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跨国并购法国优诺失败案例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展开,跨国并购在贸易全球化的进程中饰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但总体上我国企业阅历尚浅且经验不足,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本文从影响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因素中研究光明并购优诺失败案例,分析两者并购动因,对比胜者通用磨坊,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挖掘光明失败的根本原因,并借助国际营销等理论进行研究,使失败有理可依。最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企业跨国并购进行理论支持。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2
(一)并购理论研究 2
(二)影响并购因素研究 2
(三)跨国并购案例研究 2
(四)存在的问题 2
二、影响并购的因素研究 3
(一)宏观方面 3
1.政治因素 3
(1)宏观政治因素 3
(2)微观政治因素 3
2.经济因素 4
3.文化因素 4
4.法律因素 4
(二)中观方面 4
1.与被并购行业的相关度 4
2.市场竞争程度 4
(三)微观方面 5
1.双方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资产 5
2.目标企业因素 5
3.并购企业因素 5
三、并购进程及结果 5
(一)并购方光明集团简介 5
(二)被并购方法国优诺简介 5
(三)光明集团经营状况 5
1.市场份额 5
2.与通用磨坊财务对比 6
(四)并购进程 8
(五)并购结果 8
四、并购动因分析 8
(一)获取经营协同效应 8
(二)获取管理协同效应 9
(三)获取财务协同效应 9
(四)代理成本动因 9
五、并购失败原因分析 9
(一)宏观层面国家因素 9
1.政治因素 9
2.经济因素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文化因素 10
4.制度因素 10
(二)中观层面行业因素 10
1.行业信任危机 10
2、国内市场需求状况 11
(三)微观层面企业因素 11
1.光明自身问题 11
2.并购目标不吻合 11
(四)基于并购理论的分析 12
六、启示与对策 13
(一)启示 13
(二)对策与建议 13
1.政府方面 13
(1)规范对企业的支持倾向 13
(2)改善企业的对外投资环境 13
2.企业方面 13
(1)做好公关工作 13
(2)知己知彼,找好同盟 13
(3)加强企业的战略性并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14
光明跨国并购法国优诺失败案例研究
引言
引言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跨国并购的前人研究大致集中在并购理论、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并购影响因素等领域,但对于食品领域的乳制品企业并购案例的研究几乎都为成功案例。本文创新性地在众多案例中细分出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板和缺陷,针对跨国并购的失败案例光明案例对并购动因、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购方通用磨坊的成功经验,深层次多角度对企业跨国并购提出建议与对策,丰富完善相关理论。
综上,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从跨国并购理论入题,分类并购的影响因素;其次,对影响因素细分进行探究;然后,用光明案例探讨并购动因及并购进程结果,分析失败原因,从影响因素里找出影响失败的重要因素,结合相关理论,通过对通用磨坊的成功并购寻求启示;最后,对政府企业跨国并购提出对策,避免重蹈覆辙。
一、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对国内外近十年文献作品进行梳理,可发现影响跨国并购的因素有很多。前人对跨国并购、失败成功案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并购理论研究
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s,简称 CBM&A)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并购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支付方法,对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部分或全部的股份或资产进行收购,以便对后者的经营管理采取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 跨国并购包括兼并与收购两种。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虽然同时采取了这两种方式,但以收购为主(赵伟、古广东,2005)。
众多学者认为,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包括:1、效率理论;2、财务协同效应与战略性并购理论;3、代理问题与管理者主义;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5、市场势力理论;6、价值低估理论;7、市场缺陷理论。前人对跨国并购理论的研究方面集中在其发生的原因和其产生效应。跨国并购理论分为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企业价值低估论、获取速度的经济性和基于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跨国并购效应包括对对就业的效应、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股东财富效应。
而关成杰和李婷(2015)认为,前人跨国并购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而且分析局限于传统意义层面,这些解释不能解释新经济时代的第五次全球跨国并购浪潮,学者们有待于在新的领域用新模型和新手段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和引导。
(二)影响并购因素研究
郑学敏(2008)认为,通过对中外跨国并购风险研究现状的对比,西方企业在并购风险管理方面较为完善,在确认、评估、控制各种并购风险方面有较多的经验。西方企业能够对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拥有充分的了解,拥有完善的并购风险识别与测评机制,并能对并购风险处置周到。
