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ofdi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本积累日趋丰富,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的是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始终是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从OFDI与母国出口贸易关系是替代还是互补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整理,随后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本文以2008-2015年我国与世界六个主要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数据,借助引力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示,农业OFDI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替代效应。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替代效应2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互补效应2
(三)农业OFDI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3
三、我国农业OFDI及农产品出口现状的描述性分析3
(一)农业OFDI现状分析3
(二)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4
四、我国农业OFDI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分析8(一)OFDI抑制母国出口的作用机制8
(二)OFDI促进母国出口的作用机制8
五、我国农业OFDI对我国农产品的实证分析8
(一)模型构建8
(二)变量介绍9
(三)数据来源9
(四)实证结果10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农业OFDI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简称OFDI)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扩大出口贸易、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在此形势下,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表现出加速扩张的趋势,其中农林牧渔业OFDI也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OFDI年净流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56.67亿美元。自2003年至2015年,我国OFDI净流量年均增长38.78%;其中,农林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渔业OFDI年均增长率为33.40%,2015年净流量已达到25.72亿美元。同期,农产品年出口金额从271.8亿美元增长到701.8亿美元。除2015年之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年均增长率仅为9%,远低于农业牧渔业OFDI的增长率。作为一国商品或服务等他国市场的两种方式之一,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影响其出口呢?如果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呢?该问题的回答对于理顺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理论上,学术界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影响方向的争论由来已久。部分学者提出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进入别国国内市场的两种方式,并且这两者是具有替代性的。贸易壁垒会引发资本的转移。原有的投入于本国产品生产的相关资本将流向国际市场,对国外相关产业进行投资,从而直接进入国外市场,所以资本流动会替代出口贸易。这种类型的投资所获得的产品还可能因为东道更低廉的生产成本而返销母国,该投资致使母国减少出口的同时被动地增加了进口。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互相削弱,成为效益低下的“逆贸易”方向投资。(R.A.Mundell,1957,Vernon,1966等);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互补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产业如果能够集中在母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这样投资不仅不会影响本国优势产业的出口,还会因为海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对机械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技术的进口需求,带动母国相关产品部门出口规模扩大,即投资对贸易产生促进和辅助作用,形成一种对母国有利的“顺贸易”方向投资。(小岛清,1987;Markusen and Melvin,1983等)。迄今为止,众多学者通过各国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因国别、样本时间以及样本选择的行业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至今仍未形成定论。具体到中国农业OFDI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也并没有对此形成共识,因此研究该议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收集2003年至2015年国家宏观层面农产品出口、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及外国的GDP、贸易距离等相关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业OFDI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研究结论对于明确农业OFDI和农产品出口之间的关系,指导农业海外贸易投资战略有重要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替代效应
部分学者认为OFDI对母国的出口具有替代效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是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于1957年发表的论文《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该理论建立在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的要素察赋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各国出口本国存在比较优势的丰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本国缺乏比较优势的稀缺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如果一国对另外一国的某产品生产的投资增加,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会使得该国从本国进口的需求减少。因而,可以得出结论,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的关系(Mundell,1957)。Hirsh(1976)从成本角度建立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选择模型,该模型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是相互替代的关系。Markusen和Venables(1995)通过模型研究认为,母国与东道国要素禀赋差异的缩小可以通过水平的投资实现,但这会减少两国之间的贸易额。
在实证研究方面,Brainard(1997)在“临近一集中权衡”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美国与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的投资与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他发现美国跨国公司的当地销售与出口之间呈现替代关系。在收集日本在美国的产品生产和出口方面的数据后,Blonigen(200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使日本对美国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出口得以增加,但是最终产品出口有所下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替代效应2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互补效应2
(三)农业OFDI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3
三、我国农业OFDI及农产品出口现状的描述性分析3
(一)农业OFDI现状分析3
(二)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4
四、我国农业OFDI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分析8(一)OFDI抑制母国出口的作用机制8
(二)OFDI促进母国出口的作用机制8
五、我国农业OFDI对我国农产品的实证分析8
(一)模型构建8
(二)变量介绍9
(三)数据来源9
(四)实证结果10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农业OFDI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简称OFDI)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将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扩大出口贸易、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在此形势下,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表现出加速扩张的趋势,其中农林牧渔业OFDI也持续增长。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OFDI年净流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56.67亿美元。自2003年至2015年,我国OFDI净流量年均增长38.78%;其中,农林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渔业OFDI年均增长率为33.40%,2015年净流量已达到25.72亿美元。同期,农产品年出口金额从271.8亿美元增长到701.8亿美元。除2015年之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年均增长率仅为9%,远低于农业牧渔业OFDI的增长率。作为一国商品或服务等他国市场的两种方式之一,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影响其出口呢?如果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呢?该问题的回答对于理顺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理论上,学术界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影响方向的争论由来已久。部分学者提出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进入别国国内市场的两种方式,并且这两者是具有替代性的。贸易壁垒会引发资本的转移。原有的投入于本国产品生产的相关资本将流向国际市场,对国外相关产业进行投资,从而直接进入国外市场,所以资本流动会替代出口贸易。这种类型的投资所获得的产品还可能因为东道更低廉的生产成本而返销母国,该投资致使母国减少出口的同时被动地增加了进口。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互相削弱,成为效益低下的“逆贸易”方向投资。(R.A.Mundell,1957,Vernon,1966等);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互补效应。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产业如果能够集中在母国正在失去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这样投资不仅不会影响本国优势产业的出口,还会因为海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对机械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技术的进口需求,带动母国相关产品部门出口规模扩大,即投资对贸易产生促进和辅助作用,形成一种对母国有利的“顺贸易”方向投资。(小岛清,1987;Markusen and Melvin,1983等)。迄今为止,众多学者通过各国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因国别、样本时间以及样本选择的行业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至今仍未形成定论。具体到中国农业OFDI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也并没有对此形成共识,因此研究该议题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收集2003年至2015年国家宏观层面农产品出口、农林牧渔业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及外国的GDP、贸易距离等相关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业OFDI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研究结论对于明确农业OFDI和农产品出口之间的关系,指导农业海外贸易投资战略有重要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具有替代效应
部分学者认为OFDI对母国的出口具有替代效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是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于1957年发表的论文《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该理论建立在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的要素察赋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各国出口本国存在比较优势的丰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而进口本国缺乏比较优势的稀缺要素所生产的产品。如果一国对另外一国的某产品生产的投资增加,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会使得该国从本国进口的需求减少。因而,可以得出结论,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替代的关系(Mundell,1957)。Hirsh(1976)从成本角度建立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选择模型,该模型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是相互替代的关系。Markusen和Venables(1995)通过模型研究认为,母国与东道国要素禀赋差异的缩小可以通过水平的投资实现,但这会减少两国之间的贸易额。
在实证研究方面,Brainard(1997)在“临近一集中权衡”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美国与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的投资与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他发现美国跨国公司的当地销售与出口之间呈现替代关系。在收集日本在美国的产品生产和出口方面的数据后,Blonigen(200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使日本对美国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出口得以增加,但是最终产品出口有所下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