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规模对风险控制的影响以盐城阜宁县为例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但其发展面临着信用、运营等多方面风险。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风险控制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为例,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社员规模、资金规模、贷款规模对风险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员规模和资金规模与信用风险呈U型关系,贷款规模与其呈倒U型关系;规模与人员素质风险负相关;社员规模和贷款规模与运营风险负相关,资金规模与其正相关。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政策性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三)研究框架2
二、文献综述3
(一)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概述3
(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控制综述3
1.风险识别 3
2.风险成因4
3.风险控制对策4
(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规模与风险关系的研究4
三、研究设计5
(一)研究假说5
1.规模与信用风险呈U型关系5
2. 规模与较低人员素质所带来的风险负相关5
3. 规模与运营风险负相关5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5
1.数据来源5
2.被解释变量6
3.核心解释变量6
4.控制变量6
(三)样本合作社的风险识别6
(四)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7
四、多元回归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8
(一)多元回归模型8
(二)实证分析结果8
1.规模对信用风险影响的回归结果8
2. 规模对人员素质风险的回归结果9
3.规模对运营风险的回归结果9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性建议9
(一)研究结论9
(二)政策性建议10
致谢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
参考文献10
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规模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为例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自2016年12月银监会出台有关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准入新政后,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试点工作,江苏省是中国最早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省份,截至2012 年9 月末,江苏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数量分别达到了453 家和46 家,试点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于2011 年末就已经达到266 家【6】。近年来,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并涌现许多未建立规范监管制度、无明确的法律依据的非正规互助社。截至2015年,全国非正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数量已超过5000家【4】。伴随着农村资金互助社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潜在的风险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近3年各地农村资金互助社陆续发生的挤兑甚至倒闭事件,更是让人们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那么农村资金互助社究竟是不是规模发展的越大越有利?其规模与风险究竟存在何种关系?如何选择合理的发展规模并科学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便具有现实意义。
(三)论文框架
论文的框架安排如下图所示:

引言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首先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进行概念性界定;其次回顾国内外有关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控制的文献,从风险识别、风险成因分析、风险控制对策三方面进行归纳和评述;最后,总结现有文献中有关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规模和风险控制关系的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首先提出有关规模和各类风险的假说,其次设定关键变量,运用样本合作社数据进行风险识别,找出主要的风险类型,对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避免多重共线性。
第四部分是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第三部分有关规模和各类风险的假说,并对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阐述。
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和政策性建议,再次回顾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实证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社员规模、资金规模和贷款规模的角度提出三点政策性建议,以促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平稳较快发展。
二、 文献综述
(一)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概述
2006 年12 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若干意见》,允许农民和农村小企业成立社员民主管理、为入股社员提供服务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2007 年,银监会出台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示范章程》、《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该机构这要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它具有互助性、自愿性、民主性、地域性等特征,以吸收社员股金和存款、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作为资金来源,资金主要用于发放社员贷款,富余的资金可存放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可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社员代表大会是其权力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社员代表由全体社员选举产生,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审议表决选举、修改章程或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重大事项。
(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控制综述
C.A.Williams和R.M.Hens(1964)最早对风险控制进行确切定义,他们认为风险控制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的管理方法。在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采取必要手段来控制和处置风险以降低或避免损失是金融风险控制的最终目标
1.风险识别
综上所述,可以将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主要风险表现归纳为信用风险、资金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
2.风险成因
温泉(2016)认为贷款审批操作程序不严格、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抵押品估值偏高等都会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产生信用风险。很多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不限制贷款用途,导致一部分资金流入非生产型甚至高风险的领域。马惠艳、李英(2011)、麻勇爱(2011)认为由于农业是弱质性产业,生产周期长,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收益低等容易导致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信用风险。除此之外,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担保方式多是人情信用与契约信用的结合,基本上没有实物担保,这更增大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