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

Key words: urbanization; Countryside surplus labor force; Transfer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目录
一、研究背景 1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述 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二)推进城镇化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意义 3
三、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
(一)户籍和土地制度的阻碍 3
(二)知识技能水平低 4
(三)劳动力市场的制约 5
(四)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牵绊 5
四、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的对策建议 6
(一)合理的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6
(二)多样化的开展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 7
(三)强化劳动力市场机制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7
(四)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1
一、研究背景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末,城镇人口占 51.27%比上一年增加了2100万。农村人口占48.73%,和上年相比减少了31456万人。据统计:2015年山东省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分别是5614万、4233万。
人口众多的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中国农村发展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将推进城镇化,走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求更加重视就业问题,扎扎实实的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1]。进一步完善优化户籍制度,有序的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与此同时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开发农村的发展潜力,带动农业人口积极主动地生产,合理有序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1]。
据有关资料,2016年上半年统计山东省人口高达九千八百多万人。面对人口多,农业发展快的基本情况下,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述
(一)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同时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开发农村的发展潜力,带动农业人口积极主动地生产,合理有序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1]。
据有关资料,2016年上半年统计山东省人口高达九千八百多万人。面对人口多,农业发展快的基本情况下,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概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较早的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国大力发展城镇化是在改革开放后。十九世纪末,列文斯坦就对人口转移这一问题做了研究并提出了“迁移法则”,后有唐纳德.博格提出了著名的“推-拉”理论和E.李提出的人口迁移理论[21]。对于国外诸多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提到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不一样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迁移并不是跟随自己的意愿,而是资本剥削的需要,让他们去哪里就得去哪里。资本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的调动工人,资本和工人从这个部门调动到另外的部门,随之产生了劳动力的转移。马克思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现在农村人种地不单单是人在耕种,而是依靠机器。这样一来就能节省许多的人。因此技术的进步呆滞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下降,随着就涌现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不再从事与土地有关的生产劳动 [6]。
第二、费景汉-拉尼斯城乡迁移模型。刘易斯写过刘易斯模型,费景汉-拉尼斯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正。刘易斯认为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是自给自足畅通的生产方式和现代的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刘易斯模型表明:如果想变成一元经济,以前老套的生产方式必须摒弃,向现代化靠近,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专向现代部门。费景汉-拉尼斯对此模型更加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有关发展中国家所实行的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村人向城镇迁移;第二个阶段是人口的大规模乡;第三个阶段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7]。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以农业不断发展为前提,并指出了人口迁移的规模由农业生产相对于人口的水平所决定。
第三、托达罗研究成果:一方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比较多,城市工业化发展也并不完善,城市中也存在事业现象,所以无法充分的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影响他们前往城市的意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预想前往城市。
2.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诸位专家学者的努力奋斗下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如下:
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资源上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陈朔和邓一鸣(2005年)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导致当地城市的人口比以前增多,为该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可以干活的人,促进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刘继兵(2006年)提出迁移到城市的众多人口,会导致 城市人口增加,住房用地,交通资源等有限,会加大城市矛盾。有些学者也持反对态度,认为交通,住房一直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不能因为就业压力大、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等问题归因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
第二、以前所实行的户籍制度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的户籍制度是把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分开的,这也符合人口数量巨大的中国国情。刘传岩(2012年)认为由于长时期的历史原因,日积月累才出现了目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1949年后,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经济,重视工业化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制定很严的户籍制度,分开管着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
第三、蔡海南(2010年)提出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基础知识辅导和就业心态疏通等方式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9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