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对中韩两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2 中韩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产品贸易情况 2
2.1中韩农业发展现状 2
2.2 中韩农产品贸易情况 5
3 签订FTA对中韩两国农业的影响 8
3.1 对中韩两国农业的积极影响 8
3.2 对中韩两国农业的消极影响 10
4 中韩两国的应对措施 11
4.1 中国的应对措施 11
4.2 韩国的应对措施 12
5 前景预测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表1 韩国进口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国6
表2 中韩双边贸易总额6
表3 中国历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变动情况7
表4 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7
1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现如今发展缓慢进入瓶颈期,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率先开展双边自由贸易,而中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双边贸易也在积极推进。与区域内自由贸易相比,双边自由贸易较少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协调两国的技术、资金、市场、运输等影响因素,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双边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正在迅速被认可,世界经济已经迎来了“FTA时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虽然也在迅速发展生气勃勃,但来自东亚各国经济上的差异和缺少经济大国积极要求建设区域经济导致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需要多方努力付出很长的时间来商榷启动。总体来看,世界各国都积极将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上日程,加速本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经济发展,更好的利用自贸区寻求更大的综合效益。韩国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较高,其对外贸易导向是出口主导型增长和对外开放,所以稳定的对外出口贸易增长能有效推动韩国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韩国面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其必须打破区域化的世界贸易壁垒,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一直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当前的国情和国际大环境下,立足世界贸易原则构建多变区域合作。中韩两国一直都致力于发展平稳、睦邻友好的政治关系,尊重对方的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增进互信共识,加强高层往来,拓宽合作领域。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互补性都是有目共睹的,双边经济合作能够让两国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挖掘蕴藏的经济增长潜力取长补短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双方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在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正进入一种新的合作与发展模式,建立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呼声日渐高涨。2004年11月,中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在APEC峰会上宣布启动。2012年5月2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进入谈判阶段。2014年11月10日,中韩自贸区结束了实质性谈判。2015年12月20日,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首次降税同时启动。在全球建立FTA大潮中,中韩两国建立FTA开展经济合作,此举措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会对东亚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东亚地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成熟和产业升级的深化,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展的差距将逐渐缩小,两国在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加大高附加值产业和高新技
术产业的投入,将收益目标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层。本文首先分析中韩自贸区对中韩两国农业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农业方面的应对措施,并作出中韩FTA的前景预测。
2 中韩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产品贸易情况
2.1 中韩农业发展现状
2.1.1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2016年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发布数据,经过初步统计核算,201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了6.9%。分季度看,2015年一、二季度同比均增长7%,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棉花产量561万吨,比上年下降9.3%。小麦产量为2604亿斤,增长7.6%,年均增长2.5%;玉米产量为4492亿斤,增长9.2%,年均增长3.0%。油料产量达到3547万吨,增长3.2%,年均增长1.1%;糖料产量为12529万吨,下降7.1%;蔬菜、茶叶和水果产量分别达到78727万吨、224万吨和27344万吨,分别增长11.1%、25.2%和13.7%,年均增长3.6%、7.8%和4.4%。猪肉产量5487万吨,增长2.7%,年均增长0.9%;牛肉产量700万吨,增长5.7%,年均增长1.9%;羊肉产量441万吨,增长9.9%,年均增长3.2%。2015年水产品产量为6690万吨,比2012年增长13.2%,年均增长4.2%。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增速快于捕捞水产品。2015年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为4942万吨,比2012年增长15.2%,年均增长4.8%;捕捞水产品产量为1748万吨,比2012年增长7.9%,年均增长2.6%。
农业技术农耕设备水平显著提升,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革,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得到增加。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提高,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057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5.4%;农用大中型拖拉机568万台,比2012年增长17.0%。201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截至2015年,全国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超过了4亿亩,比2012年增加了1.3亿亩,土地流转面积占比
超过30%。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对农业资源的占用将逐渐增大,资源匮乏将进一步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主要有下面几个问题:
一、整体的利润水平较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生产利润水平较低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策略主要是农业发展带动工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不集中处于分散形式,农业经营规模非常小,而且农业生产有比较低的进入门槛,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员总体上是技术水平较低的农民,农民生产者不能真正的接纳优质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导致生产者并不能够参与对产业链的议价,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原始出产销售价格。另外,农产品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人工服务费等价格都普遍上涨,农药、种植棚膜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一路上涨,这也就造成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提高,使得农业生产获得的利润空间就被大大压缩了。
二、单一农业流通渠道被打破
渠道的转变在于农产品的终端销售可以不再是传统的农贸市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已经进入超市进行销售,得益于网购模式被大众所接受,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而且促销手段灵活多变,丰富直观的图片展示也让年轻人更倾向于网购形式。农产品多样化的购买方式使得以前单靠农贸市场销售农产品的农户失去了一部分年轻的消费者,传统消费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这些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
