一直限制其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成果,并对柞水生态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限制柞水生态旅游的根本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给柞水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点发展的策略。
1.1.2 选题意义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柞水县开发历史较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资金匮乏,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柞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国内外对于这种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研究这一课题有重要的意义。
柞水县由于近年来煤矿、药业的崛起和交通的改善,使得柞水县的经济飞速发展,从而带动生态旅游业也火速发展起来,柞水县的经济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落后。但是近年来,柞水政府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相当重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并且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生态旅游不仅给柞水经济的发展带来显著的提高,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通过办农家乐,旅店和旅游产品的销售等解决了很多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但这些方面,学者们研究的很少,还存在很多的理论空白,因此本文从这个微观的角度入手,对当地的生态旅游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柞水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生态旅游基本上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的。时至今日,很多组织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和阐释,至今尚未达成文字上的统一。郭舒(2002)从供、求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生态旅游概念进行梳理,并自己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的概念以及防止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意义。赵新民(2002)针对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加强基础性工作。刘德谦(2003)提出我国生态旅游面临的三个选择:一是无所作为的保护还是积极有效的保护,二是大众旅游还是特殊专项旅游,三是粗放的发展还是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进行了论述。杨桂华(2004)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是双向的,即旅游目的地社区责任和生态旅游者责任。杨彦锋、徐红罡(2007)认为自然性、学习性、可持续性和责任感构成生态旅游概念的四个要素,对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演化的历程进行描述,提出建立我国生态旅游的标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也在努力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观鸟、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缙云县、九寨沟等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景区,知名度较高,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而在中国的大部分学者,都是把提倡保护生态旅游为主要研究课题,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生态旅游,很少把生态旅游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而本文,主要是侧重于生态旅游的微观层面的分析,给一些实际存在的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到更好的解决,充实一下柞水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使得柞水生态旅游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合理的发展当地的生态旅游。
1.2.2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的生态旅游发展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因为生态旅游是在大众旅游对环境和社区不负责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投入精力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不少成果。Dr.PeterBjork(2000)认为生态旅游已被大家广泛使用并且出现滥用的现象,生态旅游并不是农家乐旅游、自然旅游或者探险旅游,而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因其能“净化”市场、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拥有较完善的经营模式、促进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等特点,备受业界关注;Peter(2005)还指出,生态旅游必须是可持续的,必须是当地社区、当局、旅游者和企业共同参与的。JudyKarwacki,ColinBoyd(2006)关注了伦理教育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M.R.Yacob,A.Radam,S.B.Rawi(2009)研究海洋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以马来西亚热浪岛为例。KhwanruthaiBunruamkaew,YujiMurayam(2011),基于GIS和AHP的方法建立了生态旅游的适应性评价体系,同时以泰国的苏梅岛为例。PierreG.Walter,J.K.(Kila)Reimer(2012)研究以基于社区的“生态课程”使游客得到生态伦理的教育,分别在柬埔寨和泰国开展两个课题项目,研究如何使当地的环境、文化和民生融入到“生态课程”当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