但是,我国对于企业并购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纯分析并购动机和效应,而在系统研究并购方面还尚在基础阶段。大多数研究概括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为两种:外部风险和内在风险。宏观风险方面,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马鸿飞、李娟,2008),微观风险方面,包括生产风险、资金风险、盈利风险和销售风险(贺峥,2011);庞明(2011)还对财务风险进行了细分,从定价、成本、融资、支付方式进行研究;许晶晶、何晖(2009)再次基础上还添加了文化整合风险;温丽琴、卢进勇(2015)对文化风险进行了专门的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2
(一)并购理论研究 2
(二)影响并购因素研究 2
(三)跨国并购案例研究 2
(四)存在的问题 2
二、影响并购的因素研究 3
(一)宏观方面 3
1.政治因素 3
(1)宏观政治因素 3
(2)微观政治因素 3
2.经济因素 4
3.文化因素 4
4.法律因素 4
(二)中观方面 4
1.与被并购行业的相关度 4
2.市场竞争程度 4
(三)微观方面 5
1.双方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资产 5
2.目标企业因素 5
3.并购企业因素 5
三、并购进程及结果 5
(一)并购方光明集团简介 5
(二)被并购方法国优诺简介 5
(三)光明集团经营状况 5
1.市场份额 5
2.与通用磨坊财务对比 6
(四)并购进程 8
(五)并购结果 8
四、并购动因分析 8
(一)获取经营协同效应 8
(二)获取管理协同效应 9
(三)获取财务协同效应 9
(四)代理成本动因 9
五、并购失败原因分析 9
(一)宏观层面国家因素 9
1.政治因素 9
2.经济因素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文化因素 10
4.制度因素 10
(二)中观层面行业因素 10
1.行业信任危机 10
2、国内市场需求状况 11
(三)微观层面企业因素 11
1.光明自身问题 11
2.并购目标不吻合 11
(四)基于并购理论的分析 12
六、启示与对策 13
(一)启示 13
(二)对策与建议 13
1.政府方面 13
(1)规范对企业的支持倾向 13
(2)改善企业的对外投资环境 13
2.企业方面 13
(1)做好公关工作 13
(2)知己知彼,找好同盟 13
(3)加强企业的战略性并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14
光明跨国并购法国优诺失败案例研究
引言
引言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跨国并购的前人研究大致集中在并购理论、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并购影响因素等领域,但对于食品领域的乳制品企业并购案例的研究几乎都为成功案例。本文创新性地在众多案例中细分出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板和缺陷,针对跨国并购的失败案例光明案例对并购动因、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购方通用磨坊的成功经验,深层次多角度对企业跨国并购提出建议与对策,丰富完善相关理论。
综上,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从跨国并购理论入题,分类并购的影响因素;其次,对影响因素细分进行探究;然后,用光明案例探讨并购动因及并购进程结果,分析失败原因,从影响因素里找出影响失败的重要因素,结合相关理论,通过对通用磨坊的成功并购寻求启示;最后,对政府企业跨国并购提出对策,避免重蹈覆辙。
一、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对国内外近十年文献作品进行梳理,可发现影响跨国并购的因素有很多。前人对跨国并购、失败成功案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并购理论研究
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s,简称 CBM&A)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并购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支付方法,对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部分或全部的股份或资产进行收购,以便对后者的经营管理采取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 跨国并购包括兼并与收购两种。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虽然同时采取了这两种方式,但以收购为主(赵伟、古广东,2005)。
众多学者认为,企业并购的一般理论包括:1、效率理论;2、财务协同效应与战略性并购理论;3、代理问题与管理者主义;4、自由现金流量假说;5、市场势力理论;6、价值低估理论;7、市场缺陷理论。前人对跨国并购理论的研究方面集中在其发生的原因和其产生效应。跨国并购理论分为两个方面: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效应研究。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企业价值低估论、获取速度的经济性和基于非生产性的规模经济理论;跨国并购效应包括对对就业的效应、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股东财富效应。
而关成杰和李婷(2015)认为,前人跨国并购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而且分析局限于传统意义层面,这些解释不能解释新经济时代的第五次全球跨国并购浪潮,学者们有待于在新的领域用新模型和新手段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和引导。
(二)影响并购因素研究
郑学敏(2008)认为,通过对中外跨国并购风险研究现状的对比,西方企业在并购风险管理方面较为完善,在确认、评估、控制各种并购风险方面有较多的经验。西方企业能够对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拥有充分的了解,拥有完善的并购风险识别与测评机制,并能对并购风险处置周到。
但是,我国对于企业并购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单纯分析并购动机和效应,而在系统研究并购方面还尚在基础阶段。大多数研究概括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为两种:外部风险和内在风险。宏观风险方面,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马鸿飞、李娟,2008),微观风险方面,包括生产风险、资金风险、盈利风险和销售风险(贺峥,2011);庞明(2011)还对财务风险进行了细分,从定价、成本、融资、支付方式进行研究;许晶晶、何晖(2009)再次基础上还添加了文化整合风险;温丽琴、卢进勇(2015)对文化风险进行了专门的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78.html