1 引言(或绪论) 1
2 中韩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产品贸易情况 2
2.1中韩农业发展现状 2
2.2 中韩农产品贸易情况 5
3 签订FTA对中韩两国农业的影响 8
3.1 对中韩两国农业的积极影响 8
3.2 对中韩两国农业的消极影响 10
4 中韩两国的应对措施 11
4.1 中国的应对措施 11
4.2 韩国的应对措施 12
5 前景预测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表1 韩国进口农产品的主要来源国6
表2 中韩双边贸易总额6
表3 中国历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变动情况7
表4 中韩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7
1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现如今发展缓慢进入瓶颈期,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率先开展双边自由贸易,而中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双边贸易也在积极推进。与区域内自由贸易相比,双边自由贸易较少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协调两国的技术、资金、市场、运输等影响因素,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双边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正在迅速被认可,世界经济已经迎来了“FTA时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虽然也在迅速发展生气勃勃,但来自东亚各国经济上的差异和缺少经济大国积极要求建设区域经济导致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需要多方努力付出很长的时间来商榷启动。总体来看,世界各国都积极将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上日程,加速本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经济发展,更好的利用自贸区寻求更大的综合效益。韩国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较高,其对外贸易导向是出口主导型增长和对外开放,所以稳定的对外出口贸易增长能有效推动韩国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韩国面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其必须打破区域化的世界贸易壁垒,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一直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当前的国情和国际大环境下,立足世界贸易原则构建多变区域合作。中韩两国一直都致力于发展平稳、睦邻友好的政治关系,尊重对方的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增进互信共识,加强高层往来,拓宽合作领域。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互补性都是有目共睹的,双边经济合作能够让两国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挖掘蕴藏的经济增长潜力取长补短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双方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中韩两国经济合作在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正进入一种新的合作与发展模式,建立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呼声日渐高涨。2004年11月,中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在APEC峰会上宣布启动。2012年5月2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进入谈判阶段。2014年11月10日,中韩自贸区结束了实质性谈判。2015年12月20日,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首次降税同时启动。在全球建立FTA大潮中,中韩两国建立FTA开展经济合作,此举措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会对东亚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东亚地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成熟和产业升级的深化,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展的差距将逐渐缩小,两国在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加大高附加值产业和高新技
术产业的投入,将收益目标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层。本文首先分析中韩自贸区对中韩两国农业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农业方面的应对措施,并作出中韩FTA的前景预测。
2 中韩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产品贸易情况
2.1 中韩农业发展现状
2.1.1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2016年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发布数据,经过初步统计核算,201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了6.9%。分季度看,2015年一、二季度同比均增长7%,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2.4%。棉花产量561万吨,比上年下降9.3%。小麦产量为2604亿斤,增长7.6%,年均增长2.5%;玉米产量为4492亿斤,增长9.2%,年均增长3.0%。油料产量达到3547万吨,增长3.2%,年均增长1.1%;糖料产量为12529万吨,下降7.1%;蔬菜、茶叶和水果产量分别达到78727万吨、224万吨和27344万吨,分别增长11.1%、25.2%和13.7%,年均增长3.6%、7.8%和4.4%。猪肉产量5487万吨,增长2.7%,年均增长0.9%;牛肉产量700万吨,增长5.7%,年均增长1.9%;羊肉产量441万吨,增长9.9%,年均增长3.2%。2015年水产品产量为6690万吨,比2012年增长13.2%,年均增长4.2%。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增速快于捕捞水产品。2015年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为4942万吨,比2012年增长15.2%,年均增长4.8%;捕捞水产品产量为1748万吨,比2012年增长7.9%,年均增长2.6%。
农业技术农耕设备水平显著提升,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革,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得到增加。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提高,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8057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5.4%;农用大中型拖拉机568万台,比2012年增长17.0%。201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截至2015年,全国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超过了4亿亩,比2012年增加了1.3亿亩,土地流转面积占比
超过30%。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对农业资源的占用将逐渐增大,资源匮乏将进一步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主要有下面几个问题:
一、整体的利润水平较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生产利润水平较低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农业大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策略主要是农业发展带动工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不集中处于分散形式,农业经营规模非常小,而且农业生产有比较低的进入门槛,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员总体上是技术水平较低的农民,农民生产者不能真正的接纳优质创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导致生产者并不能够参与对产业链的议价,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原始出产销售价格。另外,农产品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人工服务费等价格都普遍上涨,农药、种植棚膜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一路上涨,这也就造成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提高,使得农业生产获得的利润空间就被大大压缩了。
二、单一农业流通渠道被打破
渠道的转变在于农产品的终端销售可以不再是传统的农贸市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已经进入超市进行销售,得益于网购模式被大众所接受,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而且促销手段灵活多变,丰富直观的图片展示也让年轻人更倾向于网购形式。农产品多样化的购买方式使得以前单靠农贸市场销售农产品的农户失去了一部分年轻的消费者,传统消费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这些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